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泛太平洋公開賽到中網,再到上海大師賽,連綿的雨水讓這幾站亞洲賽事的組委會們頭疼不已。東京站首個比賽日便遭到雨水侵襲,大部分比賽無奈被轉移到室內舉行,中網則在最后一日恰逢下雨天,被迫將決賽推遲到周一。而上海大師賽的“受災”。情況更加嚴重,開賽之初連續四天陰雨不斷,使得不少精彩比賽都只能在并不對外開放的室內“悄無聲息”地進行。
事實上,雨水是最常干擾網球比賽的一大場外因素,一旦某項賽事遭遇雨水的持續困擾,那么將很有可能影響到球員接下來的行程安排,以及安排緊湊的WTA/ATP賽程,因此,雨水幾乎可以稱得上是網球比賽的“天敵”。在為期兩周的大滿貫賽場上,比賽因雨中斷或延遲更是家常便飯,以至于在溫布爾登,人們已經把雨水當做溫網的一大特色。對于球員們而言,雨水所扮演的角色不盡相同,有時會是一場令球員獲得喘息良機的“及時雨”,有時則是破壞球員比賽節奏的“酸雨”。因此,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何有些球員會在雨水之后無比亢奮,有些則是狀態全無。
而對于那些賽事組織者來說,雨水則是考驗他們組織協調能力的一大難題,如何保證場地完好,如何重新安排賽程,如何安置觀眾等等,這些都是需要組委會在賽前籌備時做好萬全的準備。本次上海大師賽盡管一度因雨導致賽程有些拖沓,但中央球場的先進頂棚,以及事先準備的幾塊室內球場最終保證了比賽的順利進行和如期結束。
雨后大逆轉
阿加西VS梅德維德夫(1999年法網男單決賽)
1999年的法網男單比賽“冷風勁吹”,眾多高手紛紛落馬,作為四強中僅存的一位種子球員,阿加西在與大黑馬烏克蘭人梅德維德夫的決賽中先丟兩盤,隨后一場“及時雨”讓美國名將得到了緩沖調整的機會,最終阿加西連扳三盤實現大逆轉,也完成了“金滿貫”偉業。
小威廉姆斯vs漢圖楚娃(2007年溫網女單八分之一決賽)
2007年溫網,小威廉姆斯并不在自己的最佳狀態上,八分之一決賽面對斯洛伐克美女漢圖楚娃,小威第二盤比賽左腿出現抽筋現象,痛苦異常,在堅持到第12局后,一場大雨突然降臨。盡管小威輸掉了第二盤,但得到喘息之機的她在決勝盤比賽中完勝對手。
小威廉姆斯vs皮隆科娃(2007年法網首輪)
2007年法網,久未在羅蘭加洛斯露面的小威廉姆斯首輪遭遇保加利亞少女皮隆科娃,慢熱的“黑珍珠”首盤遲遲找不到手感,以5-7失利。但此時一場大雨沖走了小威的倦怠,比賽重新開始后,小威勢如破竹,以兩個6-1強勢逆轉皮隆科娃。
深受雨害的三場比賽
索鎊林vs納達爾(2007年漏網第三輪)
老天仿佛在和兩位球員開玩笑,雨水時停時下,比賽也因此反復的中斷和恢復,最終這場對決持續了五天,西班牙天王納達爾以3-2艱難擊敗索德林。納達爾VS費德勒(2008年溫網決賽)
在因雨推遲了將近半個小時后,這場備受矚目的男單決賽終于開戰。正當納達爾和費德勒陷入膠著之時,雨水再度光臨,先后兩次中斷比賽。從黃昏到午夜,經過將近五個小時的激戰,納達爾苦戰五盤險勝擊敗費德勒首奪溫網冠軍。
納達爾vs岡薩雷斯(2009年美網男單四分之—決賽)
納達爾可謂男子網壇的頭號“雨人”,不僅在溫布爾登連續逢雨,在法拉盛也曾被雨水耽擱。09年美網對陣岡薩雷斯的比賽中,西班牙人全場占據主動,但比賽卻持續了三天,這全因為那捉摸不定的雨水。
眾星評“雨”
揚科維奇:“這種情況(雨水)下的比賽非常難打,上場,等待、回休息室,很不容易。而且比賽重新開始后,場地會變得更慢,球也更重。”
費德勒:“下雨暫停令我完全找不到比賽節奏。我們不得不打幾分就停下來,甚至都感覺不到比賽已經開始了,因此我感到有些失望。”
德約科維奇:“我不知道宗教儀式該怎樣祈雨,但我也確實希望能有雨水讓自己更多的休息一下,這會幫助我恢復體能。”
巴托麗:“只要比賽因雨暫停,我就一定在休息室里補覺。雨下得越久,我就可以獲得越多的休息時間,雨水對我來說是一種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