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新華社有一則消息稱,到2011年4月1日,在歐洲行醫的中醫將面臨有槍無子彈,即有中醫無中藥的尷尬境地。因為中藥在歐盟國家的使用年限不足及生產中藥的企業實力較弱,中藥在歐盟仍沒有成功正式注冊。這則新聞引起了國人的關注,更引起醫藥界相關人士的關注。藥學繼“看病難”和醫療體制改革后再次成為國人關注的焦點。從這個角度來說,藥學的發展還需要大量的專業人才。
目前我國醫藥類獨立建制的院校很少,只有中國藥科大學、沈陽藥科大學、廣東藥學院和吉林醫藥學院四所。這些藥學院校的葫蘆里究竟裝了哪些藥呢?
藥學院校的獨特氣質
藥學院校,術有專攻
中國藥科大學非常注重科研,尤其是在制藥工程方面,全國領先;廣東藥學院地處廣東,繼承了廣東人敢想敢干的精神,人才培養側重實踐,學校與該地區企業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沈陽藥科大學側重藥理和藥劑方面研究,也就是綜合考慮人體、藥理和藥物三者之間關系,最終決定這個藥物是做成膏藥、湯、注射液,還是膠囊等,學校在藥物新劑型設計與評價、創新藥物的合成與篩選、藥物經濟學等領域的研究均居國內領先水平;吉林醫藥學院進行的是一種通俗化的教學模式,它不強調專業性的和艱澀難懂的東西,而是偏重臨床藥物,課堂上,老師總是將某些藥物的臨床反應告訴學生,讓學生一學就會,會了就能用,所以學校重在將藥物和醫學相互結合。
藥學專業,化學為根
現在的藥學,已經大大區別于遠古“神農嘗百草”的傳說,而是已經演變成為一門融合化學、生物、工程學等多個學科的中藥和西藥的大學科。在這些學科中,化學最為關鍵。這從各專業開設課程中可見一斑。中國藥科大學,化學在藥科專業課程體系中差不多占據了三分之一,所有的藥科專業,都開設有無機化學、有機化學、生物化學、物理化學、分析化學等課程,就連以醫藥為主攻方向的外語、國際經濟與貿易、市場營銷、工商管理等專業也必須學習化學類課程。這是因為,在現代藥學中,藥物成分的提煉與合成都需要借助化學中的儀器分析方法、熱力學、動力學等知識。另一方面,藥物發生作用的主要原理就是藥物在人體內的化學反應,比如某些藥物使少數患者出現特異性的不良反應,就是一種遺傳性的生物化學現象。
藥學就業,有喜有憂
即使現在就業問題如此嚴峻,但藥科類畢業生的就業似乎沒有太大影響。醫藥英才網總經理張美玲介紹說,總體來看,藥科類畢業生供不應求,各醫藥公司、制藥廠是吸收這類畢業生的大戶。據中國藥科大學、沈陽藥科大學、北京大學醫學部藥學院就業工作負責人介紹,近幾年,這幾所學校的畢業生就業率接近100%,總體供需比達到1∶3~1∶4。
與此同時,在整個行業就業普遍穩定的前提下,各個專業的就業還是有一定區別的。自從國家對新藥審批制度改革后,改變劑型不能申報新藥。藥劑產業的利潤下降,使得藥劑學專業的就業出現了一些小的波動。中藥學專業目前就業一般,但中藥進軍歐洲市場,對人才的需求還是比較大的,所以這也要求中藥學專業向外向型發展。還有一些與藥學相關的營銷管理類專業,這類專業就業出路最多,畢業生絕大多數都在藥企做藥物代表。
藥學院校的四駕馬車
前文已經提到過,目前我國獨立建制的四所藥學院校不僅是我國培養醫藥人才的主力軍,更肩負著中藥走向世界的“后勤保障”重任。雖然這四所院校,由于其所處地區、辦學歷史等各方面綜合因素的影響,在錄取分數上存在一定的高低之分,但在優勢學科和人才培養上卻各有所長。
中國藥科大學:老資格的“藥學清華”
中國藥科大學是我國創辦最早、教育部直屬的“211工程”重點院校,是我國藥學教育的“領頭羊”,也是目前我國最大、學科門類最齊全的高等藥學院校,素有“藥學清華”的美譽。學校專業跨度很小,所有的專業都與“藥”有關?;A藥學基地班、藥物制劑、臨床藥學、海洋藥學,連我們常見的國際經濟與貿易和工商管理、外語專業,都開設醫藥方向。
中國藥科大學的“老資格”,并不單單指它建校歷史長而已,更重要的在于它對藥學歷史的傳承和保護。在學校的中藥標本館里,保存著一系列非常珍貴的古代藥用器皿和制藥工具,還有5000多份藥材標本,像雪蓮,野山參等非常名貴的藥材。看過電視劇《大宅門》的同學,可能就會想到里面制藥的手工作坊。而這些,在中國藥科大學的標本館里都能看到。這里陳列的是從中國漢代到明、清時期的制藥工具,是中藥標本館里珍貴的文物。
沈陽藥科大學:醫藥江湖的大俠
沈陽藥科大學的名氣和實力僅次于中國藥科大學,當初也是從中國藥科大學分出去的。因此,有人將中國藥科大學稱為“南藥”,將沈陽藥科大學稱為“北藥”,這足以看出沈陽藥科大學的實力。藥劑學、藥學和制藥工程專業是沈陽藥科大學的王牌專業。藥學國家理科基地班是省屬高校中唯一的國家理科基礎科學研究和教學人才培訓試點班。藥劑學更是行業翹楚,屬于國家級重點學科。而制藥工程學院也是學校的老牌功臣,致力于重大疾病的創新藥物研究。
沈藥的學生更偏重于經商,再加上校園地處東北,似乎培養出來的學生也都多了一些江湖氣息,見到校友第一句話往往是“你是哪一期的?”他們校友眾多,校友之間的聯系非常緊密,路子極廣。也許是地處東北,長期被人所忽視,他們就愈發想凝聚在一起的緣故吧。
廣東藥學院:實用主義的典范
學校憑借實力強勁的學科特色和豐富的校友資源,無可厚非地成為了廣東醫藥界的龍頭老大,這無形中為畢業生的就業提供了便利。同時,學校還秉承了廣東獨特的實用主義氣質,無論是教學還是科研,都十分強調學以致用。廣藥生物醫藥基地班強調學生學習與專業、生產和社會的完全對接,每學完一個課程專題就到企業實習,而不是集中等到大四后才開始實習。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也十分強調學生的動手能力,比如在藥學專業本科生的醫藥高等數學課程中,學校引入綜合性設計性實驗,綜合應用各知識塊巧妙地解決醫學實際問題(如腫瘤生長問題、傳染病傳播問題、氣候與感冒發病率等)。學校還將病情、疫情以及藥品生產、銷售、流通等領域的日常工作環節“搬”進教室,進行現場模擬教學,如模擬制藥車間、模擬藥店、模擬醫院藥房、野外采藥等,十分有趣。
吉林醫藥學院: 坐擁中藥寶庫的“隱士”
吉林醫藥學院原是一所軍事學院,2004年學校完成了“軍”轉“民”的體制轉軌,但這里的“民”并非民辦,而是指劃歸地方。長期以來,軍校身份所賦予它的嚴謹務實的氣質,在劃歸地方后更加突出。
相對其他三所院校而言,吉藥的規模比較小。但正因為小,學校的師資力量才相對充足,各個專業基本都由省內著名的學科領軍人物掛帥,部分重點培養專業由全國著名的專家親自指導。實事求是地說,如果僅僅是進行本科階段的教育培養,這里各方面的條件發展得都比較均衡。值得一提的是,吉藥在地域上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東三省的中藥材多,而且不乏珍貴的品類,如人參、鹿茸、蛤蟆油等。在教學的過程中,老師每個學期都會帶學生去長白山等林地采集中草藥,在這方面,其他藥學院校只能艷羨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