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保娣
我單位2006~2011年在基層門診工作中治療和護理17例急性周圍性面癱患者,經精心治療和護理,獲得滿意療效,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排除中樞性面癱,確診為急性周圍性面癱患者17例,男6例,女11例,年齡15~62歲。17例發病前均有明顯受風寒史。主訴出汗后感覺受涼7例。12例血常規檢查白細胞總數輕度、中度增高,中性粒細胞輕度、中度增高;另5例白細胞總數輕度、中度降低。3例在出現面癱后5~10 d背部出現帶狀皰疹。
1.2 治療方法 ①抗生素的應用 血常規檢查白細胞總數及中性粒細胞增高者,選用第三代頭孢菌素:如頭孢曲松鈉2 g,溶于0.9%氯化鈉注射液250 ml中靜脈滴注,1次/d,用藥7~10 d;②抗病毒藥物的應用血常規檢查白細胞降低或伴發帶狀皰疹的患者,口服泛昔洛韋片一次0.25 g,3/d,一周為一療程,使用3~4個療程;③激素的應用靜脈滴注地塞米松5 mg/d,一般用7 d,最長2 周;或強的松片10 mg/次,3/d,連服12 d開始遞減至停藥;④改善末梢血管循環 :使用末梢血管擴張劑:山莨菪堿注射液10 mg,1/d,肌內注射或靜脈滴注,連用7~10 d,后改為口服山莨菪堿片10 mg,3/d,酌情停用;⑤神經營養修復藥物 選用維生素B12注射液、維生素B1片、彌可寶(甲鈷胺)等;⑥中藥辨證治療 我們以牽正散為基本方,牽正散由白附子、僵蠶、全蝎三藥組成。在牽正散的基礎上辯證加減組方,湯藥煎服,用藥2~4周。
2.1 由于面神經麻痹患者大多起病突然,所以多數患者情緒變化較大 有的心情緊張、激動;有的焦慮、恐懼、憂郁;有的擔心治不好留下后遺癥而唉聲嘆氣,內心充滿苦惱;有的女性患者照鏡時,發現自己變丑陋了,悲觀失望,不敢出門。為了緩解患者的焦慮狀態,我們除了同情、安慰、關心和鼓勵外,還對患者進行耐心解釋,講解本病的防治知識,使患者及家屬明白,經過積極正確的治療,面部的功能會恢復正常,一般不會留下后遺癥。從而使患者冷靜下來,消除顧慮,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和穩定的情緒,遵照醫護人員的指導,積極配合治療。
2.2 表情動作訓練 進行皺額、閉眼、吹口哨、鼓腮、示齒等運動,訓練時按體操節奏進行,每個動作做二八呼或四八呼,每天訓練3次以上。
2.3 自我按摩 可按照健側肌運動方向按摩患側,因面肌非常薄,所以按摩用力應柔軟、適度、持續、穩重,每天早晚各一次為宜。
2.4 熱敷 濕熱毛巾熱敷面部或鹽袋用微波爐加熱后熱敷面部,亦可用中藥煎水熱敷面部,以改善血液循環,每天可2~3次。注意外出前不做熱敷,以避免毛孔受熱擴張時受風寒,使局部血管痙攣,而加重病情或病情反復。囑患者勿用冷水洗臉,風、雨、寒冷天外出應加強防護。
2.5 鼓勵患者提高自護能力 在急性期,應注意休息,不可過度勞累。在治療期間,合理安排好自己的工作、學習、生活和休息,合理調節飲食。
17例患者均在3個月內治愈。其中3例17~20 d完全恢復功能,3例28~40 d完全恢復功能,4例45 d內完全恢復功能,其余7例在3個月內完全恢復功能。無一例留下后遺癥。
不同年齡、不同文化程度的患者對面神經麻痹有不同的心理表現,在積極治療的同時,針對患者不良的心理表現,我們注意了心理護理,采取了相關的護理對策,耐心向患者及其家屬解釋,面癱后的自我防護、表情動作訓練、自我按摩、熱敷、心理自我調節非常重要,對預防麻痹肌的萎縮及促進康復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對促進面癱恢復、縮短治療時間有著巨大的作用[1],從而使患者克服內心的憂郁、苦悶和緊張,積極配合治療,使治療和護理措施落實到位,促進了疾病的康復。
[1]馬英.面癱防治300問.中國中醫藥出版社,1998:342-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