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世界鈦行業的一次盛會
——“第12屆世界鈦會”在京舉行
鈦科學和技術的綜合實力及其在國際同行中的認可度,是一個國家能否獲得世界鈦會主辦權的決定性因素。“第12屆世界鈦會”的成功申辦,標志著我國鈦科學技術已開始跨入國際先進水平的行列,極大地提高了我國在鈦產業界的國際地位,具有里程碑意義。
2011年6月20~24日,“第12屆世界鈦會”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隆重召開。本屆鈦會由中國有色金屬學會主辦,西北有色金屬研究院、西北工業大學、寶鈦集團有限公司、中航工業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中國科學院金屬所協辦,并得到了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國家工業與信息化部、國家科學技術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中國工程院的大力支持。會議圍繞2007年以來世界鈦科學與技術的最新進展,包括鈦的提取冶金、加工、組織、性能、成形技術以及航空、航天、海洋、生物等應用技術展開,匯聚了全球最新鈦應用成果與技術,是世界鈦行業精英云集的一次盛會,對促進我國鈦領域的技術創新,實現我國鈦研究及其產業化的可持續發展將起到積極作用。

出席“第12屆世界鈦會”開幕式的有本屆鈦會主席、中國工程院院士周廉,國家科技部高新司副司長袁寧,國家自然基金委員會副秘書長高瑞平,中國有色金屬學會理事長康義,“第12屆世界鈦會”國際組委會英國委員Malcolm Ward-Close、美國委員 Rod Boyer、Vasisht Venkatesh、獨聯體委員Orest Ivasishin、日本委員Mitsuo Niinomi、德國委員Lothar Wagner、法國委員Alain Vassel,中國工程院院士師昌緒、何季麟,西北有色金屬研究院院長張平祥,西北工業大學副校長魏炳波,寶鈦集團總經理鄒武裝,中國有色金屬學會秘書長王向東,遵義鈦廠廠長胥力,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院長戴圣龍和來自34個國家和地區從事鈦及鈦合金材料研發、生產的有關的專家學者和研究人員、企業界代表等1 200余名。大會報告由周廉院士和張平祥教授主持。

周廉院士致大會開幕辭。他首先介紹了本屆鈦會的規模與整體情況。他指出:作為“多功能金屬”,鈦在很多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我國鈦資源豐富,通過50多年的發展,以及積極參與國際交流與合作,我國在鈦工業領域已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尤其是近10年來,我國鈦工業發展迅猛,鈦材加工產品年產量持續增長,已成為世界第一大鈦生產國和消費國,中國鈦產業及應用市場受到世界鈦工作者越來越多的關注;目前已形成了西北、東北、上海3個獨立的鈦工業基地。他還指出,青年鈦科技工作者是引領未來鈦工業研究與發展的主力軍,本次大會青年鈦科技工作者占參會者1/3,而且50%來自海外,這顯示出世界鈦工業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最后,周院士對各參會者的到來表示感謝,期望本次大會能為促進鈦領域專家學者的交流與合作,推動世界鈦工業的進步與繁榮起到積極作用。

會上,本屆鈦會國際組委會委員Malcolm Ward-Close、Rod Boyer、Orest Ivasishin、Mitsuo Niinomi、Lothar Wagner、Alain Vassel和西北工業大學常輝教授(代周廉院士)分別代表各委員國做了精彩的大會報告。
Malcolm Ward-Close教授在題為《Advances in Titanium Research and Technology in the UK》的報告中介紹了自第11屆世界鈦會以來,英國鈦工業在提取冶金、近凈成形、粉末冶金、超塑成形技術方面所取得的一些進展。重點說明了使用電子光學和X射線技術分析影響鈦合金延展性和強度的因素的基礎性研究工作。



Rod Boyer教授在題為《Developments in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 in the Titanium Industry in the USA》的報告中簡要介紹了美國在鈦及鈦合金產品應用概況及在波音787上利用γ-TiAl基合金取代鎳基合金改善性能的實例,認為使用石墨/樹脂基復合材料可使鈦合金在航空結構件等有更廣泛的應用。重點介紹了美國近4年降低鈦及鈦合金成本的研究進展。最后,他指出數學建模可縮短研發流程、減少研發新產品實驗次數,適用于鈦材料相關模擬研究。
Orest Ivasishin教授在題為《Recent Trends in CIS Titanium Industry Developments and Research Activities》的報告中概述了CIS在鈦材生產和應用領域現狀、大學和研究機構在鈦材方面的研究進展以及俄羅斯和烏克蘭與鈦工業有關的新的政府和非政府項目,展望了東歐鈦市場的發展動向,尤其是商業飛機和船舶業對鈦材的需求,重點介紹了鈦及鈦合金的納米結構研究和各種鈦加工制備技術如焊接、粉末冶金和加工模擬等。


Mitsuo Niinomi教授在題為《Recent Trends in Titanium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 Japan》報告中指出近年來日本十分重視環境友好型材料和生物相容性材料的研究。鈦及鈦合金因具有強度高、量輕、力學相容性良好被看作“綠色金屬”,故成為研究熱點,但高成本限制了鈦及鈦合金的廣泛使用。為降低成本,日本主要致力于在鈦合金中加入低成本金屬元素如Si,Al,Fe,Cu,Sn和間隙元素如O,N,H,C等取代高成本稀有金屬,控制微觀結構以改善機械性能,發展低成本鈦合金的研究。最后,他簡要介紹了日本鈦及鈦合金發展現狀。
Lothar Wagner教授在《Titanium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 Germany》報告中概述了德國在鈦合金和TiAl基合金領域的最新研究進展和其在化工、交通、醫學領域的應用。介紹了鈦合金生產的新工藝和TiAl基合金的斷裂韌性、疲勞性能和加工工藝如高速加工、成形、擴散粘結、涂層工藝和機械表面處理如噴丸強化處理,激光噴丸強化處理等。


Alain Vassel博士在題為《Titanium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 France》報告中概述了2007年以來法國在鈦工業領域的研究及發展現狀,認為航天應用仍然是鈦工業研發的主要驅動力。預計空中客車公司的新項目(A350和A400M)將進一步推動鈦工業發展,鈦及鈦合金在航海、生物醫用的應用也將持續增加。
常輝教授代周廉院士在題為《Recent Progress of Titanium Production,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 China》的報告中概述了近4年來中國鈦工業在海綿鈦、鑄錠、鈦加工材生產和鈦產品消費結構等方面的基本情況,以及中國在鈦加工技術、合金設計、晶粒細化技術所取得的進展。最后,他介紹了中國鈦產業未來5年發展趨勢及主要研究方向。
“第12屆世界鈦會”共設12個分會,內容涵蓋鈦提取冶金、加工工藝、顯微結構演化、性能、金屬基復合材料、部件制造、近凈成形工藝、環境行為、航空應用、生物應用、新興市場應用、海洋軍事應用。分會均由特邀報告、口頭報告、墻報3部分組成。本次大會大會特邀報告7篇,分會特邀報告15篇,共收到論文摘要700余篇,宣講交流論文683篇(其中包括來自其他33個國家和地區的口頭報告462篇),墻報200余篇。在周廉院士提議下,大會還設立了3個論壇,分別為“航空鈦合金材料技術現狀及發展趨勢”國際研討會,中-日鈦民用及市場開發高層論壇,國際鈦合金材料加工技術現狀及發展趨勢高峰論壇。此外,面向全球的“TiEXPO 2011”國際展覽會與大會同期舉行。“TiEXPO 2011”國際展覽會是世界鈦會的重要組成部分,共吸引來自世界各地鈦生產廠商109家前來參展。


2011年6月23日下午,“航空鈦合金材料技術現狀及發展趨勢”國際研討會于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行。會議邀請飛機及發動機的設計、制造方面專家,鈦合金材料及技術的研發和生產單位專家,政府決策部門的相關管理者圍繞鈦合金材料及技術現狀和未來發展趨勢、改善和開發性能更加優異的材料展開討論,以期能為飛機機體和發動機設計選材提供更多的空間,使鈦及鈦合金材料更好地服務于航空領域。

出席論壇的有:中國工程院院士周廉、張彥仲,中國科學院院士曹春曉,中國有色金屬學會理事長康義,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史堅忠等知名專家。論壇由中航工業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高級顧問吳學仁教授主持,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副總經理徐占斌致開幕詞。共邀請Rod Boyer、Dan Sanders、黃旭、Amit Chatterjee、Andy Woodfield、韓克岑等6位教授作了精彩報告。
Rod Boyer教授在題為《Titanium Needs for Airframe Structures》的報告介紹了鈦及鈦合金在航空結構件中的應用及Boing公司鈦合金應用及研究的發展趨勢。隨著CFRP(碳纖維增強復合材料)在飛機機身上使用量增加,鈦因強度高、密度低、耐腐蝕、工作溫度和熱膨脹系數和碳纖維復合材料相容性好,在機身上的應用需求也隨之急劇增加。然而由于相對較高的成本使其廣泛應用受到限制。著眼于降低buy-to-fly比,他主要介紹了降低原材料成本和加工成本及提高材料性能的一些技術,包括滾軋鍛造成形、超塑成形、近凈成形等成形加工技術和激光焊接、線性摩擦捍接和粉末冶金技術等。
Dan Sanders教授在《Current and Future Manufacturing Technologies for Fabricating Aerospace Structures With Titanium Alloys》的報告中主要介紹了航空鈦合金結構件的制造技術,分析了低溫下擴散連結技術應用于VSMPO公司和寶鈦集團有限公司生產的細晶鈦合金Ti6Al4V,TIMET公司生產的TIMETAL 54M合金和ATI公司生產的ATI 425合金的低溫測試分析實驗研究。同時回顧了過去40年boeing飛機在飛機設計中的重大改進,如整體葉盤這種通過大尺寸整體組合部件替代多種組合部件,減少了部件數量、減輕了重量、消除了裝配連接成本。最后,Dan Sanders教授介紹了在降低buy-to-fly比的技術突破,如摩擦攪拌焊、激光焊接、線性摩擦焊接等。
黃旭教授在《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Future Trends of Titanium Alloys for Aerospace in China》報告中從航天器結構件和航空發動機等幾個方面概述了我國鈦合金材料在航空領域的應用現狀和未來發展趨勢。指出我國目前正處于研究階段的航天器結構件用鈦合金主要包括:損傷容限鈦合金、高強高韌鈦合金和中強度鈦合金。介紹了TC21,TC4-DT,500℃阻燃鈦合金,600、650℃高溫鈦合金,SiC纖維增強鈦基復合材料,Ti3Al、Ti2AlNb和TiAl基合金的特性和應用。
Amit Chatterjee教授在《Titanium in Gas Turbines—Current Status and Future Trends》的報告中首先概述了鈦在新一代燃氣渦輪中的使用情況,影響鈦合金部件可靠性的一些因素及未來5~10年鈦及鈦合金的發展方向。最后介紹了他們和學術界聯合所取得一些成果,指出鈦及鈦合金研究應注重“產-學-研”相結合。
Andy Woodfield教授在《Premium Quality Titanium Alloy Melt Process Improvements》的報告中介紹了成立JETQC的歷史背景及具有的重大意義。回顧了JETQC關于硬ɑ偏析和高密度夾雜的研究進展。重點介紹了鈦合金在生產過程中消除硬ɑ偏析和高密度夾雜應注意的關鍵環節。
韓克岑教授作了《Application of Titanium Materials and Its New Technologies in C919 Aircraft》的報告,著重于鈦合金在C919飛機上的應用,重點介紹了鍛造退火Ti-6Al-4V和β-退火鍛造Ti-6Al-4V ELI的不同和各自應用范圍。
未來10~20年,中國擁有巨大的商用飛機市場需求,鈦及鈦合金材料作為性能非常優異的結構材料,已廣泛應用于飛機機體和發動機制造,并在飛機的經濟性、安全性、舒適性等方面顯示出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這為鈦合金材料的供應商和飛機制造商帶來非常誘人的商機。
本次論壇為鈦及鈦合金科技工作者、飛機機體及發動機的設計者和制造者搭建了一個良好的交流和合作平臺,促進鈦合金材料及技術的發展,為進一步擴大鈦合金材料及技術在飛機上的應用范圍提供了強大的理論支持,同時促進了我國鈦合金研究在航空工業的應用水平的進一步提升。
作為世界鈦工業的2個主要國家,日本和中國的鈦市場有很多相似之處,兩國鈦協會也有較長時間的合作和交流。為了進一步開發鈦在非宇航工業的應用和市場,相互交流在應用技術開發方面的經驗,發掘潛在的市場機遇,共同探討鈦及鈦合金材料在非宇航領域的應用技術和市場的未來。“第12屆世界鈦會”之際,“中-日鈦民用及市場開發高層論壇”于2011年6月23日下午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行。論壇由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鈦鋯鉿分會會長鄒武裝、日本鈦協會秘書長筒井政博和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鈦鋯鉿分會秘書長王向東共同主持。共邀請日本鈦協會秘書長筒井政博、寶鈦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雷讓岐、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鈦鋯鉿分會秘書長王向東、新日鐵鈦部部長片山俊、西北有色金屬研究院生物材料研究所所長于振濤等5位中、日專家針對中日鈦民用市場作了精彩報告。
鄒武裝會長在開幕式上高度肯定了論壇對促進中日雙方在鈦民用及市場開發方面實現共同進步和發展的作用。他指出,中日兩國都充分看到鈦產品在民用領域廣闊的市場前景,均借助多年積累的研發、生產與技術優勢,積極開發鈦民用市場。因此,他希望“中-日鈦民用及市場開發高層論壇”能夠繼續辦下去,為兩國在該領域的合作交流創造更多的機會。

筒井政博秘書長作了《日本鈦產業的回顧》的報告,主要介紹了日本致力于非航空用鈦的研究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目前,日本在世界非航空用鈦研究領域已占有重要地位。
雷讓岐副總經理作了《中國化工用鈦技術開發和市場分析》的報告,介紹了中國化工行業的氯堿、純堿、真空制鹽、石油化纖、精細化工和無機鹽6大主要子行業鈦產品的應用和技術研發的最新進展,以及6大行業近年來的發展概況和未來幾年發展趨勢。
王向東秘書長作了《中國鈦民用現狀和市場分析》的報告。他在報告中概述了目前中國鈦工業的生產現狀、市場需求及進出口貿易狀況,重點介紹了鈦在我國各行業的應用情況,分析了影響鈦市場的因素,并對未來鈦加工材的需求量進行了市場預測。
片山俊則部長作了《日本民用鈦發展》的報告。他介紹了日本化學工業、電力、海洋船舶、民用品、醫療、建筑等領域用鈦的基本情況。他對鈦的應用前景非常樂觀,希望加強中日合作,開拓鈦的新應用領域。
于振濤所長作了《中國醫用鈦合金現狀與前景》的報告。介紹了鈦合金材料在生物醫用器械應用研究方面的國內外現狀及最新進展,重點介紹了西北有色金屬研究院近年來開發的醫用鈦合金材料。他在報告中指出,中國目前已是海綿鈦及鈦合金加工大國,但在醫療領域,鈦合金材料的性能和國外相比差距很大。骨科、齒科等高端內植入用鈦合金材料85%以上依賴進口,高性能鈦合金國產化率小于5%,差距明顯。他強調,發展醫用鈦合金材料科技產業必須要建立“產-學-研-醫用”聯盟,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從而振興生物材料產業。
隨著世界經濟的迅速發展和鈦加工技術不斷突破,民用市場的鈦產品需求量不斷增長。相信本次論壇為中日雙方良好溝通架起了一座友誼的橋梁,對中日兩國鈦行業工作者繼續加強交流與合作,共同推進中國乃至世界鈦及鈦合金材料在非宇航領域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2011年6月25日,由中國有色金屬學會和寶雞人民政府共同主辦、寶鈦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寶鈦集團)承辦的“國際鈦合金材料加工技術現狀及發展趨勢高峰論壇”在寶雞舉行。

出席本次論壇的有:中國有色金屬學會理事長康義,寶雞市市長戴征社,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鈦鋯鉿分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王向東、副秘書長逯福生,寶雞市副市長徐強,以及寶鈦集團有限公司、成都發動機集團、加拿大魁北克材料研究中心、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學和美國、德國、英國、獨聯體、日本等國家和地區80余家研究院所、企業的領導和專家共計260余人。論壇開幕式由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鈦鋯鉿分會會長、寶鈦集團總經理、寶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鄒武裝主持。
開幕式上,寶雞市市長戴征社指出,鈦產業作為寶雞重點發展的支柱性產業之一,已形成以寶鈦集團為龍頭和核心的全國規模最大、實力雄厚、生產體系較為完整的產業集群,并擁有一批國際領先的核心技術,成為世界上屈指可數的以鈦為主,集加工、研發、銷售為一體的產業基地。為了進一步加快寶雞鈦產業的發展壯大,他表示,寶雞將繼續傾力推進“寶雞·中國鈦谷”建設,盡快形成以寶鈦集團為龍頭的大產業集群發展格局。
中國有色金屬學會理事長康義在致辭中強調說,未來5~10年,仍然是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戰略時期。特別是隨著中國工業化、城鎮化進程加快,居民消費結構升級,中國鈦產業面臨著巨大的市場需求和良好的發展前景。康義理事長認為此次論壇為進一步加強鈦合金材料的研發與國際化合作起到了積極促進作用。
會上,美國鈦金屬公司溫卡特什博士、俄羅斯上薩爾達公司普薩卡夫博士、日本神戶制鋼公司岡本明夫博士、俄羅斯上薩爾達歐洲分公司斯托斯卡夫博士、寶鈦集團副總工程師王鼎春(代鄒武裝教授)分別作了題為《TIMETAL 54M的性能》、《上薩爾達公司未來發展趨勢》、《鈦在海洋熱能轉換中的實用性研究及發展》、《歐洲鈦市場綜述》、《寶鈦生產技術現狀與展望》的學術報告。
此次高峰論壇進一步加強了鈦合金材料的研發與國際化合作,也使世界鈦行業通過寶鈦集團這個中國鈦工業的龍頭企業,進一步了解了中國鈦工業近年來所取得的成就,為加強國際間的鈦技術合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作為此次世界鈦會的重要組成部分——世界鈦會展覽會,既是中國往屆鈦展的延續,又是中國鈦展與世界鈦會的重要銜接。共吸引國內外109家單位參展,其中國外展商有20家,包括VSMPO-AVISMA Corporation集團、ATI、RTI、VON ARDENNE和FORECREU等著名公司。國際鈦協會(美國)和獨聯體、日本、法國鈦協會也參加了展覽。展品主要包括:鈦及鈦合金材料,應用于航空航天、石油、化工、船舶、醫療、制鹽、電力和體育休閑等領域的鈦相關技術、產品和設備等。接待觀眾2 200余人。
VSMPO-AVISMA主要展示了應用于航空航天、船舶用鈦方面的高新技術展品;ATI、RTI作為美國鈦業龍頭企業,其展品體現了鈦在高端領域的新用途;德國VON ARDENNE和法國FORECREU首次來華參加鈦展,其展出的等離子、電子束真空設備和新型鈦合金中控材料吸人眼球;而日本鈦協會已是第三次來華參展,保持了以實物體現新技術發展的參展風格。
作為國內企業向世界展示各自所取得的成果、并進行交流與合作的大好時機,寶鈦集團、西北有色金屬研究院、遵義鈦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遵義鈦業)、寧夏東方鉭業股份有限公司、攀鋼集團有限公司等多家企業專門以特裝形式進行了展品展示。
寶鈦集團是我國最大的鈦及鈦合金專業化生產科研基地。該公司擁有鈦材、鋯材、裝備設計制造、特種金屬4大產業板塊。目前,我國航空航天用鈦加工材均主要由寶鈦集團生產。
西北有色金屬研究院作為稀有金屬新材料的主要研究開發基地,經過40年的艱苦奮斗已成為國內最大的稀有金屬科研、中試、生產基地。其生產的鈦及鈦合金加工材、稀有金屬復合板、鈦及鈦合金粉末制品、鈦及鈦合金陽極制品等鈦材制品年產可達到3萬t,技術指標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攀鋼集團有限公司以“打造中國第一鈦”的目標,建設了我國最大的鈦原料生產基地。形成了以鈦精礦、氯化法鈦白、硫酸法鈦白、金屬鈦和鈦材的完整產業鏈。到2015年,攀鋼鈦產業主要產品產能預計將達到:鈦精礦100萬t、鈦渣48萬t、鈦白粉50萬t、海綿鈦3萬t、鈦材1.5萬t。
寧夏東方鉭業鈦材分公司始建于2009年,投資5億元,產品定位中高端市場,瞄準化工、航空航天、船舶、核電等高端應用領域。產品出口和國內銷售各占50%,其中高端占70%,低端占30%。目前,其生產規模達到年產各種鈦及鈦合金鑄錠6 000 t,棒材鍛件8 000 t,無縫管1 200 t。
世界鈦會展覽會是鈦行業技術交流的頂級盛會,帶動了鈦技術的變革,并為鈦材料工作者指明了發展新方向。
6月的北京,艷陽高照,但它遮不住國家會展中心門口屹立的銀色“鈦”陽的光芒,這就是由我國遵義鈦業自主研發的最大的海綿鈦坨——世界第一鈦。作為全球最大的12噸爐生產的海綿鈦產品,標志著我國成功掌握了大爐型生產海綿鈦核心技術,體現了我國海綿鈦工業發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12噸爐,“世界第一鈦”,回眸耀眼的“鈦”陽,它的光芒昭示著我國鈦工作者致力于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的轉變,使鈦技術和產品打入高端市場的不懈追求與艱苦拼搏的精神。
統計數字顯示,2010年,我國生產海綿鈦共57 770 t,生產鈦錠46 262 t,生產鈦加工材38 323 t,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鈦生產加工國。近年來,我國在海綿鈦及鈦合金的技術工藝方面也不斷創新,鈦材應用領域不斷擴大,我國鈦工業在全球影響力日益提升,技術進步有目共睹:

遵義鈦業在國家“863”項目的支持下,電子級高純鈦的研發取得突破,已試制出20 kg純度達4N5的高純鈦。洛陽雙瑞萬基鈦業有限公司的海綿鈦項目取得重大進展,實現了全流程生產并將產能擴大到10 000 t/年,由于采用了多極電解槽等新技術,其海綿鈦的噸電耗已降至約26 000 kW·h。
寶鈦集團的幅寬1 400 mm鈦帶生產線項目已進入安裝階段,寶鋼股份有限公司特鋼事業部(以下簡稱寶鋼特鋼)的1 400 mm鈦帶項目已進入調試階段。
寶鋼特鋼的電子束冷床爐已進入生產階段,等離子冷床爐已進入試生產階段。寶鈦集團的高速棒線材生產線已投入生產。
西北有色金屬研究院4 500噸快鍛機組投入使用,已能鍛制出直徑400~600 mm的大規格棒材。2 800 mm熱軋機組和1 780 mm冷軋機組也已投入使用。
洛陽船舶研究所1 450 mm熱、冷軋機組已投入使用。
寶鈦集團殘廢料回收生產線已投入使用,每年可回收3 000~4 000噸殘廢料,為企業帶來巨大的效益。
……
世界鈦會的召開,讓國際鈦行業人士看到了世界鈦工業的發展,更看到了中國鈦工業的發展。
“第12屆世界鈦會”國際組委會獨聯體委員Orest Ivasishin教授對筆者說:此次鈦會的規模和參加人數,充分顯示了世界鈦及鈦合金產業的繁榮,同時證明將舉辦“第12屆世界鈦會”的機會留給中國是很明智的選擇。他還指出,讓他尤其印象深刻的是,在鈦會上看到許多年輕的面孔,這顯示出中國鈦工業擁有強大的生命力,發展前景必將越來越好。
“第12屆世界鈦會”國際組委會美國委員Rod Boyer教授對這次鈦會從組織到分會報告給予了充分肯定,他認為本屆鈦會為世界鈦領域人士創造了一個良好的交流氛圍,使人受益匪淺。他告訴筆者,他多次到中國與寶雞、上海等鈦企業進行合作,切身感受到中國鈦工業從小到大的發展過程和近年來所取得的成就,希望中國鈦產業越走越好。

舉辦“第12屆世界鈦會”,對加強我國與世界鈦及鈦合金研究領域專家的溝通與交流,在交流中提升發展空間,大力推廣鈦技術和鈦產品的應用,把中國鈦工業推向新的發展高度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自1999年周廉院士首次代表中國提出申辦開始,經歷了3次艱苦的申辦歷程,終于在第11屆世界鈦會上,中國以決定性選票獲得了“第12屆世界鈦會”的承辦權,這是世界對中國鈦產業發展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贊譽。
“我們要辦一屆最具中國特色的世界鈦會。”周廉院士如是說。這是中國鈦工業的底氣,更是中國鈦業人的底氣。2000年以來,我國鈦工業快速發展,年均增長率超過30%,特別是2005~2007年我國鈦工業增長率達到了80%以上,我國鈦工業的發展讓世界震驚。我國現已擁有海綿鈦產量超過萬噸的世界級海綿鈦大廠——遵義鈦業,擁有鈦加工材產量超過萬噸的世界級鈦材大廠——寶鈦集團。同時金川集團有限公司、攀鋼集團有限公司、寶鋼特鋼、西北有色金屬研究院、湖南金天鈦業科技有限公司等大型鈦及鈦加工材企業也正在快速發展之中。

周廉院士對筆者說,世界鈦會給我們2個啟示,一是要重視人才培養,二是要加強學術創新。我國鈦工業快速發展帶來的一個問題就是人才問題,這是制約我國鈦行業發展的關鍵因素。在促進鈦行業技術進步、產業升級,引領鈦的應用需求的同時,加強人才培養和產業融合及技術創新至關重要。
我國鈦研究還處于發展中水平,距國際先進工藝技術還有一定差距。如何展現我國鈦材料生產與消費大國的實力,開創“第三金屬”、“未來金屬”美好明天是中國鈦業人刻不容緩的責任。
未來5年,是鈦產業發展的關鍵時期,同時也是我國鈦產業發展的重要階段,在重點關注航空航天高端產品的同時,鈦工業工作者應抓住國家“十二五”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歷史機遇,不斷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努力使我國鈦產品在世界高端市場占有一席之地。
“第12屆世界鈦會”匯聚了全球最新鈦應用成果與技術,中國鈦合金研究者要借世界鈦會之東風,在未來3~5年內確立我國在鈦研究方面的創新機制,站在國際鈦研究的第一方陣中,力爭使我國鈦行業達到質的飛躍。
(賈豫冬,劉新梅,陳 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