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起彼伏的電話鈴,各種語言混雜的對話聲,攥著采訪小本子奔赴新聞發布廳的文字記者;提著攝影包往返穿梭的攝影記者;爭論著中國選手柏衍的姓是“Bai”還是“Yan”的老外記者,永遠沒有空余位子的公共電腦區域……在ATP勞力士上海大師賽的媒體工作間里,多日雨水后的首個緊湊比賽日就是這樣的一番景象。 “繁忙卻不混亂,布局緊湊卻各自為戰。”是對于這里工作景象的最佳概括。網絡媒體通常是跑新聞發布廳最頻繁的一群人,因為他們要及時將球員的賽后心聲第一時間發布;日報類的媒體都甚少前往球場看球,因為他們要趕在當日截稿前,在媒體工作間里弄完當天的版面。所以可切換場地、具備技術統計的轉播屏幕成為了他們最好的伙伴,周報和像我們一樣的雜志媒體,等待著各種機會挖掘賽事的各種不同角度,因為更長的出版周期需要更深入的專題報道。媒體室兩個大門進進出出的人十分頻繁,偶爾還會跟別人撞個滿懷,但不論是充滿京味的“不好意思,您先過”,還是滿腔大不列顛風味的“Excuse Me”,在繁忙之時都無暇抬起頭來,看看到底是出自哪位之口。
來自捷克新聞社CTK的網球記者貝加德已經是第四次來到上海采訪網球賽事,他回憶自己初到上海的經歷,感慨這里網球賽事的記者接待組織工作在逐年變得完備和細致:“我第一次來到上海是2001年的喜力公開賽,當時因為溝通存在障礙,我還被保安嚴厲地擋在了媒體工作間外面。”說到這里,貝加德爽朗地大笑了起來。“不過現在,已經完全不存在這種問題了。這里包括證件的分類,詳細的標識,英文流利的工作人員,都讓溝通不再成為一種障礙。”貝加德還表示,當初第一次來上海采訪的時候,各種資訊的即時性和準確性不能與如今相提并論。“當時,甚至我們無法在網站上得到當下比賽的準確比分,只有通過電話向工作人員一遍又一遍地確認。現在我們不僅可以在媒體工作間拿到當日比賽賽程,媒體公關也會貼心地發來當日賽事展望、活動信息以及豐富的賽事照片共享。這些真的都是了不起的變化,跟其他歐洲頂級賽事的媒體工作間已經沒什么差別了。”貝加德的工作桌上經常能看到擺著一杯熱騰騰的咖啡,他打趣道:“我就是喜歡這玩意兒,能給我的油箱加滿汽油。”而咖啡、飲料以及小點心在上海大師賽的媒體休息室里都是全天候免費供應。
不過英國《獨立報》的記者德里克·懷特將注意力更多地放在了中國記者專業素質方面,他對此皺著眉頭質疑道:“最早幾年,在新聞發布會上會有本地記者拿出自己的數碼相機,在座位上拍照。而每次新聞官都要提醒很多次,他們才會不合得的收起相機。”國外媒體派遣前來上海大師賽的通常都是久經沙場、經驗豐富的網球專項記者,因此他們的問題通常會針對球員技術、教練、賽程以及備戰狀態等。而因為上海大師賽是中國本土少有的高級別網球賽事,所以很多非網球專項記者有時蹦出的新鮮問題會“雷”到懷特這種網壇“老饕”:“這次最令我驚訝的是那個德約科維奇的女球迷。是的,我更傾向于用‘球迷’這個詞來形容她,因為她說的話有點不太像‘記者’。”事情源于在德約科維奇的賽前發布會上,有一名中國女記者借職務之便,占用問題時間向小德轉達了她一名同事對他的喜愛。不過懷特表示,這種情況在世界各地都會有,并不是僅限于上海大師賽。并且他認為,現在伴隨著中國網球的迅速發展,中國的網球專項記者也越來越多,資歷在逐年積累,對職業網壇的理解也在愈加深入。懷特先生補充道:“這種情況,跟上海的現場觀眾一樣:從之前對網球規則不太熟悉,到現在變成了有良好觀賽禮儀的觀眾,都是一個時間累積的過程。”的確,職業網球賽事在中國舉辦時間僅十余年,要想達到歐美國家動輒幾十年的賽事歷史所積淀的媒體氛圍與觀賽禮儀,的確不是一個可輕易跨越的簡單過程。
除了賽果的傳達報道,媒體工作間還是所有流言和傳聞的匯集處,各種有據可查、抑或天馬行空的猜測在這里層出不窮。在羅迪克贏下第一盤,次盤中段選擇退賽后,新聞室里就不安靜了起來:“安迪(羅迪克)就那么叫治療師揉了揉大腿,就說自己打不了了,是不是他女友在召喚他回美國慶祝他們周年紀念啊?”而在球員通道有記者逮到斯泰潘內克的愛妻瓦伊迪索娃打扮人時的身影時,關于瓦伊迪索娃即將前往佛羅里達準備復出的傳聞又不脛而走。而連續幾天在旗忠的雨水,讓賽事主辦方頭痛不已,記者們閑來無事也開始自己為賽事支招起來:類似“地熱烘干”、“多層球場膠皮”以及“斜面式遮蓋布”等創意招數的可行性被大家討論得津津有味。總之,不管是繁忙時的一絲不茍,還是閑暇時的插科打諢,在媒體工作間里你都能一并納入眼簾。
當經過德國國家通訊社DPA的工作桌時,那里總會呈現一幅異常忙碌的景象。DPA專欄記者比爾·斯科特表示,他們除了給德文媒體供稿,還要負責為一些英文媒體撰寫稿件,因此每天都會工作到中國時間凌晨,敬業精神的確值得敬佩。這種語言區隔的有趣現象,同時也出現在中國日報的工作間里:他們的報道陣容雖然是清一色的中國人,但卻要用全英文撰寫網絡和紙媒稿件。
除了這些直觀的見聞,在這里還可以從其他資深記者口中聽聞澳網媒體室的擁擠,甚至要靠爭搶才能得到那僅有的幾十席座位;羅蘭加洛斯的周全安排,法網媒體室的三樓外就直接是中心球場的記者席;全英俱樂部的豪邁闊綽,四層的媒體中心里面包羅萬象;美網媒體室的自由放任,擁有記者證的人員可以出入除球員更衣室的任何區域。
四大滿貫賽事的媒體工作間均各具特色,而他們的媒體氛圍,同樣是多年來賽事舉辦經驗所積累下來的無形財富,而羅馬并非一日建成,上海大師賽仍需繼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