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好萊塢推崇的普世價值觀下,在《泰坦尼克號》《拯救大兵瑞恩》等大片對市場的強大沖擊力下,《高潮藝術》的成功真像是一朵奇葩。
影片《高潮藝術》是1998年出品,由新銳女導演麗莎·柯洛丹柯自編自導的一部小成本影片,在上世紀九十年代的好萊塢,算是具有獨立精神的影片之一了。
不同于一般好萊塢電影對奇觀呈現的表現手法,這部影片既沒有豪華鋪排的大場面,也沒有強大襲人眼球的明星陣容,更沒有超越現實的神話色彩,而是用一些瑣碎的元素與細節來增強影片的視覺觀賞性。
毒品,在這里既是道具又代表一個精神空間
對于普通觀眾而言,毒品本身就有獵奇色彩。在影片中,更有很多男男女女在女主人公Lucy家里吸毒的場面,著實令人瞠目。影片中舒緩的運鏡,渲染了吸毒過后的迷幻色彩,讓沒有接觸過毒品的人也能感受到那個綺麗瑰怪的世界,同時,她將吸毒過程呈現得如此有美感,大大激發了觀眾的觀賞興趣和審美體驗。
相比于《猜火車》中,毒品作為青年一代表達叛逆的方式,為主人公帶來的僅僅是一時的快感而言,《高潮藝術》中的毒品更成為藝術家激發靈感和創作過程的必需品,可以說,在Lucy的藝術世界里,沒有毒品,便沒有其攝影作品的形式和靈魂。毒品,是走出現實困境的途徑,但同時它本身就是另一個困境。對于Lucy而言,毒品是幻象的精神世界,是純粹的藝術世界,卻帶有極大的危險性;而現實是要面對種種生活困擾和污濁的商業炒作的窘迫世界。她,不得不在這兩個困境中游走。影片正好也要表達主人公的尷尬境遇及這個時代純粹藝術面對商業體制的尷尬,這是一種恰如其分而暗合的表現手法。
只是對于藝術而言,沒有所謂的中間地帶,非此即彼,否則便會失去個性,也就失去了藝術性。這也是本片所探討的重點話題。如此極端的尷尬境遇所帶來的結局只能是終結,但終究是選擇藝術生命的終結還是個體生命的終結,才能真正代表作者最真實的態度呢?本片的結尾,主人公Lucy在最后一次的吸毒高潮中死去,是藝術家對藝術的執著態度和對現實的不妥協。
本片對毒品這一元素做到了最大化的利用,并將其抽象成一種符號,延展成一個精神空間,使其既具奇觀效果又不落入俗套,實屬高妙。
同性性愛也是本片引人關注的點
柔和暗淡的光感營造出女女愛情的曖昧情調,頹廢骨感的女主人公造型符合現代的時尚審美。這種華麗而哀傷的調子滲透出作者后現代主義風格的美學觀。九十年代的美國正是后現代主義風行的時代,它某種程度上引領了時尚潮流,這部影片的出現無疑給后現代主義的追逐者們帶來驚喜。
以同性戀為題材的影片也不少,普遍都是帶有作者自己的經歷和情感印記在其中。這部影片也不例外。但更重要的是,同性戀者往往比常人更敏感,更具有強大的感受力,在藝術和生活上的矛盾之處會更多,并且精神世界更豐富細膩而自我。這一點對兩個女主人公性格的塑造有幫助,Lucy就是一個內心有掙扎并且生活中很自我的藝術家。同時,這樣的設定更能增加人物的人格魅力。
以女性的視角切入,這一反好萊塢電影男性化視角占主導的常態,體現出作者獨特的思想與時代氣息。片中女2號Syd是一個事業型的獨立女性,而且她在公司內部的競爭對手也都是女性。這體現出,在這個時代,女性已經逐漸向男性角色靠攏。女性的本質應是和善溫婉的,是這個世界相對純粹的事物。而在此片中,Syd雖然感情上愛慕Lucy,但在現實中卻想利用Lucy扶持自己的事業,Lucy最終成了她升職的階梯。這種沖擊力比男性世界的利用與背叛更來得殘忍而有力,它挑戰了觀眾以往的觀影體驗以及對女性傳統的道德觀念。這里體現了作者的思考,如何平衡女性的本性與時代賦予的社會性,如何平衡藝術的純粹性與商業性。
如今好萊塢的女導演也不少,但仍舊遵循固有的男性化視角,正如《拆彈部隊》這樣的大片,戰爭,暴力,仍是些主流電影元素。在這點上,麗莎·柯洛丹柯具有先鋒和獨立精神。
“性”的藝術
所謂的 “高潮藝術(High art)”,一聽此名,就是吸引人眼球的。觀眾無疑會聯想到“性” “色情”,這也是電影好看的必要條件。性是high art,攝影也是high art,照片就是兩種art的結晶。影片中對于性愛場面的把握可謂拿捏獨到。雖是高潮,但不露骨激烈,而是唯美魅惑,這與導演的女性視角和對女性渴望浪漫的準確心理把握有關。
在這部影片中,“性”是女主人公Lucy和Syd 以及 Greta彼此交流的方式,更是感受世界的方式。Greta完全不與外部世界交流,在與Lucy的做愛過程中,索取肉體與精神上雙重的溫暖與愛憐,對于她,這就是與外界交流的方式。Lucy在與Greta的關系中,尋求藝術的美感,并且在這個過程中,抓拍美好的瞬間。她們二人沒有過多的言語,但僅是身體的交流已足以表達二人的相互依賴。只有在彼此的身體上,她們才能找到自己的存在感和真實感。Syd 與Lucy的關系,令Lucy有了另外一種存在感。這種交流不光是肉體上的,更是精神層面的。當Syd說出自己對Lucy作品的看法時,Lucy被震撼了,原來世上還有能讀懂自己的人。她對Syd更多是種敬畏感,并且真正享受這一過程。對于Syd來說,Lucy的出現無疑打破了她以往的生活,這不僅僅是 “出柜了”這么簡單,更是發現真我,找到真愛的過程。她是本片中少有的與外部世界聯系密切的人,對于曾經過多地注重工作與滿足事業野心的Syd,這也是她第一次走進自己的靈魂世界,沉溺在墮落隨性的生活中。
反傳統好萊塢獨立精神的發展
這部電影是麗莎·柯洛丹柯的長片處女作,公映后,獲得了一鳴驚人的出奇反響,并以很低的成本賺取了不錯的票房,因此哥倫比亞公司的制作人們很看好這位年輕女導演。
九十年代的好萊塢早已走向世界,開始享有“GlobleHollywood” 的稱號,各種商業大片充斥市場,但與此同時,美國獨立電影也開始走向成熟。不少觀眾已經開始對大片所宣傳的普世價值觀感到膩煩,在尋求硬件刺激的過程中,好萊塢對創意和故事的探索更加深入。
正如這部影片所探討的核心問題一樣,在美國這樣的電影王國,依然存在電影的藝術性和商業性的平衡問題。對于高智商的觀眾群,常規的好萊塢電影已不能滿足他們的觀影要求。于是,從九十年代起,美國獨立電影人逐漸開始建立他們的世界,正如這個時代的吉姆·賈木許、馬丁·斯科西斯等導演的作品。不過這部作品還是采用了好萊塢的常規敘事方法,鏡頭的運動以及后期的剪輯,也都是好萊塢的常規模式。只是在創意和內涵方面,具有獨創精神。
高潮藝術,曾帶給了好萊塢電影藝術的一次小高潮。從這部藝術片的票房成績來看,影片所質疑的藝術性與商業性不能兼容的問題并不是不能解決,起碼在這部影片中得到了較好的平衡。【責編/九月】
影片信息:
片名:High Art
中文譯名:高潮藝術
制片地區:美國、加拿大
導演:麗莎·柯洛丹柯
主演:艾爾利·沙迪等
類型:劇情,愛情
上映時間:1998年1月21日 美國
對白語言: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