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維軍
(會寧縣第二中學 甘肅 會寧 730700 )
帶電粒子在有界勻強磁場中運動,若其軌跡是一段圓弧,電磁學上則把這種運動稱為磁偏轉.磁偏轉問題是高考的熱點,可以很好地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分析綜合能力,特別是應用數學處理物理問題的能力,而其中極值(范圍)問題又是這類問題中的難點.
極值(范圍)的產生通常源于兩種情形:第一種,由帶電粒子進入磁場時速度大小(或粒子比荷)不確定所導致;第二種,由帶電粒子進入磁場時速度方向不確定所導致.要解決此類極值(范圍)問題,探尋臨界軌跡圓,確定臨界點是關鍵.對于第一種情形,可采用動態“縮放圓”的方法確定;對于第二種情形,可采用動態“旋轉圓”的方法確定.
下面筆者舉例說明在備考沖刺階段是如何引導學生增強解題質量,從而提高解題能力的.
【例題1】[天智達高考特快信息調研卷(二)T4 (07)]如圖1所示,在正三角形區域內存在著方向垂直于紙面向外、磁感應強度大小為B的勻強磁場,一個質量為m、電荷量為+q的帶電粒子(重力不計)從AB邊的中點O以速度v進入磁場,粒子進入磁場時的速度方向垂直于磁場且與AB邊的夾角為60°.若粒子能從AB邊穿出磁場,則粒子在磁場中運動的過程中,粒子到AB邊的最大距離為

圖1


解析:本題中帶電粒子進入磁場時速度方向是確定的,則粒子做圓周運動的軌跡圓圓心一定在垂直于初速度的射線上.為了找到臨界軌跡圓,確定臨界點,應讓粒子的速率逐漸變大,粒子運動的軌跡,即為半徑逐漸變大的一系列動態圓,相當于把軌跡圓逐漸放大,如圖2所示.從軌跡圓的動態縮放中就可以發現臨界軌跡圓,確定臨界點.

圖2
粒子進入磁場后發生磁偏轉,滿足粒子能從AB邊穿出磁場且在磁場中運動過程中,到AB邊有最大距離的臨界軌跡圓必與BC相切于D.設臨界半徑為R0,由幾何關系可得
代入
即可知選項B正確.


圖3
解析:此題只是將例1的初始條件改變,具體分析如圖4.解題的思路不變,如圖5.


圖4

圖5


圖6
解析:本題中粒子進入磁場時的速度大小是確定的,則所有粒子運動的軌道半徑相同.但粒子進入磁場時的速度方向發生改變,會發現粒子的圓心位置不同:所有粒子的圓心都在以入射點S為圓心、以軌道半徑為半徑的圓——“圓心圓”上.為了找到臨界軌跡圓,確定臨界點,應以圓心圓的不同位置為圓心畫出半徑相同的一系列動態圓,相當于把軌跡圓位置繞定點S旋轉,如圖7,從軌跡圓的動態旋轉中即可發現臨界軌跡圓,確定臨界點.

圖7
因α粒子帶正電,故軌跡圓應繞定點S沿逆時針方向旋轉.根據
代入數據解得
R=10 cm
可見
2R>l>R
為確定ab上被α粒子打中的區域的長度,先考慮N的右側,右側最遠點應是α粒子偏轉運動半個圓周后與ab相接的點P2(為軌跡圓的直徑與ab的交點),有
(1)
再考慮N左側最遠點.當軌跡圓逆時針旋轉到與ab相切時,則切點P1就是α粒子能打中的左側最遠點.為確定P1點的位置,可作與ab相距為R且平行于ab的直線cd,交圓心圓于Q,再過Q作ab的垂線,垂足即為P1,有
(2)
由(1)、(2)式得所求長度為



圖8
解析:分析可知該題符合第二種情形,如圖9所示.經過進一步作圖分析可知,當軌跡圓弧對應的弦長為d時有最短時間,如圖10,于是

圖9 圖10

圖11
【試題1】(2010年全國高考卷Ⅱ第26題)圖11中左邊有一對平行金屬板,兩板相距為d,電壓為U;兩板之間有勻強磁場,磁感應強度大小為B0,方向平行于板面并垂直于紙面朝里.圖11中右邊又有一邊長為a的正三角形區域EFG(EF邊與金屬板垂直),在此區域內及其邊界上也有勻強磁場,磁感應強度大小為B,方向垂直于紙面朝里.假設一系列電荷量為q的正離子沿平行于金屬板面、垂直于磁場的方向射入金屬板之間,沿同一方向射出金屬板之間的區域,并經EF邊中點H射入磁場區域.不計重力.
(1)已知這些離子中的離子甲到達磁場邊界EG后,從邊界EF穿出磁場,求離子甲的質量.

(3)若這些離子中的最輕離子的質量等于離子甲質量的一半,而離子乙的質量是最大的,問磁場邊界上什么區域內可能有離子到達?

圖12


(2)此時刻仍在磁場中的粒子的初速度方向與y軸正方向夾角的取值范圍;
(3)從粒子發射到全部粒子離開磁場所用的時間.
兵不在多而在精.解題就像游泳﹑滑冰、彈鋼琴,是一種實踐性技能,這種技能只有通過模仿和實踐才能學好.所以適量的解題是必要的.要通過量變引起質變,達到熟能生巧的境地.但解題也不是“多多益善”,這是因為編寫的題目可以千變萬化,高考題又幾乎都是原創題,靠死記硬背的“題海戰術”是不可能獲得高考成功的.要成功,關鍵在于教師要引導學生真正做到以下三點.
(1)“獨立”解題
解題時常得到“外援”的學生,一旦在考場中孤軍作戰時,就會感到力不從心、斗志缺失.所以平時解題時,尤其是遇到過去沒有遇到過的“生題”時,一定要樹立信心,克服“畏懼物理”的心理.要有“勇氣”,特別是要有“興趣”去研究它,不要輕易放棄也不要輕易求助于別人.即使在短時間內不能解決,仍要堅持“一定要靠自己去解決它”的頑強精神,慢慢地把問題解決,只有這樣在自己克服困難、刻苦鉆研的過程中,解題能力才能得到有效提高.
(2)要追求“真會”
把一道題做出來只是第一步.明白為什么這樣做是第二步.第三步是能把這個解法講得清楚.只有這三步都會了才是“真會”.真會做一道題比囫圇吞棗做幾十道題更有效.真會了就不怕題目千變萬化,就能以不變應萬變.
(3)注意“通性通法”不要過多追求“巧解巧法”
通性通法具有遷移性和應用性.通性通法解題顯得自然流暢,易于思考,也容易交流.而“巧解巧法”都是平時反復推敲,多方試探的結果,一般不具有遷移性,也許只是“妙手偶得之作”;這樣的“境界”往往可遇而不可求.所以平時的解題應以通性通法為根本方法,而不能反過來舍本逐末.當然,通法與技巧也是相對的,有的巧法不光能針對某個題目而是能針對某一類題目,那它也就成了一個通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