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達六個月之久的2010年“李寧·王子杯”國際青少年網球排位賽在北京光彩網球場徐徐落下帷幕,在金秋十月這個收獲的季節,享受著勝利喜悅的孩子們手捧水晶獎杯,對“李寧王子杯”說,明年再聚了。
在這即將離別的時刻,孩子們見到了意料之外的客人:一位是中國女子網壇的“金花”之一晏紫,一位是亞洲男子網壇的“希望之星”、中華臺北選手“小胖”楊宗樺,他們對“李寧·王子杯”這樣的賽場并不陌生,他們就是從類似這樣的小小賽場開始起飛,為自己的網球而正名。他們現身“李寧·王子杯”的賽場,不僅鼓勵了正在為總決賽而戰的青少年,還讓孩子們零距離、面對面地感受到了明星的風采。
被人稱為“小胖”,楊宗樺對此并無反感之意,反而覺得這樣的叫法很親切。排隊等待簽名的其中一名小朋友在楊宗樺的海報上寫下了“小胖哥哥”,楊宗樺看到后抬起頭來對她親切地笑了笑:“他們真的不是取笑我有多肥啦。”這是楊宗樺轉入職業網壇的第二年,一切對他來說都是新的,就連體重也從80公斤減輕至75公斤,“小胖”其實看上去并不胖,而是標準的結實身材,只是臉上的笑容和表情仍顯青澀。
現場主持人讓“小胖”說些對青少年祝福的話語時,楊宗樺陽光般的笑容再次呈現:“加油!”簡短的兩個字卻是鏗鏘有力。手持外卡參加中網的“小胖”十分珍惜參賽機會,訓練很認真,接送他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他12點45分才結束在中網賽場的訓練,他的午飯是在接送車上解決的。”在接送車上,記者果然看到了拆開的快餐包裝,現場簽名結束后,給贊助商的祝福語都是楊宗樺在返回中網訓練場的路上完成的。 2008年對楊宗樺來說是碩果累累的一年,他不僅摘獲了法網青少年組的男單冠軍,以及澳網和溫網青少年組的男雙冠軍,還闖入了美網青少年組的男單四強,這一年他排名青少年組世界第一。很多外國人用“楊,張德培第二!”來贊美這位有著黃皮膚、黑頭發的亞洲人。2009年初,李寧公司將這位承載著亞洲人網球希望的中華臺北選手楊宗樺招至旗下。
作為中國青少年學習的榜樣,楊宗樺確實是一面旗幟。他到現場助威和簽名,在家長和孩子們之間也引起熱議。“他有多高?”“他為什么能打出成績?”“他的訓練方法如何?”各種各樣的問題接踵而至。
次日,中國“金花”之一晏紫也來到“李寧-王子杯”的決賽現場。相比較臺灣來的“小胖”哥哥楊宗樺,晏紫姐姐人氣更高,一下子就被孩子們認出來,高喊“晏紫姐姐”,簽名隊伍里大人、小孩齊上陣。同樣是在2009年,晏紫簽約李寧公司,成為其品牌的代言人之一。
今年四月,2010年“李寧·王子杯”在北京朝陽公園拉開帷幕。六個月后,共253名小球員在4個分站賽的激烈角逐后脫穎而出,成為2010年新的贏家。大幕落下之際,回顧這大半年的賽事,有三大特點:
首先是加大推廣力度,賽事規模日益壯大。賽事紀念和招商冊的推出、贊助商推廣及配套活動的開展,給賽事添加了新元素,比如網球嘉年華、為玉樹祈福捐助、親情家庭賽、中網球童選拔、中網觀賽等活動。“一個賽事就像奢侈品,要有文化、精神、故事,必須要有一個時期的積累沉淀。”李寧公司網球專業經理丁力說。
其二,回饋社會,感恩的心。“既然是孩子的賽事,我們就要讓孩子在參賽中成長,不僅領悟球技,提高他們的文化素質,領悟做人的道理,使他們都懷有一顆感恩的心,去回報家庭和社會。”賽事主辦方、北京市網球管理中心主任王寶山強調。今年的四月,青海省玉樹縣發生7.1級地震。組委會發動為玉樹祈福活動,參賽小球員踴躍捐物,為玉樹災區的小朋友祈福,往日競技氛圍濃厚的網球場彌漫著一縷縷淡淡的哀愁。
再者,10歲、12歲組女單冠、亞軍參加彭帥訓練營;12歲、14歲組男單赴美國尼克網球學校學習;獲得今年所有年齡組冠軍的球員會成為李寧與王子兩家公司的簽約球員。“我們始終關注賽事,能真正參與其中,并為好苗子提供優厚的培訓,一直也是我們想做的事。”王子公司中國區總經理高雅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