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針對近日網上熱炒的“電網暴利導致電荒”的說法,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外聯部負責人張海洋表示,電網收入只占行業的28%,電網企業的凈資產收益率僅4.5%遠低于工業企業平均水平,不存在暴利之說。目前造成“電荒”的直接推手是煤電關系不順,真正原因在于電力發展方式沒有轉變,跨區輸電能力不足。
張海洋表示,目前國內一度電的價格中,62%給了發電廠,政府性基金及附加6%,輸電損耗4%,剩下28%左右屬于電網企業。2008年8月為緩解因煤炭價格上漲引發的火電虧損,國家決定單邊提高火電上網電價2分錢,由于金融危機影響,銷售電價一直到2009年11月才相應調整,導致電網2009年增加購電成本支出超過500億元,連續兩年電網企業電力主營業務出現嚴重虧損。直到2010年銷售電價調整,電網企業才實現扭虧為盈。2010年國家電網公司的電力主營業務利潤約260億元,總資產報酬率3.6%,遠低于我國工業企業平均水平,是典型的政策性的微利企業。
在4月22日舉行的智能電網及特高壓論壇上,國網能源研究院權威專家表示,國家電網“十二五”期間將投資約2.55萬億元用于電網建設,其中將有5000億元用于特高壓電網線路的投資,5000億元用于配電網線路的投資,另外約1.55萬億元用于其它電壓等級的電網線路投資。
而在“十一五”期間,國網用于電網投資的額度僅為1.5萬億元,“十二五”電網投資額同比提升了68%,電網建設的“加碼”將帶動特高壓及智能電網相關設備市場的大幅提升。
對于特高壓規劃,“十二五”期間,國家電網將圍繞華北、華中、華東負荷中心,建成“三華”同步電網,形成以“三華”為受端,以西北750kV、東北500kV電網為堅強送端的三大同步電網。到2015年,“三華”特高壓同步電網將建成“三縱三橫”網架結構。建成投產13條直流輸電工程。
多位院士在4月25日舉行的“中國電力發展和技術創新院士論壇”上描繪智能電網未來愿景,稱智能電網將催生新的技術和商業模式,在帶來產業革命的同時,創造30-50倍于互聯網的市場空間,中國智能電網變革需要50年。
24名兩院院士今日參加“中國電力發展和技術創新院士論壇”并作演講,展望中國電力技術發展趨勢。中國工程院院士余貽鑫在此間發表了題為《智能電網的基本理念》的主旨報告。他認為,智能電網將把一個集中式的、生產者控制的電網,轉變成大量分布式輔助較少集中式的和與更多的消費者互動的電網。
據悉,美國電科院預計,目前至2030年美國將投入3380-4760億美元用于實現智能電網,而預計將實現的效益高達1.3-2萬億美元。
“我國需要50年實現當前的二代電網向第三代電網過渡。”中國科學院院士周孝信則把可再生能源的大規模利用和智能化認為是第三代電網的兩大特征。他透露,中國工程院起草的《能源2050》報告預測,2050年中國風能、太陽能、核能等清潔能源將占整個能源的48%。我國將建成一個覆蓋城鄉的能源電力信息綜合服務體系。
國家能源局4月14日發布3月份用電數據,3月份全社會用電量3888億k W·h,同比增長13.41%。1-3月份,全社會用電量累計10911億k W·h,同比增長12.72%。從分類看,第一產業用電量195億k W·h,增長3.16%,第二產業8025億k W·h,增長12.31%,第三產業1236億k W·h,增長15.51%;城鄉居民生活1456億k W·h,增長14.08%。
此外,電源建設方面火電仍舊優勢明顯。前三個月全國電源新增生產能力(正式投產)1379萬k W,其中水電123萬k W,火電1001萬k W,而電源基本建設的投資完成額共612億元,其中水電155億元,火電207億元,核電為152億元。

在近日召開的中國電器工業協會四屆二次理事會上,施耐德電氣全球高級副總裁,中國區總裁朱海正式當選為中國電器工業協會副會長,成為該協會唯一一家來自外資企業的協會管理人員。這一當選不僅是國內工業行業對施耐德電氣全球能效管理專家行業領先地位的高度認可,也反映了施耐德電氣作為外資企業,在中國倡導“包容性發展”的背景下,積極參與當今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堅實進程。
施耐德電氣中國區總裁朱海表示:“中國經濟的騰飛給予了外資企業前所未有的發展機會。電器工業協會是我國電器工業領域最具權威性的交流平臺,它在政府與會員企業、行業企業及國內外用戶之間發揮著橋梁及紐帶的作用,施耐德電氣向來重視行業協會的發展及參與,也非常珍惜協會會員對我們的認可及此次更緊密合作的機會。施耐德電氣將不遺余力,積極推動行業的各項工作,促進自身和中國行業主管領導單位,行業標準委員會以及中國企業之間的交流,共同為中國以推動能效發展為核心的電器工業產業變革做出自己的貢獻。”
朱海作為施耐德電氣進入中國20多年來的首位本土籍總裁,對于中國市場有著深刻的洞察,此次中國電器工業協會副會長一職,經由民政部及協會主管單位的層層審核,最終成功當選。目前,施耐德電氣正在實現加速從單一的產品供應商向一體化的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的轉型,同時更加全面地加入行業標準制修訂,參與行業管理工作中,在中國電器工業發展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日前,上海電氣、東方電氣、中國一重等10家裝備制造集團在北京與國家核電技術公司簽訂了AP1000三代核電技術轉讓分許可協議。A P 1000三代核電代表了當今世界最先進最安全的核電水平。此次簽約標志著我國引進的A P 1000核電技術的分許可工作全面展開,也體現上海電氣作為國內骨干裝備制造企業正式獲得了A P 1000反應堆主泵、反應堆壓力容器、蒸發器、爆破閥等核島15項關鍵設備的設計和制造等相關技術的使用權。據悉,目前,AP1000技術引進工作總體進展順利,34個技轉任務全部打開,技術文件和軟件交付已完成約80%,技轉培訓和技術服務完成約50%,對外支付完成約50%。合同執行進度基本滿足了三代核電技術依托項目建設及關鍵設備國產化的要求。
ABB舉辦的“ABB自動化世界”活動于5月11日至12日在北京舉行。作為A B B北亞和中國區最大年度活動之一,2011年“ABB自動化世界”以“能源效率與可再生能源”為主題,活動旨在傳播自動化與運動控制技術知識,幫助參會企業實現增效節能,并合理利用可再生能源。活動期間還推出了100多場技術講座,以幫助客戶了解ABB最新自動化技術,同時客戶還有機會在現場與A B B專家進行交流。
ABB集團執行委員會成員,ABB離散自動化與運動控制業務部負責人史畢福在活動中表示:“A B B近年來參與了多項可再生能源重點工程建設,積極致力于可再生能源利用與發展。未來,A B B將會繼續在該領域為客戶提供先進技術和增值服務。”
ABB在中國可再生能源領域扮演著重要角色。ABB離散自動化及運動控制業務部北亞區及中國負責人羅森說:“A B B致力于中國可再生能源領域的發展,積極參與了中國水能、風能、電動車充電等領域多個重點項目的建設。”
2010年,ABB參與了中國“西電東送”工程中的多個重點水電站項目建設。同時,A B B還積極參與了多個大型風電項目建設,例如:A B B為號稱“風電三峽”的酒泉風電場、江蘇沿海風電場、蒙東風電場、張北風電場以及中國第一個海上風電場——上海東海大橋海上風電場提供了變頻器設備。此外,A B B還積極參與了中國最大的電動汽車充電站——深圳市大運中心電動汽車充電站建設。

日前,中國西電集團旗下的西電套管公司自主研制一項干式直流套管產品,通過國家級鑒定,填補了國內空白。據了解,對這一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鑒定委員會認為,在設計方法、制造工藝等關鍵技術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實現了直流套管的國產化。
長期以來,中國直流工程使用的直流套管全部依賴進口。而依托與西安交通大學合作,中國西電聯合攻關,實現了換流變套管關鍵技術創新。
中國西電自主研發的另3項電力電子產品,技術水平達到國際領先,并已成功應用于三峽等國家重點工程,也同時獲得了國家級鑒定。
中國西電近日與四川省電力公司及江蘇省電力公司分別簽署了錦屏-蘇南±800k V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的設備供貨合同,合同金額合計約為14.8億元,合同總金額約占公司2010年營業收入的11.5%。公告稱,合同涉及的產品包括換流變壓器、換流閥等設備,并將于2013年1月前完成全部交貨。
4月16日,阿爾斯通基金會攜手北京綠化基金會與門頭溝區綠化辦,共同發起主題為“同建綠色北京 共享生態文明”的植樹綠化活動,在門頭溝區種植2011棵樹木,建立“阿爾斯通環保生態林”。阿爾斯通基金會為該項目捐資2萬歐元,旨在提升北京周邊的生態環境,提高環境質量,推動該地區可持續發展。活動得到了北京綠化基金會及門頭溝區綠化辦等相關單位的大力協助。
阿爾斯通基金會負責人兼企業社會責任項目總監趙多梅(Dominique Jaoul)表示:“在廣大員工的全身心投入之下,‘阿爾斯通環保生態林’項目充分體現了阿爾斯通作為負責任的企業公民時刻身體力行,將環保理念與清潔解決方案投入到切實的行動中。”
北京綠化基金會林向義理事長高度評價了該項目:稱該項目體現了阿爾斯通踐行哥本哈根會議精神,節能減排,植樹造林,應對氣候變化的行動和決心,將會為進一步改善北京環境增綠添彩。這片生態林作為一個紐帶,將進一步加深北京綠化基金會和阿爾斯通基金會之間的友誼。
此次的“阿爾斯通環保生態林”項目是阿爾斯通基金會在中國資助的又一新項目,由北重阿爾斯通(北京)電氣裝備有限公司(簡稱北重阿爾斯通)提議。作為阿爾斯通全球重要的生產基地,北重阿爾斯通面向中國市場和國際市場,從事阿爾斯通汽輪機和汽輪發電機的設計與制造,是中國北方地區第一個制造60萬千瓦亞臨界、超臨界、超超臨界汽輪機及發電機組的廠商。
東方電氣集團近日與伊朗FARAB公司正式簽署了Daryan水電項目3臺77.8MV A發電機及勵磁系統供貨合同。這是東方電氣繼1995年簽訂伊朗ARAK火電項目后,成功簽約的第二個伊朗電站項目,也是東方電氣在伊朗的第一個水電項目合同。
據東方電氣相關負責人介紹,此次簽約,還嘗試了以人民幣進行合同結算方式,為開拓國際市場探索了一種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