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稱為史上最嚴厲的本輪地產調控,進入第五個月后,市場又現更詭異的癲狂:有消息稱,北京8月實際成交期房商品住宅4488套,環比增長11.2%,商品住宅成交均價為21008元/平米,環比上漲10.6%,創下調控以來的最大漲幅。與此同時,上海、南京、杭州等地再現恐慌性的購房潮,“日光盤”再現。
中央領導8天內兩度強調“要鞏固宏觀調控的成果”,“樓市調控不會半途而廢”的話言猶在耳,一如今年3月,溫家寶總理關于控制房價過快上漲的表態話音剛落,北京的“地王”就集群出現。
上世紀90年代初,深圳的股票狂潮中,有一句名言:“不買股票,你就是深圳的最后一個窮人。”把這話移植到當下,“再不買房子,你就可能淪為中國最后一個窮人。”
如何理解調控政策高壓下房地產市場這種挑釁式、報復式的反彈?現在看來,唯一可靠的結論是對通脹的擔憂。
2009年房價漲得沸反盈天時,統計部門公布了1.5%的年度漲幅,網友們都笑了:統計局的人數學沒學好,小數點又點錯了。因為菜價貴得離譜,中國新聞社發自西安的一篇消息說,許多主婦開始選擇以“克”購菜,來降低食品開支。居家過日子,小帳不可不細算,“蒜你狠”、“豆你玩”、“姜你軍”拉高了整個農產品的價格。在南京的中金黃金專賣店,值班經理告訴我,最近在金價持續上漲中,恐慌性購買金條的人越來越多,最多一個人買了25公斤,“整整560萬元,刷卡付款,就把25公斤金條拖走了。” 一切像是傳說,但是真實的故事。
當全球經濟在“雞血療法”和“興奮劑式”的拯救中走出低谷時,我們突然發現,自己已趟入齊腰深的通脹深水區,周圍是白茫茫一片。多國政府與央行欲罷不能,繼續“押寶”所謂的量化寬松的貨幣政策。為防二次探底,美日等西方國家繼續用利率歸零的“非常規手段”,實施第二輪經濟刺激計劃。整個西方世界陷入了“貨幣主義”泥沼,通過全球性的貨幣稀釋,降低幣值,掠奪全球債權人,美元貨幣主導地位下的貨幣泛濫使全球的紙幣信用事實上已經破產。這也許是他們“最后的晚餐”了。從這場危機的起源到當前的反危機措施進入死胡同,一些國家似乎愿意用一種制造更大麻煩的方式來解決這場危機。這讓人想起菲律賓人質事件中劫匪的一句話:“是用一個更大的錯誤來修正一個曾經的錯誤。”
美國的一位經濟學家說過,通脹是這個世界上的頭號竊賊,它不聲不響地從寡婦、孤兒、債券持有者、退休老人、年金和人壽保險的受益人手中竊取財富。通脹的年代,普通百姓積谷防饑,不愿消費,民生多艱。對于一個發展中國家,通貨膨脹一旦爆發,影響最廣泛、最深遠也最難治理,一場嚴重的通貨膨脹可能讓經濟倒退幾十年,讓普通百姓數十年的財富積累化為烏有,讓我們正確的調控方針失去方向。
這一輪危機中,西方發達經濟體是肇始者,但他們卻能輕松利用單極化的國際貨幣體系,較快閃過危機,把風險和損失甩給其他國家。在復雜的國內外環境下,我們要保持足夠清醒,建立審慎的貨幣政策機制,堅持宏觀調控的正確方向不動搖,特別是房地產調控不能半途而廢,對資產泡沫和通貨膨脹要保持高度警惕,保持宏觀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和獨立性,否則,我們在正確方向上的所有努力或將功虧一簣。
當前,特別要警惕西方國家的所謂“再刺激計劃”可能使全球熱錢蜂擁而至新興市場國家,在資產市場興風作浪,加劇房產、股市、債務和全社會投資的泡沫,亦加大通貨膨脹的壓力,金融風險和社會代價將越來越大。如果任由通脹發酵,資產泡沫相互疊加,經濟或會呈現一片汪洋或陷入一片火海。一如上世紀90年代的日本,資產泡沫過度膨脹,創造出全球有史以來最昂貴的地價。日本國內政策的搖擺放縱、首鼠兩端,最終導致泡沫經濟破滅,經濟陷入“失去的20年”,飽嘗了“金錢幻覺的痛苦”。
復蘇的曙光和通脹的陰霾同現。舊的泡沫還沒擠掉,新一輪更嚴重的泡沫或將呼嘯將至。泡沫終究會破滅,當泡沫最后破裂的時候通常會伴隨著一聲巨響,而失控的資產價格和通脹將成為點燃它的引信。
通脹的時代,前面是一片未知的海域,翻翻昔日水手們的航海日志,或許會給我們以啟示。
(作者為媒體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