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一部《葉問》的上映,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注意到詠春拳這一拳法。作為南拳的代表之一,詠春拳拳快且防守緊密,馬步靈活,上落快,并具有攻守兼備剛柔并濟等特點。曾經風靡一代的功夫巨星李小龍便曾師從葉問學習詠春,而他后來所創立的截拳道也與詠春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而此次健康氧吧就讓我們一起走近詠春拳,了解詠春。
2008年底電影《葉問》可謂掀起了一股學習詠春拳的熱潮,不少有志之士都開始紛紛尋找詠春宗師們的蹤跡,想要從中一探究竟。實際上,在李小龍時代最輝煌的時期,詠春早已在國外悄然盛行,因為幾乎所有人都知道,李小龍最初就是師從詠春大師葉問,而后其又汲取了百家之長創建出了截拳道。因此當時有很多外國人深受李小龍的影響,開始學習詠春拳。而詠春拳在中國,雖然作為南拳的代表之一在南方早已是家喻戶曉,可對于大多數北方人來說卻普遍都是通過電影才注意到這種拳法。
為了進一步了解詠春拳,我們此次找到了北京唯一一家專業的詠春拳學總會。它的創始人也就是總會會長王志鵬師傅是詠春一代宗師葉問的大弟子,李小龍的授業師兄黃淳梁“詠春拳學”系第二代傳人。王志鵬師傅曾受到國內外多家媒體的邀請,為推廣發揚詠春起到了積極的貢獻。此番能與王師傅一起暢談詠春拳的過去、現在和未來,也的確受益良多。
詠春拳屬南拳之一,最初由少林五枚師太所創,后授與弟子“嚴詠春”,故名“詠春拳”,起先流行于廣東、福建等地,而后由葉問傳至香港。“詠春拳以借力巧打為主,直接實用。用最簡單的動作,最快的速度,最直接的距離,用最小的動力資源獲得最好的效果,是一種圍繞貼身近打所創建的拳學體系。相比較其它拳法,詠春拳比較直接,也無需通過國學理論闡述。實戰中多以三角形、拱形的形式的組合,因此深受西方人的推崇。通常是攻擊的時候也在防守,防守的時候也在攻擊,基本做到攻防合一。”王師傅向我們這樣介紹道。所以,比起很多招式繁多卻實用性不強的國術,詠春拳的最大特點就是實用,并且快速、直接、目標明確。
近十幾年電影業尤其是動作電影的迅速發展同時也帶動了國術的發展,比如早期的《少林寺》和近期的《葉問》,它們的成功都使得更多的人注意到了中國的國術。比起空喊口號復興國術,電影實際對于宣傳這些文化起到了一個很好的推動作用。也正是在《葉問》上映之后不久,慕名而來學習詠春的人的數量極速增多,王師傅進而對于如何發揚詠春也有了新的想法。他認為發展詠春拳不僅僅要從拳術上精益求精,更是要善于懂得經營,不僅讓更多的人知道并了解詠春拳,更要嚴格把握教學的質量,只有這樣才能將詠春這一拳術發展的更好。因此在傳統教學的基礎上,王師傅設立了學員考級制度,加強了學員學習的積極性,讓他們可以更了解自己目前的狀態,同時在平時練習學員間相互配合鍛煉,也使其練習的互動性極強。
如今練習詠春拳的人大多都不是為了成為一代宗師或者在武林中拔得頭籌,主要還是強身健體磨練意志。很多學員通過練習詠春拳也確實達到了增強體魄的效果,許多亞健康現象都隨著學習的不斷深入而慢慢的改善。事實上,詠春練習的基礎“站樁”在中醫理論中就具有一定強身健體的功效。在詠春拳最開始練習的時候,通常都是由左側開始,也就是先開始練習的是左手和左腳。久而久之,通過練習手、腳的動作,大腦也得到了相應的開發,人也會變得越來越聰明。
從創拳至今,詠春拳一直發展,不同的傳人也有著其對詠春的不同理解,因此每一個所學得詠春拳的人實際也都是在為詠春拳法作出自己的補充,將其完善成屬于自己的拳法。王師傅鼓勵每一個學習詠春拳的人都可以像李小龍一樣博取眾長取其精華,因為只有這樣才可以真正的使拳法得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