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司馬光在私塾里上學,他總認為自己不夠聰明,因為老師講完書上的東西,其他同學讀了一會兒就能背誦,而他常常需要比別人多花兩三倍的時間才能背誦,為了訓練自己的記憶力,司馬光經常一個人留在學堂里,認真朗讀和背誦老師講解的東西,直到讀得滾瓜爛熟,合上書本,能背得一字不差,才肯罷休。
除此之外,司馬光還利用一切可能利用的時間來默誦和思考,比如騎馬趕路的時候,夜里不能入睡的時候等,久而久之,他的記憶力越來越好,他不僅能將所學的內容記得很熟,而且少時所學的東西,竟然能終身不忘,他從小學習一絲不茍,勤奮用功,為他后來著書立說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司馬光一生堅持不懈地埋頭學習、寫作,往往忘記饑渴寒暑,他住的地方除了書本,只有非常簡單的擺設:一個木板床,一條粗布被子,一個圓木做的枕頭,為什么要用圓木做的枕頭呢?原來是這樣的,司馬光常常讀書到很晚,他讀書讀累了,就會睡一會兒,可是人睡覺的時候是要翻身的,當他翻身的時候,圓木枕頭就會滾到一邊,這時他的頭自然就會碰到木板,這樣一震,人也就醒了,于是,他就馬上披衣下床,接著讀書,后來他把那個圓木枕頭看成是有思想的東西,給它起了個名字,叫“警枕”。
就是憑著這種永不自滿、永不懈怠的精神,司馬光和他的助手花了整整19年時間,編成了《資治通鑒》這部歷史巨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