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綠色
說起這“綠色北岸”,還有個小插曲。由于地處北五環林萃橋清河畔,最初那一片區域姑且叫“北岸”,張躍民,如今俱樂部的總經理,結合當前注重環保的意識和對綠化的重視,加了個前綴,于是“綠色北岸”開始叫響起來。這也得到了原國家體委主任伍紹祖的認同,伍老的題詞“綠色北岸網球公園”就高掛在休閑會所里,只要踏進入這片綠色的區域,一抬頭就能看到這行醒目的大字。
“綠色”元素果然名副其實。由于地處奧北區域的核心地帶,南接國家奧林匹克森林公園,緊鄰“清河灣”36洞高爾夫球場,整個生態林場環繞球場,連空氣里都有著青草的味道。記者曾在初春造訪此地,那時柳絮紛飛,球友們在場地里盡情揮拍,仿佛要驅趕掉憋了一個寒冬無法痛快打球的郁悶勁兒,這時稍微往球網上看,鳥兒在悠然停歇,似乎不甘寂寞,不愿錯過這精彩的時光。
今年深秋,記者再度拜訪時,此處綠意仍濃,小型足球場邊一大一小兩輛自行車依偎著,陽光下,一個三口之家正在圍著足球奔跑,隨處飄蕩的是爽朗的歡笑。這再一次體現了該俱樂部老板的英明,建網球場之初,張躍民就在想:“一個家庭到此來玩,老公打球了,孩子和老婆怎么辦?”這片草地立刻給了他靈感。如今,這片草場的用途可大了,它正對著整個休閑會所的大門,被六片標準網球場包圍其中,是每位到訪客人的必經之地。它還有百變之能,有時是足球場,有時是野餐的場所,有時又成了球友們曬太陽、侃大山的休閑之地。
全國大大小小的網球俱樂部,要說硬件設施,其實都相差無幾,一般的網球愛好者也不會把注意力集中在場地上面,而從俱樂部的其他細節卻可以窺見一個經營者的思維模式,如果說綠色北岸有家和學堂的味道,一點都不為過。
一進會所,大門處擺著一張長方形的桌子,可以容納10人左右,那是球友們的歇腳之地。他們會很習慣地把視線停留在一塊三色的黑板上,因為那里記錄著大家訂場的時間段和球場號碼,從這里也可以看出球友們的打球習慣。這塊黑板還會傳遞更多的信息,比如今年五月份“祝賀綠色北岸代表隊榮獲‘水井坊’杯金組第五名!”這條喜訊一經登出,在好長一段時間里都成為了球友們津津樂道的話題,從出戰名單、排兵布陣到一路遭遇的各地高手情況,大家關心的焦點無所不包。有時,黑板還會發出球友的挑戰信號:“xx球友,xx時間,你是否有空?請接受挑戰!”球友王廣勝與陳東的多場“戰役”已成為大家茶余飯后的談資,球友們也是最捧場的歷史見證人。
會所里懸掛的畫不多,除了伍紹祖伍老的題詞外,還有一張桑普拉斯的肖像,最有趣的是,緊挨著“桑神”的是一副歪歪扭扭的五彩畫,它出自總經理兒子張昊辰的手筆,正在讀幼兒園的張吳辰剛學會了畫畫,于是有了這幅《小老鼠與媽媽》的“創作”。
坐在落地窗邊的竹椅上,柔和的陽光灑進來,品著冒氣的普洱茶,不禁涌上一股慵懶的愜意。開放式的會所里,還配有一個小廚房,張躍民開始設想著:明年開春后能在這里給客人煮些咖啡,還應該多安裝幾個上網的排插……
勝在“賽點”
也許你和記者一樣,有著這樣的困惑,提到“綠色北岸”,總是伴隨著“賽點網球俱樂部”一并提及。是不是寫錯了?漏寫一個字?要知道,“新賽點網球俱樂部”可是北京城最有名氣的俱樂部之一,其成功運作了多項大型網球賽事。說起這個,張躍民笑了:“‘新賽點’的老板徐林洲當時就是‘賽點網球俱樂部’的成員之一,后來他出來單干了。”
有關“賽點網球俱樂部”的記憶,可以追溯到1989年。那時候,身為北航子弟的張躍民經常在北航的土場打網球,同去的隊伍中也有不少北航子弟和北航的師生。當時交流的機會并不多,偶爾張躍民他們會組隊到天津打比賽,有時還會跟清華、北大的教職工網球隊約上一場球。慢慢地,張躍民他們這幫“阿球癡”每星期都能湊上點資金,搞兩三次網球活動。1995年的一天,在一次酣暢淋漓的比賽結束之后的飯桌上,一個非常強烈的念頭躍入了他們的腦海:何不成立一個組織,定期以網球的名義聚會?這幫球友們在回家的路上,興奮的大腦仍在快速運轉,琢磨著如何給俱樂部起個響亮的名字。
在之后的一次聚會上,每人都提交了三、四個俱樂部的名稱。其中,張躍民的“賽點”叫法一下子拿到了“通行證”。“賽點,Matchpoint,既是網球術語,又是關鍵一分、完滿的句號。”沒有人會拒絕這美好的寓意。
“賽點網球俱樂部”的第一批會員可謂臥虎藏龍,十幾人的名單中,有來自新華社、雜志社的媒體工作者,大企業、大公司的老總,還有銀行高層、老師等等。上世紀九十年代的北京,“賽點”在大大小小的賽事中總是排名前三,名聲在外。當時,經常與“賽點”相抗衡的就是“重興網球俱樂部”。這兩家俱樂部享譽北京城,他們的主力隊員名單至今想來都是沉甸甸、分量十足的。
“重興網球俱樂部”名單上:蘇啟重、胡力濤、夏明、石曉健、吳斌、倪偉……他們的單打實力超群;
“賽點網球俱樂部”名單上:郭曉勇、張圣偉、張躍民、史天舒、劉躍洪、陳東、邱士友、闞久香、胡博宇(女)、吳茵(女)……他們在“單挑”上不如前者,但他們總在雙打中勝出,因為他們有一張王牌——“臺灣老張”張圣偉。由于臺灣的網球比大陸起步早,發展成熟,“臺灣老張”經常給俱樂部灌輸予“臺灣式”的雙打技戰術,這種戰略指導很快就在多次比賽中奏效。
“賽點”的陳東/張躍民組合PK掉胡力濤/倪偉組合,張躍民和“臺灣老張”聯手打敗蘇啟重和倪偉,這樣的經典戰役連對手都覺得不可思議,論單打實力,“賽點”這方沒一個占優,可一旦配合起雙打,就像發生了化學反應一樣。兩俱樂部之問也在無數次的對抗、交流中互相學習和進步,成為京城網壇的兩面旗幟。
知天命網球命
作為“賽點網球俱樂部”的秘書長,張躍民當時就只是全身心地享受網球的快樂,在每一次提高球技的小小進步中滿足,并無俱樂部的商業市場運作概念。而北大MBA出身的俱樂部成員徐林洲最先“嗅”到了網球的巨大潛在商機,借助俱樂部的名氣和力量,注冊了“新賽點”。當記者問其是否有些許的遺憾時,張躍民回答得非常干脆:“一點都不遺憾,實際上,我們現在這幫人都一起做推動業余網球發展的事業了。”
如今,張躍民放下做了二十年“博士倫”隱形眼鏡的生意,一門心思投到了網球上。2009年初,“綠色北岸網球公園”建成后,他還成立了北京綠色北岸體育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朝著專業化網球運作機構的目標而前進。其實,張躍民最初是北京大學的一名老師,教授中文課,他當年敢于脫離鐵飯碗“下海經商”,就不失為一種勇氣。這也難怪在與張躍民接觸的過程中,他身上仍帶著一股很儒雅、很紳士的氣息,哪怕在網球場上與人較量亦是如此。
今年九月份,“綠色北岸”幫助中國工商銀行牡丹白金卡策劃網球賽事,邀請到了中石化、中石油、中國移動等副總裁以上的高層與副部長級別以上的官員參與。進行了50人的雙打對抗交流比賽,本次比賽的成功舉辦肯定了“綠色北岸”的賽事組織能力。在此之前的7月份,奧迪北部區“進取杯”、網球精英賽“博瑞祥云預賽”在綠色北岸網球公園的順利進行也為其贏得了口碑。
人常說“五十知天命”,張躍民離“天命”還有兩年,這一路過來,他的命里從來就沒少了網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