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與書:
艾利克·卡斯特納,德國著名兒童文學家。他一生寫過許多優秀的兒童讀物,其代表作有《埃米爾捕盜記》《兩個小洛特》《會飛的教室》《難忘1945年》等。其中,《難忘1945年》曾被提名為諾貝爾文學獎并榮獲國際安徒生兒童文學創作獎、國際青年圖書創作獎。1999年,為了紀念卡斯特納誕辰一百周年,德國還發行了紀念郵票,圖案就是他的作品的漫畫插圖。
《會飛的教室》是一場孩子們自編、自演的話劇。全書由排演展開,通過一系列生動、感人的情節,塑造了一群聰穎、活潑、天真、可愛的少年形象。多愁善感的姚尼,才華橫溢的戴馬亭,冷靜持重的塞巴修,膽小怕事的鄔理以及好吃逞強的馬提斯,每一個充滿個性的少年都是那么討人喜歡。書中雖有許多令人捧腹的內容,但是最令人動容的還是同學之間深厚的友誼以及老師們對學生的熱忱關心和愛護,整本書可以說是一部高度濃縮的校園風景錄,它所表現出的同學之情、師生之愛、朋友之誼,無不喚起我們對友情的追憶與珍惜。
精彩賞析:
今天要排演的就是姚尼編的劇本—— 《會飛的教室》。很多學生心中總是對教室存有幻想,譬如教室像電影院、像游樂場等。而姚尼幻想中的教室是一架大飛機,老師帶領著學生,飛到書中所提到的歷史古跡、特殊地理景觀中,進行實地觀察,以加深印象,增加學習效果,也能提高學習興趣。這可說是姚尼心目中最理想的教學模式了。
“老師”的角色由塞巴修擔任,他戴上假胡子還真是有模有樣呢!
“課本上的知識經過實地觀察,更能加深記憶。”這句開場白是姚尼自己靈機一動想出來的,他打算用這句話引起老師和同學們的注意。
巨大的飛機布景由戴馬亭親手繪制。他把飛機畫在白色厚紙板上,為了使它更逼真,他費盡心思做了三個螺旋槳、三個發動機和一道活動門,老師和學生可以由這里進出。正式演出那天,他還打算把飛機釘在一塊懸空的木頭上,效果會更好。
“太棒了!我們就把飛機命名為 ‘會飛的教室’,你們說好不好?” 戴著胡子的塞巴修提議,大家一致表示贊成。
劇中的小女孩由瘦小的鄔理扮演。經過他三番兩次的苦苦哀求,才從堂姐那兒借來少女的衣服。他一穿上,大家都笑彎了腰,但也不得不承認蠻像那么回事的。
衣服的問題解決了,可是鄔理的小平頭怎么辦呢?圣誕節前他可沒法子把頭發留長。幾番討論后,他們終于想到可以向理發師克理格先生借假發。
“租金五馬克。”克理格先生說,“不過……假如以后大家都到我這兒理發,我就算便宜一點。”
鄔理保證會帶同學來理發,使他生意興隆,于是兩馬克成交,他們帶回一頂金黃色的長發。
這下萬事俱備。鄔理還故意裝扮好,到街上繞了一圈,不但沒有人認出他的真實身分,還有男孩子對他吹口哨呢!
“好!開始了。”
戴馬亭一聲令下,大家馬上各就各位。
……
這是第三幕。飛機飛呀飛,橫越了一望無際的沙漠,降落在埃及最大的金字塔——古夫王的墓前。
塞巴修解釋著古埃及的歷史,以及法老王陵墓的建筑特色。
突然,姚尼扮演的古夫王從陵墓中走了出來,臉上還涂滿了各色油彩。
“啊!孕育萬物的尼羅河……”
古夫王先朗誦一首詩,贊美尼羅河的偉大,并且歌頌水神的恩賜。
老師很高興地為學生們說明木乃伊的制作過程,學生們也聽得津津有味。
古夫王在一旁非常氣憤:“這些衣著奇異的人竟然沒把我放在眼里!”于是他擺出國王的威嚴,下令召見星相師。
“星相師,你不是說過,一旦我離開這個世界,世界也會跟著毀滅嗎?怎么……”
學生們笑著告訴他:“古夫王,你已經死了四千多年了,可是地球還完好地存在。而且現在是科技進步的20 世紀,人可以坐在飛機上飛來飛去,還可以用電話和遠方的人說話哩!”
古夫王半信半疑地瞪著星相師,說:“聽著!無論你怎么解釋,我都要免除你的職務,而且要處你死刑。”
這時,鄔理所扮演的小女孩,看到古夫王一本正經的模樣,忍不住噗哧一聲,笑了起來。
古夫王嚴厲地瞪了小女孩一眼,接著做出一個怪異的手勢……突然,小女孩好像中了魔法,和古夫王同時消失在金字塔里了。
精彩品讀:
假如教室是一架飛機,不就可以帶著我們的求知欲去翱翔?在這部作品中,卡斯特納創造了一個充滿愛的純凈世界。圍繞著話劇的排演,作品細致地向我們展現了孩子們在圣誕前短短幾天里所遭遇的困境以及他們應對的心態,比如救援葛洛迪、禁煙老師和培克老師的重逢、鄔理的摔傷等。作者描寫了各種各樣的不幸與幸福,苦惱與歡樂,正是這些生活中的磕磕碰碰,才能使我們變得更加堅強,促使我們有更大的勇氣去面對人生。
而故事中的人物都是那么可愛,他們的一言一行都是如此獨特。孩子的話一定是孩子的口吻,老師的話也不會帶有孩子腔。有的時候,孩子們模仿大人的口吻,卻又讓人忍俊不禁,常常讓人想起自己的少年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