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一座革命英雄的城市,不僅有“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式的美景,而且伴隨著經濟的快速崛起,會展業隨之快速跟上,短短幾年,南昌會展經濟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默默無聞到引起業界的廣泛關注,已成為南昌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助推器”。2004年成立的南昌市會展工作領導小組統籌城市會展經濟發展,進發著英雄城市的激情和果敢。近日,記者采訪了南昌市會展工作管理辦公室副主任胡星,不僅完全介紹了城市會展經濟的發展歷史,也向人們展示了南昌的商機。
堅實基礎促發展
早在唐朝王勃的《滕王閣序》中,已經用華麗豐腴的辭藻贊美了當時南昌最富代表性的盛世。如今,會展經濟作為一種新的經濟現象和經濟發展的新增長點,已經被南昌列為重點發展的行業,并日益向國際化、專業化和品牌化方向邁進。2009年11月首屆世界低碳經濟大會落戶南昌,緊接著就是2010年的中國中部投資貿易博覽會、中國綠色食品博覽會和中國國際廣告節的相繼舉行,在2011年,第七屆全國城市運動會也將于10月16日在南昌拉開帷幕……這些只是南昌會展業經濟發展軌跡中的亮點,之所以受到大型展會活動的歡迎,離不開南昌會展業的堅實基礎。
胡星副主任向記者介紹,隨著中部崛起戰略的實施和南昌“打造會展名城”目標的提出,培育及打造特色展會已成為南昌會展業提升質量、追求效益的核心競爭力。南昌的會展業發展經過了三個階段:2004至2005年,邁出發展會展業的第一步;2006至2007年,會展業發展上了一個臺階;2008至2009年,我市會展業發展邁出了一大步。正是因為有了這三個階段的發展基礎,才有了2010年南昌會展產業的大發展、大跨越。
政府促進強而有力
正像胡星副主任向記者提出的問題一樣,很多人都在關注南昌究竟靠什么措施把會展經濟搞得風生水起,
“這離不開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強有力的支持。”他告訴記者,南昌市會展工作領導小組由市長親自擔任組長、常務副市長擔任常務副組長,分管副市長擔任副組長的,主要負責對南昌會展經濟的發展方向,目標定位、政策環境進行決策。領導小組下設會展工作管理辦公室,代表市政府對全市會展行業進行管理、協調及指導。
會展辦成立后,當即提出“發展會展經濟,打造會展名城”的口號;制定了“動足每一根腦筋、捕捉每一條信息、聯絡每一份感情、抓住每一次機遇、辦好每一個會展”的五項要求;堅持“一手抓龍頭會展公司,一手抓培育品牌會展”的兩手抓措施;確定了“一年起步,兩年上臺步,三年邁大步,用五到十年把南昌打造成會展名城”的總體目標。
就在2005年,市委、市政府把發展會展經濟首次列入五年規劃中,“十一五”規劃中明確指出:我市要基本建成現代區域經濟中心城市,把南昌打造成先進制造業重要基地和物流、教育、商貿、金融、人才以及會展中心城市。2010年又再次把發展會展經濟列入“十二五”規劃,規劃中明確指出:“大力發展創意產業、會展經濟等新興服務業,開拓新興服務市場。重點規劃和建設中央商務區、金融、物流、文化旅游,會展、軟件與服務外包、新型專業市場等七類服務業聚集區”。一次次的政府支持帶來是對產業的希望。
另外,為支持會展經濟快速發展,我市先后出臺了《關于加快現代服務業發展的決定》、《關于加快現代服務業發展實施辦法》、《南昌市服務業引導資金管理辦法》,并制定了加快發展會展業的具體獎勵措施。
走市場化、專業化路線
會展經濟究竟能夠帶來什么?這要市場說了算。隨著南昌開放程度的不斷擴大,越來越多的海內外人士將目光投向了這片充滿生機和活力的土地。于是,一批批投資客商紛至沓來,一項項主題活動接連不斷。
在五年前未成立一個統一管理南昌會展的專職機構時,南昌市的會展活動規模小、影響力小、品牌展會缺乏、專業人才奇缺,以及場館等硬件設施檔次較低,發展不規范。胡星副主任告訴記者,“受制于城市條件的不足,會展經濟在發展過程中也走了一些歪路,不僅浪費資源而且導致南昌會展在全國會展行業里沒有知名度。”甚至在南昌的體育館等小型室內展場、廣場、步行街都出現了展會的影子,不僅制約會展經濟發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市容市貌。
如果把整個經濟比作人體的話,會展業就好比是血液,在經濟社會發展中起到非常大的推動作用,而專業化、市場化的會展經濟更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其功能。為營造規范、有序、寬松的環境,提高南昌會展業的專業化和市場化特點,專門出臺了《關于進一步規范南昌會展活動的通知》,堅決取締了一些不規范的會展活動,打擊在館外的“黑會”、“野會”,不斷引導展會入館。之前的一些廣告公司搖身一變成為會展公司,特裝搭建企業與日俱增。無論是場館設施,還是辦展能力,南昌都可以滿足低碳大會、藥交會、廣告節等專業大型展會的需求,這也使得南昌的會展經濟朝著產業化方向發展。
品牌為會展經濟插上翅膀
會展城市之所以出名,不僅因為其發展快速的會展經濟和名目繁多的會展項目,更核心的是其中所蘊含的品牌力量讓客商折服。品牌化是會展業未來的必然趨勢,也成為各會展城市提升競爭力的重要指標。南昌也不例外。
從單純的走出去,到多方加強區域間的合作,在實現快速崛起的征程里,英雄城正以積極的姿態,躍身投入泛珠三角,積極對接長三角,融入到了世界經濟的大舞臺。對于一座城市而言,只有開放才能跟上經濟全球化的進程,而加快外向型經濟的發展,也當仁不讓地成了各地發展經濟的主旨。眾多企業的紛至沓來,在帶來招商引資大豐收的同時,也凸現了這片紅土地孕育著的無限商機,這可以說是對南昌發展開放型經濟的最好詮釋。
作為會展辦的重要職能,引進品牌展成為最為關鍵的環節,而在近幾年會展辦也是成績斐然,第64屆全國藥品交易會、第36及38屆全國制藥機械博覽會、第17屆中國國際廣告節、第64屆汽車配件交易會、第一、二、三屆中國綠色食品博覽會、首屆世界低碳與生態經濟大會暨技術博覽會、第五屆中國中部投資貿易博覽會、全國春季農機產品訂貨交易會、第43屆全國工藝品旅游紀念品暨家居用品交易會、第22屆全國醫療器械展覽會、第四屆全國微型車配件交易會、第26屆中國柴油車配件展示交易會、第五居中國檢驗醫學及輸血用品博覽會等全國大型品牌展會先后舉辦,一場場品牌展會不僅繁榮了南昌的市場,也提升了城市會展經濟影響力。
此外,南昌利用自身的區位優勢、產業優勢、生態優勢培育和扶持具有獨特地方特色、產業優勢、豐富文化內涵的節慶會展活動。
力創“十二五”會展業新局面
會展業是城市知名度和美譽度的集中表現,是城市文化的“點睛”之作,是新世紀三大朝陽產業和綠色產業之一。會展業是企業互動的立體平臺,是提供就業機會的良好載體,是現代服務業招商引資的重要門徑,是區域經濟發展的助推器。雖然南昌的會展業起步較晚,但是卻憑著迅猛的發展速度在中部省會城市中嶄露頭角。
胡星副主任向記者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成績單:
“十一五”期間,南昌展會數量和規模增長迅速,產業規模不斷壯大,共舉辦了各類展覽活動近500項。同時,參展企業達34418家,展位數達68902個,展出面積達304.46萬平方米,專業觀眾及觀摩人數達千萬人次,會展交易額超過200億元人民幣。
有了良好的開始,形成有效地良性循環才是重中之重。談到“十二五”期間南昌會展業的發展,胡星副主任向記者表示,“我們將緊緊圍繞‘發展會展經濟、打造會展名城’目標,全力服務鄱陽湖生態經濟區戰略。”預計每年展會數量和面積平均增長20%以上,爭取到“十二五”末,全市舉辦展會數量達250項,展出面積達250萬平米。
談到未來如何提升南昌會展業管理工作時,胡星副主任主要從以下三方面進行了闡述:
第一,盡快成立會展發展專項資金,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基金主要用于:一是申辦全國性大型品牌展會;二是承辦全國大型品牌展會;三是參加全國大型品牌展會,展示南昌城市形象及龍頭企業的形象與產品。
第二,完善會展配套設施。一方面要加快場館的建設和拓展,滿足大型展會的舉辦需求,另一方面,要完善城市酒店、交通等建設,提高城市接待能力和承載能力,為大型展會提供有序的基礎配套服務。
第三,提高管理效率,加強溝通協調和配合。建立有效、靈活的溝通協調機制,避免部門之間效率不高、溝通不到位的問題,相互協調配合,增強全局意識和主動有意識。
南昌會展業的發展脈絡正如美麗的贛江江景,蜿蜒流長,楚楚動人;而城市夾雜的“紅色、綠色、古色”也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客商關注,“南昌會展經濟的發展任重道遠。”胡星副主任如是說,不僅要依靠政府的大力支持,更有賴于日后孜孜不倦的奮斗和努力,南昌會展經濟的新局面,等待著被這座大氣、開放、誠信、圖強的城市打開;而物華天寶、人杰地靈,也必將成為南昌會展業的新時代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