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在QQ校友里,突然有人加我為好友,是我初中時的同桌(應該是同桌之一),我很驚愕,我們已經有十多年沒見過了吧。要不是這樣一次偶然的邂逅,可能這些關于年少的記憶只能永遠被時光定格在遠去的年代。
但事實上,人越成長,對于某些過去的記憶越清晰。以前懷舊我總會懷念大學,而現在我想念的是更早,中學甚至小學,那些記憶如故鄉般遙遠又熟稔。我甚至清晰地記得當時的每一個場景,每一個細節,我能聞得見時光的氣味也能洞悉成長里所有的喜怒哀樂,我如同寫詩一樣為我的年少歲月命名,并且對每個段落音符字斟句酌,然后讓它們在我的內心盛開,如一朵初夏的蓮花,甚至更豪放一些,百花齊放吧,我的記憶。
和我同桌聊天的那天,我的QQ簽名是“懷念城鄉結合部浪子”,并且發了數條微博來表達這種情緒。他對我的簽名很不屑,他認為他現在是溫良恭儉讓的好青年。可是,我懷念的是我心中的浪子呀。
其實,我當時和我同桌關系并不好,我是那種所謂的好學生,在各種規矩的教唆下也本能地排斥這種“壞”學生,當時很沒出息地總希望和學習好的人交往,跟他們成為朋友,所以對這樣的同桌很嫌棄。而且他還老欺負我,要么把我的文具藏起來,要么看哪個男生路過就推一下往我身上撞,我曾經為這些小事非常惱怒又無奈,也被他氣哭過。班里也有男生喜歡我,于是他拿這些“緋聞”到處傳播取笑我,而他偷偷暗戀的女生他在心底藏得特別好,見到那個女生的時候乖得像只小兔子,甚至臉紅,我那時就懂得了,愛會讓一個人變得敬畏。他不喜歡我,所以可以任意捉弄我。其實成人世界的道理和小孩的道理是一樣的,只不過行為方式不同。
當然也有快樂的時候,他們這樣的“壞”學生總是比好學生搞笑,課余經常逗得大家捧腹,他們灑脫不在乎學習成績,也活得更輕松,而且在其他方面多才多藝,比如打架比如逃課比如追女生。枯燥的學校生活,總需要有這樣一群人來當調味劑的。有一次老師罰站他訓了他兩句:“我看你是有病吧,自己不好好學習還打擾周圍的同學。”他玩世不恭地低聲問:“什么病?”結果被同學都聽到了,全班哄堂大笑,老師反而在那里,為此班主任甚至揍過他。可是對于這樣蒸不爛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的銅豌豆,老師和家長根本沒辦法,只有一樣東西能讓他成長和成熟,那就是時間。
時間后來如何調教他的,我不得而知。他初中畢業后就去外地讀了個中專,自此我們失去聯系,如今在我家鄉的小城有一份收入不菲的工作,房車齊備,情況好像不比如今在各大一線城市當房奴的當年的“好學生”差。時光也移了性情,他說話不再調侃,而是嚴肅刻板甚至有些無趣,除了不咸不淡地問現在過得好不好,然后就是網絡上最令我生厭的兩個字“呵呵”。只有當我看了照片后說“你現在比小屁孩時帥多了”。他才“哈哈”一笑。他的博客中全是凄婉的文字,關于戀愛失敗及人生虛無的感慨,看得我唏噓不已。我無論怎樣調動記憶也找尋不出當年他有這方面的潛質。
也許我錯了,我本來就不該跨越時空將他還原,正如在所有物是人非的風景里,我對自己依然陌生一樣,我消隱在與他們一起成長的路上。而正是因為學生時代遇見的形形色色的“浪子”,我才更加領略到成長的味道,他們是青春里不可或缺的圖畫。后來的后來,當我拋卻了青春期的矯情和羞怯以及無知的偏見,我也與更多的浪子成為朋友,我才領略到每個人關于青春迷茫都會有個出口。等姑娘們長大了成為母親,把披肩遞給年輕女兒的時候;當浪子們脫下不羈的外衣,開始求真務實的生活的時候,時光總會強大到使我們收斂、恬淡下來。成長本身就像一張發黃的羊皮紙,粗糙中帶著時間的磨礪,有嚴峻,也有溫情。
當《老男孩》風靡大街小巷,我生命中一些既在場又缺失,既遠離又在場的人復活了。
“青春如同奔流的江河,一去不回,來不及道別……那時陪伴我的人啊你們如今在何方?我曾經愛過的人啊現在是什么模樣?生活像一把無情刻刀,改變了我們模樣,未曾綻放就要枯萎嗎?我有過夢想,看那滿天飄零的花朵,在最美麗的時刻凋謝,有誰會記得這世界它曾經來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