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有關2歲孩子的問題
我的孩子現在2歲零4個月了,她有一個很不好的毛病:有什么要求的時候,提出要求后馬上就哭,如果不答應,更哭得厲害,我是軟硬兼施都不起作用,我說我的,她哭她的。我該怎么辦?
A:這個年齡的孩子自我意識開始萌芽,他們顯得很固執是正常的。建議可以滿足她的要求的就盡快滿足,不能滿足的,最好不要過多地糾纏在這個事情上,跟她共情,表達她的想法,在這個基礎上溫和地堅持你自己的做法,但是千萬不要跟她對抗。如果她哭鬧。那就溫和地等候她平靜下來,給她一個哭的機會。另外,這個年齡的孩子注意力很容易被轉移,因此通過別的事物轉移她的注意力,可以有效地減少沖突。讓你們彼此都變得更加開心。
Q:我的寶寶有問題嗎?
親子課上,其他的寶寶都可以認真看老師做工作,而我的寶寶在課堂上是又蹦又跳。唱歌,唱完之后還要求大家鼓掌,一刻也坐不住,老師做工作時,她去搶老師的工作,輪到她做了,她又到處跑著玩,我該怎么辦呢,我的寶寶有問題嗎?
A:建議你不要糾結在這點上,尤其不要拿自己的孩子跟別的孩子比。她不過2歲多點,心理上能夠健康地成長比她能否乖巧地跟隨老師去參與各種活動,對未來的發展更有益處,所以,即便去了這樣一個機構,最好也是抱著一個比較放松的心態去面對目前的事實。讓她去感受這個環境就好了,不需要強制性地去改變她。在一個環境處的時間長了,如果那些活動能夠吸引她,她自然就會參與的。即便她不參與。只要置身于那樣一個環境,她也會很自然地吸收來自這個環境的信息,獲得一些益處。
Q:他為什么不叫爺爺奶奶
兒子開始的時候是叫爺爺奶奶的。可是他兩歲多的時候,有一回帶他到爺爺奶奶家玩,和他姑姑家的孩子爍爍因為玩玩具,鬧了起來。爺爺說了他,從此以后。他就不叫他們爺爺奶奶了。只叫爍爍姥爺。是不是他那次受到的傷害太大了?
A:即便2歲左右的孩子,他們也是很有自己的想法的,所以跟他們說話也是要講究策略的。有的孩子不記仇,過去了很快就拋之腦后了,有的孩子可能會記很長時間。建議不要強求他去認可爺爺奶奶,當他稱他們為爍爍姥爺的時候,也不要去糾正他,認可他,然后你才有機會去改變他。 “你說得對,是爍爍姥爺,爍爍姥爺是你的爺爺。”給他時間慢慢去信任他們,只要你們不把這當回事兒,這個事情早晚會過去的。
Q:寶寶家里園里兩個樣?
孩子在家特別淘氣愛動,為什么到了幼兒園卻很怕老師?比如去晚了我叫他坐下都不敢,就在那里一直站著,直到老師叫他坐才敢坐。參加廣播操排練時想尿屎也不敢對老師說,自己拉在褲子里了。上課不敢舉手發言,在路上還嘰嘰喳喳,進了教室臉上立即肌肉僵硬。
A:孩子有這樣的表現可能是幼兒園老師有點嚴厲,讓他覺得有壓力了。他跟你們鬧騰,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發泄情緒。建議不要強迫他去改變,允許他有發泄的渠道,把這些情緒發泄出來,他自然就會變得越來越快樂。相反,如果壓制他發泄情緒,他的情緒嚴重堵塞,就會導致他的問題延續下去甚至更為嚴重。當然,如果認為他發泄的方式有問題。可以建議他采取別的方式去發泄自己的情緒。
Q:怎樣陪兒子玩?
兒子現在2歲半了,現在發現他比較“愛書”,可是我卻發現自己不知道怎么陪他玩了,除了給他讀故事外,整個晚上的其他時間就是他自己在摸索著玩,我不知道怎樣去引導他?
A:建議你給孩子買一些繪本吧,都很不錯。另外,其他書也是可以讀的,關鍵看你怎么讀。實際上,給孩子讀書不一定非要按照書本的內容來讀。有時候根據畫面或者你和孩子的生活經歷隨意編也很不錯,他們通常都會很喜歡。并且,這樣的方式對發展他的語言能力以及理解力、邏輯思維能力都非常有幫助,因此,不要拘泥于某些套路,隨意發揮就好了。另外,當孩子自己摸索著玩的時候,不見得非要打擾他。給他更多的空間自我探索也是很重要的。在他摸索著玩的同時,家長也可以視情況適當參與,跟隨他去拓展游戲,這樣可以互相彌補,讓孩子玩出更多的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