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俄羅斯有達維登科、尤茲尼和“紅粉軍團”并肩作戰時,當美國有羅迪克、費什和威廉姆斯姐妹笑傲江湖時,當西班牙有納達爾、費雷爾和馬丁內茲等一干猛將共同扛起斗牛士大旗時,我們的男子球員ATP排名卻始終無法取得突破。網球強國夢,距離實現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最近一段時間,西蒙娜·德·波伏娃和她的《第二性》又被拿來說事兒了。因為根據國內某周刊的報道,如今女性正越來越多地掌握著在各行各業的話語權,男性開始逐漸成為“第二性”。“在中國,女性掌握著超過40%的私人企業,今年早些時候女性在美國歷史上首次在勞動力中占據主導地位,在日本的企業中凡是公司女性雇員超過一半者,其獲利皆為企業平均值的兩倍。”于是,關于我們所處的這個世界到底屬于男性還是女性的討論開始了。《第二性》是這個大討論中的核心內容之一。這本書曾經被認為是女權運動的圣經,波伏娃在其中第一次引發人們去思考,在她所屬的那個時代社會是如何將女性塑造成依附男性的弱者。為此,她甚至不惜將自己的經歷奉獻出來,不惜遭致最惡毒的謾罵。
在這位法國哲學家看來,女性因為體力較差,所以當生活需要體力時,她們自覺是弱者,對自由感覺恐懼。當男人用法律形式把女性的低等地位固定下來時,她們往往心甘情愿地服從。她認為歷史上女人從沒有真正得到過權力,女性真正的解放必須并向中性化過度。這本書在全世界暢銷,對20世紀60年代以來的女權運動起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不過,這樣的場面在網球運動中卻不存在。無論那邊廂爭論得多么熱烈,這邊廂也仍然是男性的天下。
現在美網系列賽已經開戰,今年美網的男女單打冠軍將分別獲得170萬美元的獎金。從1973年開始,美網開始實行同工同酬,其他幾個大滿貫賽事也在最近幾年通過多方面努力加入其中。但是在很多人看來,即使已經既成事實,他們還是認為女球員不應該拿到和男球員相同的待遇,因為她們的比賽是三盤兩勝,在技戰術方面也不能代表網球的最高水準。
這種看法雖然偏頗,卻也不無道理。我曾經采訪過國家網球中心副主任高沈陽,談到中國網球發展現狀時,他說:“即使我們的女子網球有更多排名世界前五十的球員,也不能意味著我們已經是網球強國。因為男子網球才是最高水平的代表,而我們在這方面還差得很遠。”
事實也的確如此,當俄羅斯有達維登科、尤茲尼和“紅粉軍團”并肩作戰時,當美國有羅迪克、費什和威廉姆斯姐妹笑傲江湖時,當西班牙有納達爾、費雷爾和馬丁內茲等一干猛將共同扛起斗牛士大旗時,我們的男子球員ATP排名卻始終無法取得突破。網球強國夢,距離實現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這是一個國家網球決策者的看法,對于普通球迷來說,他們也同樣更愿意追隨男子球員的腳步。以中國網球公開賽和上海大師賽為例,我的很多球迷朋友會選擇后者,因為費德勒的戰術素養最高,因為納達爾的防守反擊最好,因為卡洛維奇的發球最快。女子球員方面無論單拎出哪一個來,都無法和這些人相提并論。向來眼高于頂的小威是女球員中的翹楚,但她也承認自己根本沒有辦法和ATP排名前100的任何一名男球員競爭。實際上,早在1998年剛剛出道的時候,她就和當時ATP排名第203位的德國球員布拉西打過一場友誼賽,結果以1比6和2比6敗下陣來。
漢娜·羅欣說后工業經濟時代人類發展開始逐漸無關身材和體力,而是更看重智慧、精神等層面的東西。彼得·杜拉克則認為凡是跟“自我”有關的領域,女性將會特別杰出,例如人類資源和金融業等等。不過,在網球領域中這些看法都失去了作用——它是一項“自我”的運動,和身材、體力、智慧、精神全部有關系。
所以在行業內,波伏娃的觀點依然具有現實意義,尤其是那句“女性的真正解放要向中性化過度”。君不見已經有太多太多的女球員擁有健碩的肌肉和強大的發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