
當李娜、鄭潔和彭帥已在WTA巡回賽站咱穩腳跟,當新生代球員在較低級別賽事中不斷磨礪時,打響中網系列賽第—炮的北京國際網球挑戰賽,來得恰到好處。
男單冠軍和女單冠軍,這兩座首屆北京國際網球挑戰賽上分量最重的獎杯,最終沒能留在中國,分別被克羅地亞選手斯庫戈爾和日本選手波形純理奪走。盡管如此,本次比賽里中國球員的整體表現依然可以用出色來形容。
公茂鑫在四分之一決賽勝出之后,與教練團隊遙相呼應的振臂高呼,算得上這次中國球員整體表現的縮影。男單方面,三名中國非種子選手公茂鑫、吳迪和柏衍都成功進入八強。這只是柏衍傷愈復出之后參加的第三站比賽,而公茂鑫更是在四分之一決賽中淘汰了賽會1號種子、來自愛爾蘭的尼蘭德。作為女單的頭兩號種子,張帥和韓馨蘊都順利地闖入四強。從后起之秀全面出擊資格賽,一直到張帥最后一天角逐女單冠軍,本次賽事的每一天里,中國球員都充當著國家網球中心賽場上的主角。當然也有令人惋惜之處,周弈妙和張擇兩個希望之星都在首輪比賽中告負,周弈妙是因為左手腕舊傷復發,被小將王薔逆轉,張擇則是在和楊宗樺的焦點戰上,6比7、5比7憾負。
克羅地亞人斯庫戈爾在奪冠后的新聞發布會上,談及了自己對中國球員的看法。對于這方面,他在參加了本站ATP挑戰賽之后已頗具發言權,因為從首輪到半決賽,斯庫戈爾連續擊敗了王楚涵、楊宗樺、吳迪和公茂鑫四名中國選手。“吳迪和公茂鑫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尤其是吳迪。我覺得中國球員展現出的實力比他們的實際排名好得多。他們的底線技術都很好,只是發球還有待加強。”斯庫戈爾說道。
相比總獎金額7.5萬美金的ITF比賽,首次在中國舉行的ATP挑戰賽對于本土球員們來說更顯珍貴。中國男隊主教練魯凌就表示:“我們是北京奧運會后重新組建的隊伍,是一支年輕的隊伍。今年開始,球員慢慢脫離了低級別的ITF希望賽,進入ATP的起步比賽——挑戰賽。”從這一點來看,中網系列賽增設的北京挑戰賽和國家隊男子球員的參賽策略踩在了同一個步點上。
北京國際網球挑戰賽賽事總監張軍慧對此做了這樣一番分析:“ATP挑戰賽多在歐美,中國小將水平有限,心態又不穩定,很可能花費財力和精力后,打不了幾場就被淘汰了。這樣既不合理,也不利于成長。而更多球員甚至沒有出國參賽的機會。引入挑戰賽就是為有潛力的中國本土球員提供鍛煉機會,打造躥升平臺,推動中國網球競技水平的發展。”
從中網的升級到上海大師賽的設立,我們不難看出,發展中國市場、發展亞洲賽季是ATP和WTA最近幾年的重要工作。而據ATP相關部門透露,在ATP挑戰賽落戶北京之后,他們想要進一步發展的是以北京、上海、廣州等幾個中國一線城市為舉辦地的一系列挑戰賽。
首屆北京挑戰賽的結果也證明了,ATP挑戰賽在中國的設立給中國男球員提供了不少的幫助。闖入四強的公茂鑫和進入八強的吳迪世界排名都突破了400位的關卡。再加上目前排名最高的張擇,中國男隊有三名隊員同時排在了300多位。魯凌表示:“公茂鑫打進前四,吳迪打進前八,相對他們的水平,都是不錯的結果。中國男網在近幾年進步比較快,我們希望通過這一兩年的努力,實現男子網壇的歷史突破,今年的目標就是所有隊員都進入前300位。”
其實,在挑戰賽開始前,當時還排在400多位的公茂鑫有些忐忑:“第一次在亞洲打這么高級別的挑戰賽,感覺心里有點沒底。”但在比賽開始之后,人們發現主場優勢更多地化為了中國球員的動力。當賽事啟動發布會上,13名直接入圍正賽的中國球員齊刷刷地出現在會場時,這種主場氛圍就被營造了起來。而在賽事期間,不論是在球場、看臺,還是球員休息室里,本土球員走到哪里都不會覺得孤單。
對參賽的中國球員來說,這種氛圍不同于中網和大師賽,因為他們不再是賽事前幾天登場卻轉瞬即逝的配角,因為這是一項更加迎合他們整體水平的賽事。而且北京挑戰賽極可能成為一個刺激點,緊接著為中國帶來更多類似級別的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