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說過,“想象比知識更重要?!币驗橹R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全部知識進化的源泉。一幅小小的作品,就是一個小小世界的探索。其想象之奇特,構思之大膽,手法之自由,盡情宣泄之色彩不受約束,這正是兒童作品最動人、最精彩的價值。美術課上,我經常發現,學生的創作各有其獨具魅力的地方,盡管有些創作比較欠缺,但是,當你換一種角度去欣賞的時候,會發現,它也是很完美的。我看到這樣一個學生,他的寫生作品總是和實物相差甚遠,有時還遭到同學的嘲笑。他害怕上美術課,害怕自己的畫被人看見。其實,哪個孩子不想表現自己、展示自己,享受成功,這是孩子的天性。
傳統教育是以教師的“傳道、授業、解惑”和學生的“接受、模仿、繼承”為基本模式?,F代教育則認為,學生才是教學的真正主題,教師的教必須服務于學生的學,教師是教學的組織者。教師的作用是最大限度地發揮每個學生的潛能,讓學生在學習中獲得充分發揮潛能的機會,主動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去,使他們在學習過程中實現“要我學”到“我要學”,再到“我會學”的飛躍,從而培養學生勇于探索,敢于創新的品質和個性。
藝術就要不斷創新,就要張揚個性,有時候就要突破權威。這就是要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在美術課上,我不以師者自居,俯下身子放下架子,變“師道尊嚴”的師生關系為“教學相長”的朋友關系,時時為學生創造一種民主、寬松、和諧的課堂氣氛,美術課上讓學生暢所欲言,敢于表達自己的觀點,張揚自己的個性,在繪畫示范時,我從不讓學生跟著老師一筆一畫的畫,不要求學生的作品非與示范作品一模一樣,學生有創新的地方,我會及時表揚、鼓勵,展示他們的作品,這樣學生處于寬松、自由的學習環境,心情較好、情緒愉快、觀察靈敏、思維活躍,能通過作品較完全地表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有利于學生的創新意識的培養。
我認為,情意教育更為重要。在美術教學中,有相當一部分內容要求學生臨摹。臨摹是一種比較古老的學畫方法,一種踩在巨人肩上上樓的好方法,確能幫助兒童掌握一定的繪畫技能,登堂入室,但也帶來不少弊端:思維受束縛,畫面效果呆板,千篇一律。我認為應拓寬臨摹概念,以原作為主,但可取舍。形式、內容、構圖、表現對象基本相似即可,色彩亦可加以變化,這樣能給學生一個創造大地,加強創造意識,使他們求異思維、想象力、情感的表現有舒展的可能,并照顧學生的個別差異。
鼓勵審美個性,即鼓勵學生不僅僅能學會欣賞藝術品,而且能作出自己的審美判斷。美學家曾經說過:“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睂ν粚徝缹ο螅煌膶W生,不同的心境,不同的經歷、學識和情感個性,就會有不同的審美意味和不同的理解。因此在教學中,教師不能事先就給某一審美材料規定一個統一的評價標準,而應充分地發揮學生的審美感受,鼓勵學生用自己獨特的視覺感受看藝術作品,使學生的情感與對象產生共鳴,審美的想象力自然會得到自由的發展。鼓勵自我體驗,即鼓勵學生通過親自動手,對材料的接觸感悟和多次的嘗試,從而掌握工具材料的性能及有關的美術技能技巧。
可見,只要老師和學生都能發揮能動性,藝術之花就一定能綻放的更加燦爛。
?。ㄗ髡邌挝?河南省濮陽市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