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本燕
河南省永城市精神病醫院,河南永城 476600
神經病理性疼痛是指周圍和(或)中樞神經系統、原發和(或)繼發性損害、功能障礙或短暫性紊亂所引起的疼痛[1]。神經病理性疼痛分為周圍性和中樞性兩種。筆者所在醫院2006年1月~2011年1月共收治神病理性疼痛患者86例,現報道如下。
2006年1月~2011年1月筆者所在醫院共收治確診為神經病理性疼痛患者86例,其中男40例,女46例,年齡16~76歲。周圍性神經病理性疼痛50例,中樞性神經病理性疼痛36例。
86例患者均采用藥物治療,并結合心理治療、理療、針灸以及康復治療。三叉神經疼應用卡馬西平,開始每次100 mg,1日2次,以后每日增加100 mg,直至疼痛消失,而后逐漸減量到每日200 mg,每日3次維持,皰疹后疼痛應用加巴噴丁300 mg。每晚口服,以后每晚增加300 mg,直至有效,最大不超過3600 mg。同時局部應用利多卡因。多發性周圍神經病應用加巴噴丁,用法同上。其他周圍性神經病給予曲馬多50~100 mg/次,每日3次,最大量不超過400 mg/d。中樞性疼痛給予阿米替林25~50 mg,每日1次,或加巴噴丁,劑量同上,效果不好者給予拉莫三嗪25 mg/次,每晚1次,連用兩周,以后50 mg/d,連用兩周,此后1~2周加量1次,直到最佳劑量,一般100~200 mg/d。
86例神經病理性疼痛的臨床類型見表1。

表1 神經病理性疼痛的臨床類型
86例患者治療痊愈68例,占79.1%;有效13例,占15.1%;2例頑固性三叉神經痛和1例舌咽神經痛轉上級醫院介入治療;另2例自動出院。以上治療除個別患者出現嗜睡、頭暈外,未發現其他明顯副作用。
神經病理性疼痛為各種各樣的中樞神經系統疾病和周圍神經系統疾病所致,據國外調查,神經病理性疼痛在人群中的患病率高達2%~3%[2]。其病因復雜,主要依據詳細的病史詢問、全面細致的體格檢查來綜合分析。神經病理性疼痛可分為自發性和誘發性疼痛,臨床上較常見的類型有三叉神經痛、創傷后神經痛、化療引起的多發性神經病、腫瘤壓迫或浸潤神經、皰疹后疼痛、舌咽神經痛、灑精性多發性神經病、幻肢痛、肋間神經痛、坐骨神經痛等周圍性病理性神經痛。中樞性病理性疼痛有卒中后疼痛、壓迫性脊髓病、帕金森病相關性疼痛、缺血脊髓病、多發性硬化相關性疼痛等。神經病理性疼痛其疼痛劇烈,大多為慢性,且常對一般止痛藥無效,臨床治療有一定的困難。
神經病理性疼痛的治療,應首先查明病因,應用藥物,結合理療、針灸、心理治療以及康復治療等綜合措施。一般情況下用卡馬西平、加巴噴丁、曲馬多、阿米替林等治療,取得了滿意效果,其中加巴噴丁應用最廣。加巴噴丁是新型抗癲痛藥,但最近研究發現,加巴噴丁可用于治療神經病理性疼痛,并且確定為治療帶狀皰疹后神經痛的一線藥物[3-4]。它通過增加氨基丁酸復合物,非N-甲基-D-三門冬氨酸受體拮抗作用及抑制電壓依賴型Ca2+通道α2δ亞群活性而發生綜合作用,達到治療目的。其療效肯定,而且副作用發生率低,是治療神經病理性疼痛的理想藥物,值得推廣應用。
總之,神經病理性疼痛的診斷和治療方面還存在許多未解決的問題,但已受到生理學家、心理學家、醫學專家的關注,對其認識已有了巨大的變革和發展,通過努力,人類一定能夠戰勝神經病理性疼痛。
[1] 神經病理性疼痛專家組. 神經病理性疼痛診治專家共識[J]. 中華內科雜志,2009,48(6):526.
[2] 韓濟生. 關注神經病理性疼痛[J]. 中華內科雜志,2009,48(6):445.
[3] 孫弦,周盛年,孫躍東. 加巴噴丁治療神經痛的研究進展[J]. 中華內科雜志,2009,48(6):524.
[4] 胡洪濤. 加巴噴丁治療原發性三叉神經痛的療效觀察[J]. 中國當代醫藥,2010,17(3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