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艷萍,趙建華,孫倩雯,方向延,祁位星
(佛山市順德區桂洲醫院康復科,廣州佛山528305)
腦卒中后抑郁癥(PSD)對腦卒中患者有明顯的負面影響。相關研究發現,PSD的發病率約有25%~79%[1]。臨床主要表現為焦慮、易激惹、抑郁、悲哀、絕望、郁悶、淡漠、失眠等,不僅給患者生活質量造成嚴重影響,也破壞了正常的睡眠調節機制,引起睡眠障礙,阻礙了患者神經功能的進一步康復。目前臨床上應用電針輔助治療PSD雖已得到公認[2],但關于共鳴火花治療對PSD治療效應研究甚少。筆者使用共鳴火花結合電針、心理疏導治療腦卒中后抑郁患者取得了較好療效,報告如下。
選擇2006年5月至2008年5月在佛山市順德區桂洲醫院住院的PSD患者68例,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治療組及對照組,每組34例。治療組中男23例,女11例,年齡45~74歲,病程4周~3個月,腦出血10例,腦梗死24例。對照組中男20例,女14例,年齡46~75歲,病程4周~3個月,腦出血12例,腦梗死22例。所有患者PSD診斷均合下列入選標準:1)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中關于腦器質性抑郁障礙的診斷標準[3]。2)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評分≥21分。對所有患者給予神經系統體格檢查及頭部CT或(和)MRI檢查,排除功能性精神障礙、內源性抑郁癥、精神活性物質及成癮物質所致抑郁,并剔除合并全身嚴重疾病,伴有癡呆、失語及既往有抑郁病史者。2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1 對照組方法
1)一般藥物治療:口服鹽酸氟西汀,每次20 mg,每日1次。2)電針治療:取百會、印堂、神庭、內關、神門、太溪、三陰交、心俞、腎俞等穴,每次選3~4穴,連接G6805型電針治療儀,應用脈沖電流,連接疏密波,刺激強度以患者耐受為度,每日1次,每次30 min。3)心理疏導:對患者及家屬講明中風發病后的病情發展和治療過程,個別聽取患者的傾訴,在取得患者信任與合作的基礎上啟發患者充分認識病情變化對病情的影響,說明疾病轉歸及康復過程,鼓勵疏導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減輕負性情緒對疾病的影響。由專業康復住院醫師進行疏導,每日1次,每次20 min。
1.2.2 治療組方法
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加用共鳴火花治療,采用日本產共鳴火花治療儀。該治療儀為松弛高壓脈沖發生器和可更換空氣玻璃梳狀電極,輸出強度為1 mA。使用中等劑量(電極離開體表1~2 mm),至頭部頂中線、額中線、顳前線、顳后線緣前發際向后發際作直線緩慢移動。治療時間每次5 min,每日1次。
于治療前,治療后第2、4周對2組患者進行HAMD評分[4],同時采用Barthel指數評定2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動改變情況。
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組治療前后HAMD評分及Barthel指數比較見表1。
表1 2組患者治療前后HAMD評分及Barthel指數比較±s,分

表1 2組患者治療前后HAMD評分及Barthel指數比較±s,分
△P<0.05,#P<0.01與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比較。
組別nHAMD評分治療前治療2周后治療4周后Barthel指數治療前治療2周后治療4周后對照組3420.5±4.717.9±4.7△11.1±3.5△59.8±21.965.2±18.5△73.1±18.9△治療組3419.6±4.513.6±4.1*#8.2±3.2*#61.6±20.572.1±19.1*#76.8±17.6*#
PSD是一種常見的腦血管病并發癥,患者常因情緒低落、思維遲緩、睡眠障礙和精神運動性抑制不能配合康復治療,導致其神經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動能力恢復較差。有統計表明,抑郁癥發生在腦血管病變急性期,也可發生在卒中后3~6個月[5]。其發病機制目前主要有以下觀點:1)反應性機制學說,即患者家庭、社會、生理等方面的多種影響導致其生理及心理功能平衡失調,從而產生情緒反應。2)生物學機制學說,即腦卒中可以造成相關神經細胞的丟失或遞質分泌的異常,破壞了正常睡眠調整機制的完整性,引起睡眠障礙。睡眠障礙可以表現為入睡困難、易醒、早睡和醒后再入睡困難。由于夜間睡眠時間減少和睡眠質量下降,患者日間嗜睡,有程度不等的不適感、焦慮、緊張、不安或壓抑感,嚴重者有心率加快、體溫升高、周圍血管收縮等自主神經癥狀[6]。
電針治療改善微循環,及時有效地促進腦表面的側支代償功能,提高SOD活性,減輕腦細胞損傷,減輕鈣離子細胞內流等[5]。良好的心理治療能喚起患者的積極情緒,發揮正常心理防御機制,改善和消除抑郁癥狀,使其自主配合治療促神經功能的康復。
共鳴火花是應用火花放電產生高頻電振蕩,并借共振和升壓電路獲得高電壓、低電流強度、斷續、減幅的高頻電流,通過特殊電極作用人體,經皮膚軸突反射,周圍神經粗纖維的興奮,以達到改善和恢復被刺激神經組織功能的目的。共鳴火花具有鎮靜作用。科學實驗證明,人體皮膚表面存在導電量較高(電阻值較低)的“良導點”或高電位的“活動點”,這些點的分布大體上與經穴的分布相一致[7]。腦為元神之俯,督脈入絡腦,火花刺激顳前線、顳后線三焦經諸穴,有寧心安神、清心除煩的作用。頭部進行共鳴火花治療,對PSD有一定效果。對嚴重者可用金屬電極強刺激治療。
本研究結果顯示,共鳴火花結合電針、心理疏導治療PSD的療效明顯優于電針結合心理疏導治療。
[1] 彭慧淵,譚吉林.腦卒中后抑郁癥[J].中華物理醫學與康復雜志,2007,29(5):358-359.
[2] 龍潔,劉永珍,蔡焯基,等.卒中后抑郁狀態的發生率及相關因素研究[J].中華神經科雜志,2001,34(2):145-148.
[3] 中華醫學會精神分會.中國精神障礙與分類診斷標準[M].3版.濟南:山東科技出版社,2001:87-88.
[4] 江紅,溫新義,史庭慧,等.電針刺激治療腔隙性腦梗死后抑郁狀態的療效觀察[J].中華物理醫學與康復雜志,2006,28(12):807-809.
[5] 王新志,韓群英,陳賀華.中華實用中風病大全[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6:12.
[6] 吳江.神經病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8:374-377.[7] 王君才.針灸治療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