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華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變,糖尿病的發病率日益增多。糖尿病(DM)為慢性終身疾病,嚴重危害患者的身體健康,影響其生活質量,也給家庭帶來了極大的痛苦。糖尿患者住院治療和護理的時間畢竟是很有限的,而漫長的時間是在院外,從這個意義上說,良好的家庭護理對糖尿患者控制病情,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糖尿病的護理應該走向社會,深入家庭。鼓勵患者及家屬參與糖尿病的管理,共同做好患者的家庭護理。糖尿病患者的家庭護理應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指導。
40歲之后發病的糖尿患者,起病常很隱匿,易被患者所忽視而長期未能明確診斷、獲得早期治療。護理人員有責任幫助患者早期發現疾病及時住院治療。日常生活中就需要我們有一定醫學知識的人去指導患者,使患者能及早發現疾病、及時治療。
飲食治療是糖尿病患者最重要的基礎治療措施,在飲食控制中家屬的支持非常重要。飲食應以合理控制總熱量為首要原則,定時定量以低糖,低脂飲食為主,根據年齡、性別、體重及勞動強度制定熱量數。成人休息者每天25~30 kc/kg,輕體力勞動每天30~35 kc/kg,中體力勞動每天35~40 kc/kg,重體力勞動每天40 kc/kg以上;兒童、孕婦、哺乳、營養不良、消耗性疾病者酌情增加,肥胖者酌減。食物成分中的脂肪占總熱量的30%,來源于肉類、食用油;蛋白質占總熱量的12% ~15%,來源于瘦肉、蛋、植物蛋白;碳水化合物約占50%~60%,來源于米飯、面食等。患者三餐分配根據上述食物熱量折算為食譜,三餐分配一般為1/5,2/5,2/5,三餐成分應該均勻,葷素搭配合理,進食時間及量應嚴格固定,這樣有利于防止血糖波動過大。當患者使用胰島素治療時,為了防止低血糖的發生,可在兩餐之間及睡前加餐,加餐量是從三餐主食中減下的1/3量。同時飲食應清淡,高纖維素,做到不吸煙不喝酒。
由于本病病程長,難治愈、同樣會給患者帶來極大的精神負擔。特別是患者難以忍受長期、嚴格的飲食控制,許多美味佳肴只能看不能吃,時間一長就難以忍受。有的患者便自暴自棄,認為人生一世美美吃幾天死也瞑目了。遇到這種情況,應采取以下措施:一是耐心而細致地做患者的思想工作,使他們逐漸扭轉悲觀情緒;另一方面指導他們正確地進行飲食治療實行“嚴格控制主食,適當增加副食,蔬菜基本不限”的原則,這祥,既要他們吃飽,又要吃好。第三是有意無意地監督他們,發現飲食不當時,就善意地批評他們,這樣就逐漸地培養了他們控制飲食的自覺性。同時,不可忽視家屬的工作,要求家屬理解患者,從各方面幫助患者,使患者感受到家庭的溫暖,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胰島素抵抗是糖尿病發生的重要機制已成為共識,許多研究證明胰島素敏感性與血糖控制有關,血糖控制越好,胰島素敏感性越高。因此,降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是糖尿病患者治療的關鍵,只有這樣才能減緩糖尿病的發展,延遲并發癥的發生。教育患者和家屬讓其知道監測血糖的重要性。自我檢測血糖是進行糖尿病管理的有效工具,是糖尿病綜合治療方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教會患者正確注射胰島素,注射部位常選擇上臂三角肌、前臂外側、大腿外側方、腹部,用1 ml注射器抽取藥液以保證劑量準確,注射前用75%酒精消毒,針尖與皮膚呈45°角皮下注射,推完藥液停留10秒,注射完畢后用干棉簽按壓片刻,防止液體溢出降低藥效。注意事項:①胰島素不能冰凍,避免溫度過低或過高(不宜<2℃或>28℃),不能劇烈晃動,用前輕輕搖勻;②注射時間及劑量要準確,注射后20~30 min應進食,避免發生低血糖;③短效和長效胰島素混合使用時應先抽短效,再抽長效,不可顛倒,以防長效胰島素混入短效內發生反應影響藥效;④經常更換注射部位,以防注射部位產生硬結吸收不良,影響藥物的療效。
注意觀察患肢皮膚色澤、溫濕度及有無皮損、水腫、疼痛、感覺異常等。每晚用溫水泡腳,以不燙為度,因糖尿病神經病變導致末梢神經功能降低,痛、溫覺減退,故保持洗腳水溫度適宜尤為重要。不使用刺激性強的肥皂或洗滌劑。每次浸泡時間不超過10 min并避免用力搓揉,以防擦傷皮膚。
適當有規律的活動是治療糖尿病的一種重要手段,向患者及家屬宣傳運動治療的重要性,運動療法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家屬的理解支持督促將起到很大作用。運動療法因人而異,循序漸進,適可而止,方式以慢跑,散步,騎車,太極拳等低強度運動方式為宜。餐后1 h開始運動最佳,老年肥胖患者可在早起床后先輕度活動,每日鍛煉時間為半小時至一小時。同時應注意運動的禁忌證,如出現胸悶,眩暈,視力模糊,惡心時停止運動,立即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