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行小信使提醒您:我行已從您信用卡中劃出1200元年費,請您如期返還,如有疑問請撥400-6366-036《工行信貸部》。” 7月初剛申辦的信用卡還沒有拿到手就劃走了年費,收到手機短信的小李有些著急。
她撥通了短信中提到的電話,“嘟……嘟……”短暫等待音后,電話接通了,傳來一個帶有南方口音的女聲。這位“客服人員”讓小李提供身份證號碼,表示在網上已查明:小李在7月下旬辦理了一張可以透支10萬元的信用卡,現在賬戶可能存在風險。這位“客服人員”主動提出,幫小李轉接北京市公安局金融詐騙科。
此時,小李已經有所察覺,種種跡象表明,她收到的是一條詐騙短信?!白钕纫鹞易⒁獾氖前l送短信的號碼,就是一個普通的移動號碼。”小李向記者展示了這條短信:“我懷疑工行沒有‘工行小信使’這個業務。工行信貸部聽起來是個挺大的部門,不是負責信用卡的吧。我剛從學校畢業,怎么能有10萬的信用額度呢?”
小李遭遇的正是一宗典型的手機短信詐騙事件。
近年來,類似的電信詐騙案件頻發。據北京市公安局統計,僅2010年8月30日到9月5日一周,全市就發生電信詐騙案件120余起,僅以電話欠費為名的詐騙案就造成了居民290余萬元的損失。
根據各類發生的案件,本刊記者總結了多種類型的手機詐騙騙術,期望引起讀者的注意。
騙術一:謊稱救人或冒充熟人詐騙
1. 騷擾事主或冒充運營商使事主關機,在此期間,以醫生或警察名義向事主家屬打電話,謊稱事主生病或車禍正搶救,要求匯錢到指定賬戶。
2. 冒充熟人,在電話中讓人猜猜他是誰,當受害人報出一熟人姓名后即予承認,再編造各種急需用錢的事由,向受害人借錢。
提醒:切忌隨意透露自己或朋友的有關信息,以免讓犯罪分子有機可乘。遇到以上情況,不要著急匯款。先與求助者取得聯系,如未能聯系到當事人,盡量與其學校、單位或者朋友聯系,多方求證。
騙術二:冒充金融、稅務、電信等部門詐騙
1. 虛構購房、購車退稅信息,誘騙事主將卡內存款轉入指定帳戶。
2. 預先堵塞ATM機出卡口,并在ATM機上粘貼虛假服務熱線告示,誘使銀行卡用戶在卡被吞后與其聯系,套取密碼,待用戶離開后到ATM機取出銀行卡,盜取用戶卡內存款。
3. 散發虛假個股內幕信息及走勢、制作虛假網頁,以提供資金炒股分紅或代為炒股的名義,騙取股民將資金轉入其賬戶。
4. 冒充電信局工作人員給事主撥打電話告知其電話欠費,謊稱事主個人信息被冒用,捆綁登記了欠費電話,讓事主將銀行卡內存款轉移到指定的所謂安全賬號。
5. 假冒領導或部門工作人員,打電話以劃撥款項、配車、幫助解決經費困難等為由,讓受騙單位支付訂購款、手續費等。
提醒:接到此類短信或信息切莫輕信,現在很多部門都開設了短信服務,詐騙分子往往借此詐騙。遇到上述情況,要致電正規熱線、查詢官方網站、向相關部門核實。
騙術三:誘騙手機用戶回撥或回發短信賺取話費
制造響一聲即迅速掛斷的電話,發送“您的朋友xx為您點播了一首歌曲,請撥打xx號碼收聽”的短信,一旦回撥電話、或聽歌,就可能產生高額話費。
提醒:犯罪分子可能使用任意顯號軟件,即使來電顯示110、10000也不要直接回撥。
騙術四:發布虛假消費信息或制作假冒消費卡詐騙
1. 將自制的假冒消費卡扔在一些大型商場、超市的顯眼處,等有人撿拾卡片,撥打卡上聯系電話,要求事主繳納一定手續費“激活”消費卡。
2. 謊稱有各種海關罰沒的走私品,低價郵購,騙取定金、托運費等。
3. 謊稱可以無償提供低息貸款,以低息貸款誘人上鉤,然后以繳納預付利息為名騙錢。
4. 發送中獎短信,說明兌獎必須另外繳納所得稅、手續費、公證費等,騙受害人匯款。
提醒:如撿到消費卡、收到中獎短信切勿輕易相信,應撥打正規熱線或到官方網站查詢。參與有獎活動時,提前了解獲獎信息的發布渠道。切不可貪圖小便宜而給自己造成不必要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