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向東
(天脊集團合成氨廠,山西 潞城 047507)
年產45萬噸合成氨甲烷轉化工藝的改造
孟向東
(天脊集團合成氨廠,山西 潞城 047507)
通過對天脊集團年產30萬噸合成氨甲烷轉化工藝的改造,以達到年產45萬噸合成氨擴產的需求。
甲烷轉化;擴產;節能降耗
天脊煤化工集團公司合成氨裝置是從德國魯奇公司引進,采用魯奇爐碎煤加壓汽化,低溫甲醇洗,液氮洗,甲烷轉化,托普索氨合成工藝技術。原設計年產合成氨30萬噸。自1987年投產后甲烷裝置一直存在負荷低,出口CH4含量高,熱量回收不合理等問題。2002年集團公司決定合成氨裝置擴產節能改造年產45萬噸,更加要求甲烷轉化既要滿足負荷增加的要求,又要實現最佳節能途徑。
從V-601來的工藝氣體,經原料氣預熱器W702加熱后加入中壓過熱蒸汽,進入CO預高溫變換爐,再通過配入500℃的中壓過熱蒸汽,進入甲烷蒸汽一段轉化爐C703,工藝氣經過廢熱鍋爐冷卻至350-360℃,在進入CO高溫變換爐,變換氣再通入鍋爐給水預熱器,水預熱器,溫度降至149℃,冷凝液分離后,氣體進入空氣冷卻器,溫度僅一步降至40℃,冷凝液繼續分離,氣體送往甲醇洗。
高溫變換和轉化用的中壓過熱蒸汽全部由本工號利用廢熱產生,供變換和轉化系統使用,過剩的蒸汽送至中壓蒸汽管網。
C703燃燒用燃料氣由燃料氣管網提供,助燃空氣由鼓風機提壓后經空氣預熱器預熱后送至爐頂燒嘴混合,在轉化爐內燃燒,離開輻射段的煙道氣溫度為930℃,經過蒸汽過熱后溫度降至690℃再經過蒸發器,原料氣預熱器W702和空氣預熱器后溫度降至200℃,經過煙道引風機送往煙囪放空。
3.1 W702析碳嚴重; 入本裝置原料氣中CO含量設計在13..85%,含量較高。為了防止在C703轉化管入口1米左右產生析碳增加阻力,流程設計原料氣在C702中進行CO預變換,先將CO降至<1%,然后再進入C703進行甲烷轉化。由于C702采用了高溫變換工藝,入口溫度設計370℃,而原料氣來氣溫度為100℃,故而必須先提溫后變換,流程設計原料氣首
先經過W702加熱到250℃,然后再配入500℃的中壓過熱蒸汽調整混合氣體溫度至370℃,在進入C702中進行CO變換。而W702出口實際操作中達350℃,此時歧化反應已非常明顯,( CO=C+CO2),生成的碳黑一部分在換熱器中形成掛壁影響換熱效果,其中大部分隨氣體進入C702床層,造成觸媒微孔堵塞,活性下降,阻力增加,從更換C702觸媒是發現有大量碳黑存在。
3.2 C703出口轉化器中CH4含量高:C703轉化設計出口CH4含量為6.25%,溫度為815℃,但實際操作與設計操作差距較大,由于燃料氣管網的熱值不穩定,控制難度大,轉化管超溫燒壞的現象時常發生,故而正常操作溫度只能維持在730-750℃,CH4含量10%左右,即使在這樣的條件下操作,紅管,亮斑,甚至漏管現象時有發生,而且轉化后的氣體重新返回低溫甲醇洗及液氮洗進行凈化分離,增加了分離能耗和壓縮功耗,節能改造很有必要。
3.3 C801出口CO含量高,它與C703出口CH4一樣,同樣增加了分離能耗和壓縮功耗。
3.4 煙道氣的出口溫度高,余熱浪費大。原設計煙道出口溫度200℃,實際只能控制在250℃左右,熱損大,余熱利用率低,造成能源浪費。
4.1 針對W702析碳嚴重的問題,確定了改造思路:C702預變爐由高溫變換改為低溫變換,變換后進入W702中,升溫進C703,C702采用軸徑向內件,降低系統壓差,出口CO含量小于0.1%。
4.2 新增純氧二段爐;在現有一段蒸汽轉化基礎上,針對C703出口CH4含量高,新增純氧二段C704,以降低轉化氣中甲烷含量至小于0.6%。
4.3 新增低變爐C802;為了降低CO,增加有效H2含量。在高變爐C801后新增低變爐C802,同樣采用軸徑向內件,降低系統壓差,出口CO為小于0.1%,降低了分離能耗和壓縮功耗。
4.4.1 原來W704Ⅰ/Ⅱ,W703,W702構造不變,改造后起用途分別為W704Ⅱ盤管改為混合原料氣過熱器,W704Ⅰ改作中壓蒸汽過熱器,W703用途不變,W702改為轉化器預熱器。
4.4.2 在W702與W701之間,新增一組W705中壓蒸汽過熱盤管,換熱面積為1750m2,回收熱量,降低煙氣溫度,為了減少占對流段的空間,采用了翅片管。
4.4.3 W701空氣預熱管由原來的列管結構改造為熱管結構形式,進一步降低了煙氣溫度。
4.5.1 新增了水解脫硫槽C701,目的是脫除甲烷氣中的微量有機硫和硫化物及其微量雜質。
4.5.2 C801高變爐結構改為軸徑向,減少了壓降。
4.5.3 新增了鍋爐給水預熱器W707,便于降低C801至C802的工藝氣入口溫度。
4.5.4 由于W706入口溫度提高,富產中壓蒸汽增加,特增設了一條外供中壓蒸汽管道。

通過以下對比,可以看出:
1) 系統負荷增加,提高了處理能力。系統出口CH4,CO含量降低了,增加了產量和效益。

表一 主要工藝參數設計指標對比
2) C703入口溫度由原來的410℃提高至432℃,降低了C703熱負荷,節省了燃料氣。
3) C703入口變換氣CO含量由原來的1%降至0.5%,進一步避免了C703轉化管入口1 m左右段發生析碳。
4) 余熱后移量減少,W710入口溫度由原來的171℃降至149℃,節能降耗。
5) 富產蒸汽量增加。
6) 煙道出口溫度大幅降低,節能降耗明顯。
自2005年7月恢復開車后,經過幾個月的實際運行檢驗,效果非常明顯,能耗顯著降低,確定能適應高負荷的運行需求,基本上達到了擴產改造的目的,但運行過程中,也暴露出一些問題,主要有:
一、W704Ⅰ出口中壓蒸汽超溫:在開車階段一段轉化升溫的后期,爐膛溫度到700℃左右,純氧二段爐C704未點火,廢鍋W706溫度較低,汽包產蒸汽量少,造成蒸汽過熱盤管W704Ⅱ嚴重超溫,為此利用機會,在W704Ⅱ入口管道內增加了鍋爐給水噴射器,避免了W704Ⅰ出口中壓蒸汽超溫,保證了設備的安全。
二、C702床層超溫。由于液氮洗工藝冷量平衡的需要,使得甲烷氣中的CO變化的幅度大,絕熱式低變爐不能適應期變化,不能適應生產需求,為此2006年5月大修時增加了等溫變換爐C702替換了原設備,滿足了液氮洗工序來氣中CO變化的影響,增加了裝置的安全指數。

表二 主要設備運行狀況:

表三 生產能力和質量指標:
總之,甲烷轉化裝置已接近滿負荷,出口CO達到設計值,CH4也達到設計值,煙道出口溫度有較大幅度降低,節能明顯,負荷增加后空冷器的溫度仍有所降低,也是節能,C701入口溫度提高,節省了燃料氣,系統壓差比設計值低0.12Mpa。
[1]王福生.甲烷催化部分氧化制合成氣催化劑研究.大慶石油學院,2005-03-15.
[2]井強山,方林霞,樓輝,鄭小明.甲烷臨氧催化轉化制合成氣研究進展.化工進展,2008-04-05.
[3]井強山,劉鵬,鄭小明.甲烷臨氧催化轉化制合成氣研究進展.化學通報,2008-09-15.
TQ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