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中國企業日益加緊擴張步伐,在別國龐大政治機器里發出強有力的聲音則成為一項艱巨任務。中海油等公司進軍海外時都曾雇用過有政府背景的專業代理機構,聯想則在收購IBM PC部門前后,專門聘請前美國國家安全顧問和聯邦通信委員會官員充當“說客”。而最新實例來自華為,其近日聘請的顧問約翰·林格,曾是美國國務院首席律師、并在布什的國家安全委員會擔任過顧問。顯然,他至少可以為華為接下來競購摩托羅拉一個部門的想法出謀劃策。兩年前,由于美國法律對收購本國敏感資產的限制,華為曾并購3cOM公司失敗。可見,有著廣泛政府人脈的政客外腦們,眼下已成為懷揣著國際化夢想的中國企業寶貴的資產了。
華為 除了貝林格外,今年初,華為還雇用澳大利亞政府前任外交部長亞歷山大唐納和前勞工部長尼克博爾庫斯兩位“外援”,幫助其在該國高達430億澳元的國家寬帶網絡中分一杯羹。華為與澳大利亞企業、大學歷來保持著密切合作,而唐納與博爾庫斯的到來,則為華為贏得這一目前正在洽談中的訂單增添了不少籌碼。二人不僅在澳政府中有很長任期,與中國方面也曾頻密接觸。
復星集團 靠咨詢起家的復星,今年初也聘請了外腦顧問,且是鼎鼎大名的美國前財政部長約翰·斯諾。一直定位于“中國市場價值發現者”的復星,在看到金融危機中仍在底部盤整的歐美經濟,以及由此留下的機會后,開始將國際化視為今后發展重點。而斯諾不僅是國際政經界的風云人物。其本人也曾擔任美國東部規模最大的鐵路營運商的掌舵人,并管理著一家資產約220億美元的PE公司。這無疑可以讓他在利用國外各種資源和關系,幫助復星進行海外投資并評估其風險時大顯身手。
跨國公司聘用與中國頗有淵源的著名政客,也是中國影響力連日增加的體現:
力拓 “胡士泰案”等糾紛,已讓這家澳大利亞礦業巨頭和其最大客戶中國之間出現了深刻裂痕,修復它,力拓只有請“高人”相助。據悉,它已聘請在中美恢復建交中發揮過重要作用的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擔任其中國事務顧問。而早在去年中國鋁業入股力拓失敗以及其四名中國員工被拘捕后,該公司就開始向基辛格求助。事實上,這位老資格外交家還曾擔任過中信集團顧問,并任力拓合資伙伴美國自由港邁克墨倫銅金礦公司董事職務多年,幫助解決過雙方在印度尼西亞運營的金礦引起的糾紛。
深圳發展銀行 去年被《福布斯》評為“中國上市公司最貴CEO”的法蘭克·紐曼,可以說為來華“打工”的政客們樹立了一個榜樣。卸任美國財政部副部長后,紐曼先后將美國信孚銀行以及韓國第一銀行從生死線上拽了回來。而2004年加入深發展后,他也為這家中國第一個由外資控股,卻彼時業績不佳的銀行真正注入了國際化的思路。最近隨著平安入股獲批,深發展也完成了新舊領導的交接。目前已卸任董事長及CEO職位的紐曼,仍擔當其特別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