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佳
心肌梗死是指急性、持續性缺血、缺氧(冠狀動脈功能不全)所引起的心肌壞死。臨床上多有劇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休息及硝酸酯類藥物不能完全緩解,伴白細胞增高、發熱、血沉加快,血清心肌酶活性增高及進行性心電圖變化,可并發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等合并癥,常可危及生命。
1.1 休息 保證絕對臥床休息,各項必要的醫療護理工作要集中一次做完,盡量減少患者心臟負擔。可給患者做適當的被動活動及肌肉按摩,以促進血液循環,防止靜脈血栓形成和肌萎縮。發病第2~3周,病情趨向穩定,心肌壞死部分逐漸機化,可讓患者逐步坐起,開始床上活動。發病第4周,可開始床邊活動。嚴密監測:嚴密監測心律、呼吸、血壓,每小時記錄1次,每4小時測量體溫1次,必要時描記心電圖,并詳細記錄入量。如無并發癥,3天后,患者可出監護室,轉至病房。
1.2 心理護理 部分患者精神緊張,顧慮較多,或者麻痹大意。這就要求我們做好心理護理,解除其思想顧慮,使其正確對待疾病,配合治療。
1.3 飲食護理 宜進低脂、低膽固醇、清淡易消化的膳食,少食多餐,避免飽食及食用有刺激性的辛辣食物或發酵食物,以減少便秘和腹脹。保持大便通暢:患者由于胃腸蠕動減慢及排便習慣的改變,易形成便秘,如排便時用力不當,可使心臟耗氧量增加,促進心肌缺氧,有導致心臟驟停的危險。故應設法保持患者每日排便,如3天未便,則應給予緩瀉劑或開塞露,小劑量灌腸等。
1.4 給氧 氧吸入可改善心肌缺氧狀況、減輕心絞痛,并可避免梗死面積擴大。可用鼻導管或鼻塞持續給氧3~7 d,流量以3~6 L/min為宜。注意保持鼻導管通暢,每24小時更換1次。
1.5 止痛 待續劇烈的疼痛說明心肌缺氧嚴重,病情尚在進展,常可導致嚴重的心律失常、休克或心衰,故應及時采取措施止痛,可選用鎮痛藥物如杜冷丁、罌粟緘、鹽酸嗎啡等,亦可給予鎮定劑如安定等。使用止痛藥物時,要注意適量,防止循環、呼吸的抑制。
2.1 心源性休克 ①嚴密觀察血壓、脈搏,視病情每隔半小時或1小時測量1次。或收縮壓下降到<80 mm Hg,脈壓<20 mm Hg,要立即報告醫生,迅速給予處理。若患者原為高血壓,當血壓數值下降20%以上,也應考慮休克的可能;②要結合臨床密切觀察患者的全身情況,特別是末梢循環情況,如面色蒼白、四肢發涼、神智淡漠、煩躁不安、皮膚濕冷、出汗、脈搏細速、口渴、尿少等。若出現上述周圍循環衰竭的表現,即使血壓不太低,也應按休克處理;③建立靜脈通道,緩慢滴注5%-10%葡萄糖,以便隨時根據病情用藥。在使用升壓藥物時,要有計劃的選擇血管,牢固固定針頭,以防藥液外漏。發現藥液外漏時,應及時更換輸液部位。輸液時應密切觀察升壓藥的濃度和速度。必要時,協助醫生做中心靜脈壓測定。可根據中心靜脈壓的高低補充血液容量;④密切觀察尿量。若每小時尿量小于30 ml,則可根據中心靜脈壓的測定,酌情補充血容量,糾正休克,對少尿患者,應特別注意保持電解質平衡,并詳細記錄出入量;⑤心源性休克患者的動靜脈血氧含量明顯降低,為改善心臟功能及解除腦、肝、腎等重要臟器的乏氧癥,應及時給氧。必要時做血氣分析;⑥對疼痛、煩躁不安的護理,要及時按醫囑給予止痛與鎮靜藥,以緩解疼痛,減少緊張,避免休克加重;⑦休克患者因外周循環不佳,出汗較多,皮膚潮濕,故應注意加強預防褥瘡。
2.2 急性左心衰竭 應注意發生心力衰竭的誘因,如輸液過快、過多、合并感染、心律失常、大便用力及精神激動。并發急性左心衰竭的患者,有早期肺水腫的臨床表現。肺動脈壓升高患者,肺底殼出現細濕羅音。發現上述情況時,應及時與醫生聯系,迅速處理。①立即抬高床頭,呈坐立或半坐立,并使其下肢下垂,以減少靜脈回心血量。備好強心利尿劑、血管擴張劑及其他搶救藥物。注射洋地黃制劑時要慎重,在視波監測下進行,注意觀察心律和心率的變化。應用利尿劑時要準確記錄出入量,注意保持電解質平衡;②為糾正低血氧癥,緩解呼吸困難,減少肺泡內液體滲出,應給患者吸氧,為使肺水腫患者的泡沫狀痰易于咳出,應在氧氣濕化瓶內放50%酒精。
2.3 心律失常 ①嚴密觀察心律和心率變化,必要是描記心電圖。心律失常按其嚴重程度,可分為三類:A一般心律失常:包括偶然出現的房性、室性、交界性期前收縮,不需特殊處理,但需密切觀察;B應給予恰當治療心律失常:包括室性期前收縮(>5次/min)、心房纖顫、心房撲動、室上性心動過速、竇性心動過緩(<60次/min)、I度房室傳導阻滯、II度房室傳導阻滯(I型);C嚴重心律失常:包括室性期前收縮呈二聯律、多源性室性早搏或連續出現2個以上室性早搏R波落T波上、室性心動過速,室顫、II度房室傳導阻滯(I型)III度房室傳導阻滯、室性早搏心律等。在監測中,若心律發生上述變化時,應立即報告醫生,給予及時處理;②準備好各種抗心律失常的藥物,隨時做好除顫及起搏的準備。如患者出現室顫、心搏驟停或猝死,應采取以下幾步措施:A心前區捶擊:即用緊握之拳敏捷而有力地捶擊患者心前區。B除顫:出現室顫應立即給予功率300~400W除顫,同時準備胸外心臟按壓。除顫電極板必須緊貼患者胸壁皮膚,防止火花放電引起燒傷。多次除顫時,應注意變換位置。C胸外心臟按壓:任何搶救措施均不能影響胸外心臟按壓的操作。操作方法必須正確即將一只手的手掌壓在患者胸骨的下半部分,另一只手壓在前只手的手背上,雙手手指均應離開擠壓部位。否則,雙手全部平壓,則心前區被擠壓的范圍太大,可能導致肋骨骨折和器官裂傷。擠壓時應壓迫肋骨使之下陷1.5~2英寸,每分鐘擠壓60~70次。每次下壓及放松動作均應迅速,各約1/2秒。D開放氣道:猝死一旦發生,應立即撤去枕頭,使患者頭部后仰,保持呼吸道通暢。迅速給予口對口呼吸或用簡易面罩呼吸器,并加壓給氧。人工呼吸必須心臟擠壓同步,且同時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