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華魯
醫療:網絡尚無法替代人工
文|劉華魯
隨著互聯網對醫療行業的影響在近些年逐漸顯現,傳統醫療行業中融入了互聯網元素,在諸多方面都變得更加便民利民。互聯網對醫療行業的改變給無論是醫療行業的從業者還是百姓都帶來了很大福音,人們不僅看到了互聯網的巨大力量,也在感受著醫療行業的改變。
中國衛生部衛生經濟研究所相關研究部門曾發布數據稱:2010年及未來五年中國內地的醫療消費預計將以每年11%的速度攀升。在我國,隨著人們對健康的愈發重視,對醫療知識的需求愈發增多,患者主動性正在被不斷強化。疾病預防和治療的信息在互聯網上變得更加“易得”和“易懂”,而網友已經越來越習慣利用各種渠道獲得需要的保健、疾病預防和治療的信息。這些,都因為互聯網的發展得到了實現。
十多年前,在互聯網尚未普及的時候,人們要想獲取醫療相關知識以及疾病預防和治療信息只能通過圖書,很多重視健康的人們喜歡買各種各樣針對不同疾病的醫書,從中學習相關醫療知識。十多年后,當互聯網成為了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的時候,人們再也不需要分門別類地購買醫書僅僅是為了學習某些疾病的預防治療知識,互聯網解決了人們所有的難題。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們開始轉向互聯網,為他們的健康問題尋求答案和幫助,在互聯網這一浩瀚海洋中,人們可以獲取各種醫療知識,針對不同疾病,都有相應的預防及治療措施。無數的參考文獻、豐富的電子版專業書籍滿足了人們的全部閱讀需求,互聯網讓一切都變得如此簡便。
北京協和醫院的一名醫生表示,將近20年的從醫經驗讓他深切地體會到了互聯網帶給醫療行業的巨大改變,他說,“患者與醫生之間的關系發生了不可逆轉的變化,而互聯網則是這些變化的最大驅動力。患者們現在可以在網上了解自己的病情,或通過社會媒體分享他們的經歷,或者向其醫生要求使用某種藥物。患者所扮演的角色不再是被動的,相反,他們更愿意配合醫生,也更積極更主動地通過互聯網與醫生進行互動。”
為了有效解決百姓看病難的問題,我國實施了一項卓有成效的醫療改革方案,即網絡預約掛號。以網絡為媒介,將醫療院線與需要提供醫療服務的患者聯系起來,以網絡預約的實現形式,讓醫院掛號難的問題從根本上得到解決。對于百姓來說,網絡預約掛號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一直以來困擾他們的難題,廣安門中醫醫院內科診室外一位前來看病的周小姐說,雖然網絡預約掛號并不能每次都成功,有些時候號已掛完,但幸運的時候還是能掛上專家號,可以幫她省很多事,在家里僅需輕點鼠標,就能夠完成看病掛號,不僅免除了到醫院貪黑起早忍饑挨餓排長隊的辛苦勞累,還可以免去患者即時掛號,從而實現隨到隨診,按時赴診,避免長時間的不確定排隊候診,這是最讓她感到欣慰的。

>> 遠程醫療發展越來越快。

>> 在國外,遠程醫療已經有了很多產品。
目前,很多醫院的醫生都能通過醫院內部的網絡系統了解患者本人的詳細信息、掛號情況、病例病情信息等資料,只要是在一個醫院內部,不同科室之間不不受限制,給患者看病的醫生都可以通過內部網絡系統了解并調取患者在該醫院看病的歷史記錄,這樣一來,醫生再也不需要厚厚的紙質病例檔案,互聯網可以幫助他們快捷方便地了解病人情況,更好地為病人看病。
互聯網的繁榮發展讓人們逐漸了解了一個應用——遠程醫療。遠程醫療是利用遠程通信技術和信息技術,面向全國各地,甚至全球的病人、醫生、醫療單位等提供醫療服務的一種服務方式,是加強我國基層醫療機構醫療服務能力建設,解決邊遠和落后地區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有力抓手。
國外許多發達國家都開展了先進的遠程醫療項目,積累了比較豐富的經驗,如美國、日本等。在我國,衛生部于1999年底發布了《關于加強遠程醫療會診的通知》,中國的遠程醫療才得以快速發展。最近兩年,遠程醫療得到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2009年,新醫改方案提出了“積極發展面向農村及邊遠地區的遠程醫療”的要求,2010年衛生部制定了《2010年遠程會診系統建設項目管理方案》和相應的技術方案,并投入大量資金支持面向中西部的遠程醫療項目建設,我國的遠程醫療事業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盡管我國的遠程醫療已取得了初步的成果,但是距發達國家水平還有很大差距,在技術、政策、法規、實際應用方面還需不斷完善,同時,人們對遠程醫療的認識也有待進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