郟雪峰
江蘇省昆山市中醫院耳鼻咽喉科,江蘇昆山215300
鼻竇黏膜與鼻腔黏膜相連續,每當急性鼻炎或慢性鼻炎急性發作,影響鼻竇腔的通氣和引流而致鼻竇炎[1]。當前功能性內窺鏡手術(FESS)治療慢性鼻竇炎療效確切,但仍有術后容易復發的問題。2006年1月~2009年12月筆者所在醫院開展FESS結合中藥治療鼻竇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選取2006年1月~2009年12月筆者所在醫院收治的124例患者,所有患者均經CT和內窺鏡檢查明確診斷,具有FESS的適應癥。隨機分為觀察組(內窺鏡聯合中藥治療組)和對照組(內窺鏡治療組)各62例。觀察組62例中男39例,女23例;年齡12~69歲,平均(24.8±4.6)歲;病程7個月~13年,平均(4.6±3.2)年。對照組62例中男36例,女26例;年齡14~65歲,平均(25.1±4.7)歲;病程8個月~14年,平均(4.8±3.6)年。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等各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1 對照組 ①患者仰臥位,采用全身麻醉,麻醉吸入劑的計量和類型根據患者具體情況決定;②鉤突、嗅裂處局部注射2%利多卡因+1:100000腎上腺素,同時用地卡因加腎上腺素棉片麻醉總鼻道、中、下鼻道;③參照Messerklinger術式,切除鉤突、篩泡,摘除息肉,依次開放前篩、后篩,擴大上頜竇、額竇或蝶竇的自然開口;④同時針對下鼻甲肥厚、鼻中隔偏曲、泡狀中甲等予以相應處理。要求:鼻中隔居中,鼻腔通暢,各鼻道通暢及各竇口引流通暢;⑤手術結束,藻酸鈣填塞。術后患者均在內鏡下定期換藥,使鼻腔結構盡量達到正常化。
1.2.2 觀察組 在對照組進行內窺鏡手術治療的基礎上加用中藥口服,選用自擬通鼻止痛湯:黃芩15 g,川芎10 g,辛夷6 g,薄荷 6 g,赤芍 12 g,石膏 15 g,白芷 6 g,連翹 12 g,金銀花 15 g,淡竹葉10 g,桔梗6 g,梔子12 g,龍膽草6 g,甘草3 g。1劑/d,水煎服,分早晚2次服用,連續服用4周。
痊愈:鼻塞、頭痛等臨床癥狀消失,鼻黏膜充血腫脹等體征消失,隨訪6個月未復發,CT檢查恢復正常;顯效:鼻塞、頭痛等臨床癥狀基本消失,鼻黏膜充血腫脹等體征基本消失,隨訪6個月未復發,CT檢查基本恢復正常;有效:臨床癥狀及體征均有所好轉,CT檢查見水腫、肥厚等較前有所好轉;無效:臨床癥狀、體征及CT檢查基本無改善甚至加重。
采用SPSS16.0進行統計學分析,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采用秩和檢驗,以P<0.01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治療的臨床效果比較 觀察組痊愈37例,顯效22例,有效3例,對照組痊愈21例,顯效25例,有效16例。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n(%)]
鼻竇炎在臨床上較為常見,尤其多發于青少年[2]。對于體弱或重癥鼻竇炎患者,可繼發其他疾病[3],如引起關節炎、心臟病、腎炎等,還可并發呼吸道疾病,如氣管炎、支氣管擴張等。鼻竇炎也可以引起中耳炎,引發顱內并發癥等,所以鼻竇炎需要重視,及時診斷和治療。臨床上對于保守藥物治療無效的鼻竇炎患者常需要進行內窺鏡手術治療,近年來內窺鏡治療鼻竇炎的技術已經愈趨成熟,臨床效果已經得到證實,但仍有部分患者在術后半年內甚至更短時間引起復發,再次行手術治療效果也不盡理想[4],為此筆者所在醫院采用內窺鏡聯合中藥的方法進行鼻竇炎的治療,取得了較為理想的效果。觀察組總體療效優于對照組(P <0.05),可見,中藥治療具有提高治療效果,降低術后復發率的作用,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1] 王國軍,李平.圍手術期中藥沖洗對鼻內鏡手術療效影響的觀察[J].四川醫學,2009,30(12):1906-1908.
[2] 曹小華,張志華.經鼻內窺鏡鼻竇手術268例[J].中國現代醫生,2009,18(34):21-23.
[3] 王朝山,孔繁勇.鼻內窺鏡手術治療慢性鼻竇炎356例臨床觀察[J].中日友好醫院學報,2009,12(5):291-292.
[4] 朱富高,張輝,張念凱,等.中藥萍芷片對鼻息肉組織中炎性細胞細胞侵潤的影響[J].臨床耳鼻咽喉科雜志,2003,17(8):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