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選育過程
1998年,以緋紅為母本,以玫瑰香為父本進行雜交,雜交種子進行胚培養(yǎng)生物技術育種培育,獲得雜種苗278株,1999年定植,2002年開始結果,經過篩選和鑒定,其中代號01-4-3因其成熟早、品質優(yōu)良被初選為優(yōu)良優(yōu)系。2004年在品種對照觀察圃內進行擴繁和對比試驗,同時進行區(qū)域試驗。經過系統(tǒng)觀察和鑒定,結果表明.該品種具有良好的豐產性.外觀與內在品質優(yōu)良,果實的耐貯運性好,抗病性中等偏強,在保護地栽培中,連續(xù)豐產性能良好,栽培的適應性好。2009年通過河南省林木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并正式定名為夏至紅。
2 主要性狀
2.1 植物學特征
夏至紅,歐亞種。樹勢中庸偏強,幼嫩枝條綠色具紫紅色條紋.成熟枝條顏色為紅褐色,卷須分布間斷。新梢生長勢中庸,副梢萌發(fā)力、生長力中等偏強。幼葉表面顏色紫紅色,有光澤,茸毛少。成熟葉片為心形,葉型較大,顏色為綠色,鋸齒形狀為雙側凸。葉片五裂,缺刻深.上缺刻稍重疊,基部形狀為“U”形,下缺刻重疊,基部形狀為“U”形,葉柄中等長,長度為6-8厘米,葉柄凹半閉合.基部為“U”形。葉背具刺毛,少。兩性花,第1花序一般著生枝條的3-4節(jié),每新梢著生2-3個花序。每果粒中有1-3粒種子,平均為1.4粒,種子發(fā)育一般。
2.2 果實經濟性狀
果穗圓錐形,無副穗,果穗大,穗長15-25厘米,寬10-13厘米,平均單穗質量750克,最大超過1300克,果穗上果粒著生緊密,果穗大小整齊。果粒圓形,紫紅色,著色一致,成熟一致。果粒大,縱徑1.5-2.3厘米,橫徑1.3-1.5厘米,平均單粒質量8.5克,最大可達15克,果粒整齊,皮中等厚,果粉多,肉脆,硬度中,無肉囊,果汁綠色,汁液中等,果實充分成熟時為紫紅色到紫黑色.果肉綠色,果皮無澀味,果梗短,抗拉力強,不脫粒,不裂果。風味清甜可口,具輕微玫瑰香味,品質極上。該品種可溶性固形物16.0%-17.4%,總糖14.50%,總酸0.25%-0.28%,糖酸比56:1,維生素C含量15.0毫克/千克,氨基酸含量達到384.6毫克/千克,單寧含量為604毫克/千克。與同期成熟的葡萄早熟品種比較,夏至紅品質性狀優(yōu)于目前主栽品種。
2.3 生長結果習性
芽眼萌發(fā)率高,超過80%,結果性好,每結果母枝2.3穗果,平均結果系數(shù)為2.0。坐果率高,超過40%。副芽萌發(fā)率高,結實率較強。隱芽萌發(fā)率中強,結實率中等。副梢結實率低。果實成熟度一致,果實成熟后.不脫粒。夏至紅具有早果豐產特性,2年生的夏至紅.每667平方米產量超過1200千克,3年生產量為1750-2000千克。
2.4 物候期
在河南省鄭州地區(qū),夏至紅4月2—5日萌芽,5月18—23日開花,漿果6月24日開始著色,果實開始成熟在6月28—30日,充分成熟為7月5日,果實成熟期極早。果實整個發(fā)育期為47天。11月上旬落葉。
2.5 適應性及抗病性
夏至紅在沙壤土、黏土、黃河沖積土均表現(xiàn)結果良好,對葡萄霜霉病、葡萄炭疽病、葡萄黑痘病均有良好抗性。成熟期遇雨沒有裂果現(xiàn)象。保護地栽培中,生長勢中庸偏強.連續(xù)豐產性能優(yōu)良。具有良好栽培適應性和抗病性。
3 栽培技術要點
架式選擇籬架、棚架、高寬垂架等均可。籬架栽培的株行距以2-2.5米×1-1.5米為宜。小棚架栽培的株行距以4-5米×1-1.5米較為適宜,龍干形整形。高寬垂架式的株行距以2.5米×1-1.5米較為適宜,雙臂水平整形。
注意合理控制負載量,產量以每667平方米1750千克為宜。夏至紅坐果率高,果粒著生緊密,生產上應注意疏花疏果。
葡萄萌芽前,在澆水的同時.施入尿素或復合肥每667平方米20-30千克:花前、花后結合澆水配施磷酸二銨,用量為每667平方米15~20千克:轉色期施入磷酸二氫鉀或硫酸鉀.用量以每667平方米20千克較為適宜。9-10月份開溝施入腐熟的有機肥作為基肥,用量為每667平方米3.5-5.0立方。
該品種為歐亞種栽培品種,在生長季節(jié)易受到葡萄霜霉病、葡萄黑痘病、綠盲蝽等病蟲害的影響,應注意抓好果實發(fā)育期及生長后期的病蟲害防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