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使在以技術為王的科技業,有時,走在最前面也并不一定能成為最后的勝利者,如果在汲取前人優勢的基礎上開發出新的需求,后發制人往往同樣能克敵制勝。而無論是目前正席卷全球的平板電腦iPad,還是已重新賦予智能手機新定義的iPhone,都證明了蘋果就是這樣一個企業:它從未創造過一個全新品類,但卻總是能在進入一個新市場時,憑借著引領當下潮流的創新技術和功能超越彼時的領導者。當然,蘋果也有偶爾犯錯的時候,比如定位于家庭娛樂市場卻毫無突破性功能的Apple TV。
個人電腦:iMac
推出時間:1998年8月
彼時競爭對手:IBM、康柏等作為現代個人電腦之父,IBM的產品當時有著最好的質量、地位和價格,并享有多種專利技術,這也使其他公司多年來都難以望其項背。所以作為后來者,iMac只能劍走偏鋒。如果說IBM是最實用強悍的電腦,那么,有著圓潤邊角的蘋果電腦就是最藝術的電腦了,按照喬布斯的話說,其設計理念就是“看起來不是電腦的電腦”(What's not acomputer)。iMac上市伊始,曾號稱歷史上銷售最快的個人電腦。目前,其每周銷量大約11萬臺。
音樂播放器:iPod
推出時間:2001年F11月
彼時競爭對手:索尼、三星等此前,市場上已經有眾多類似產品,而iPod剛推出時的高價讓很多人認為它將很難獲取市場份額,但蘋果通過隨后的降價策略,以及捆綁iTunes音樂商店的模式,很快扭轉了局勢。上市5年,這款外形時尚的音樂播放器銷量已突破了1億臺,用時相當于“前輩”索尼Walkman的三分之一左右。目前其市場占有率更超過70%,已是毫無疑問的音樂播放器王者,甚至一定程度上成為了美國文化的標志。
數字多媒體播放機:Apple TV(曾用名:iTV)
推出時間:2007年3月
彼時競爭對手:索尼、微軟、任天堂等
電視作為客廳娛樂的核心產品一直是科技公司希望能攻下的一座堡壘,但是除了索尼、任天堂和微軟把電視和游戲結合起來,真正對電視所做的改造鮮有成功的案例。而在其后推出,且犧牲了強大PC操作功能和游戲主機娛樂功能的ApDle TV,也并未獲得很好的市場反響,甚至蘋果自己都稱之為“業余愛好”。現在隨著Google TV的推出,圍繞電視娛樂的大戰已經再次打響,而傳言即將迎來一次質的飛躍的Apple TV,不知是否能夠抓住第二次機會?
平板電腦:iPad
推出時間:2010年4月
競爭對手:微軟、惠普等早在本世紀伊始,微軟就明確勾勒出了平板電腦的形態,并切實拿出了成品。但由于彼時應用的缺乏和價格的昂貴使其終未受到市場認可。而今,iPad卻以上市當天就售出30萬臺、僅用28天就突破百萬銷量的成績,同時證明了微軟的遠見及選擇時機的錯誤。盡管很多人認為iPad只是大一號的iPodTouch,但移動互聯網的熱潮以及觸摸、電子墨水等相關支持技術趨于成熟,介于筆記本電腦與智能手機之間的iPad,可以說正在重新定義與電腦互動的方式。
智能手機:iPhone
推出時間:2007年6月
彼時競爭對手:RIM、Dalm等在iPhone出現之前,智能手機市場的競爭主要在Palm和RIM等老牌專業制造商間展開,用戶也多局限于商業領域。但憑借著多點觸控等技術帶來的獨特用戶體驗,IPhone已超出了手機的概念,而幾乎成為每個人必備的、集合了娛樂及商務等諸多功能的便攜智能設備。其推出兩日就售出2.7萬臺,3G版首周銷量也達到了驚人的100萬臺。而僅憑借這一款產品,蘋果就占到了全球智能手機市場份額的15.4%,整個手機領域的排名也已升至第七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