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天的早晨,我捧起一本書名為《小綠狼》的繪本讀了起來:“從前,有一只全身長著青蘋果綠色皮毛的小狼,他叫哈瓦爾……”媽媽在一旁,一邊洗衣服,一邊聽我讀。不大一會兒,我就讀完整個故事。
這時,媽媽問我:“你將這個有趣的故事復述一遍,好嗎?”我說:“好啊。”我開始講了起來:“小綠狼為把自己身上的皮毛變成和其他的同類一樣的顏色——灰色,想出了好多辦法,先是穿上灰色的衣服,但露出了綠色的尾巴,隨后又將灰色的柴灰抹在身上,可半路上被大雨澆回了原形,后來又涂上灰色的油漆,卻被太陽曬得差點要了命,最后又求助于懂得魔法的小仙女,可還是不能成功,小綠狼最終回歸了原來的自己——一只綠色的狼。”
媽媽聽完我的復述,滿意地說:“你說得很棒。”接著又問:“你能說說小綠狼為什么要設法把自己變成灰色嗎?”我想想說:“他可能覺得自己和那些灰色的狼比起來是異類,有自卑的感覺吧?”媽媽笑呵呵地說:“你說得有道理。可到了最后小綠狼又認可了自己,這又是為什么呢?”我一時沒有想出合適的理由。媽媽解釋道:“我來告訴你,因為小綠狼通過一系列的嘗試和挫折(cuò zhé)以后,終于明白了自己就是一只綠色的狼,他已經認同了自己、接納(nà)了自己、肯定了自己,你說是不是這個道理呢?”我點了點頭。媽媽又說:“同樣,正因為咱們自然界多樣性的存在,才呈現出豐富多彩的美麗,當然也包括人類自己,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有一顆既自信又寬容的心。”
雖然我一時還不能完全理解媽媽所說的話的含義,但有一點我明白,做人就要像小綠狼那樣,“是的,我就是一只綠色的狼,不過,那又怎么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