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賽紅 陳美玉
中醫學認為,小兒感冒是受外邪引起的一種常見的外感疾病,以發熱、鼻塞流涕、噴嚏、咳嗽為主要臨床特征。小兒肺臟嬌嫩,脾常不足,神氣怯弱,易出現夾痰、夾滯、夾驚的兼證。感冒的病變部位主要在肺,可累及肝脾。病機關鍵為肺衛失宣。肺主皮毛,司腠理開闔,開竅與鼻,外邪自口鼻或皮毛而入,客于肺衛,致表衛調節失司,衛陽受遏。小兒形氣未充,腠理疏薄,表衛未固,冷暖不能自調,易受外邪侵襲而發病。故筆者自2007年5月至2011年4月對小兒感冒引起的80例高熱患兒采取兩種不同的降溫措施,取得的療效觀察及體會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觀察80例高熱患兒,其中男52例,女28例,體溫38.5℃ ~40.1℃(腋溫),年齡6月~6歲。實驗室檢查血白細胞總數正常或偏低,中性粒細胞分類計數減少。排除有嚴重心、腦、肺等并發癥者。將其隨機分為治療組與對照組各40例,兩組在性別、年齡、病情上無差異,有可比性。
1.2 方法 治療組:將艾葉100 g放入少量開水中炮2 min后加冷水500 ml燒開后煎煮2 min冷卻至38℃,加白酒(25℃左右)5 ml,用5×5 cm的紗布沾著艾葉水擦澡,在前額、腋窩、肘窩、手心、腹股溝、腘窩、足心涂擦至皮膚發紅,再運用中醫推拿手法開天門、揉兩額及太陽穴、分推坎宮、掐年壽、推天柱、直推脾肝心肺及腎各經、清天河水、推六腑、推脊柱及七節骨等各約30次。對照組:給予布洛芬混懸液口服,劑量以5~10 mg/kg,間隔6~8可重復1次,24 h不超過4次。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2.0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見表1。兩組患兒退熱效果觀察見表1。由表1可見,兩組患兒的起效時間及退熱持續時間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艾葉為菊科植物艾蒿 Artemisi argyi Levl.Et Vant.的干燥葉,性味:苦、辛、溫,入脾、肝、腎經,具有溫經上血、散寒止痛、鎮咳平喘、止漏安胎、燥濕止癢等功效。《別錄》《藥性論》《本草綱目》等書中對其都有記載[1],此外還能增強網狀內皮細胞的吞噬反應[1],加入少量低濃度酒精,又可在其揮發的過程中協助降溫。而布洛芬口服混懸液(也稱美林)是美國GHI唯一推薦應用于臨床的非甾類抗炎藥。它的解熱作用主要通過抑制下丘腦前區前列腺素E2生成而實現的,同時還能刺激機體產生內源性的“致冷原”,如垂體后葉血管加壓素和黑細胞刺激素[2]。美林起效快,1 h 內體溫明顯下降,持續8 h退熱[3]。清·沈金鰲在《幼科釋謎》說“當其感冒,淺在肌膚,表之則散,發之則祛,病斯愈矣。”[4]明·周于蕃在《小兒推拿秘訣》自序中說:“余惟小兒無七情六欲之感,弟有風寒水濕傷食證,且初生臟腑脆薄,不經藥餌,稍長又畏藥難投,唯此推拿,一著取效于掌股皮肉之間”“倘能察其病癥,循其穴道,施以手法,而汗吐下三者,尤能得訣,大者又稍兼以藥餌,未有不隨試而效者也。”推拿手法中開天門、揉兩額及太陽穴、分推坎宮、掐年壽、推天柱、清天河水具有疏風清熱解表之功效,直推脾肝心肺及腎各經、推六腑、推脊柱及七節骨等手法以除寒熱,利氣血達到宣肺解表清熱退熱之目的。高熱患兒體液消耗較多,不論哪種降溫方法都應鼓勵多喝溫開水以補充水分。在用美林退熱效果不顯著的某些高熱患兒,運用此中醫艾葉水擦澡加推拿治療的退熱效果尤其明顯。中醫艾葉水擦澡加推拿是一種經濟、舒適、無副反應且退熱明顯,持續正常體溫時間長的降溫方法。它不但能降低體溫、改善發熱不適癥狀,還可控制病情的發展,具有退熱快而穩定、癥狀及體征改善明顯、療效確切、應用方便、無副作用,患兒及家長樂于接受等優點,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江蘇新醫學院,中藥大辭典,上冊,第1版.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77,560,559.
[2]胡皓夫.小兒急性呼吸道感染的對癥治療.中國實用兒科雜志,1997,1:9-11.
[3]Walson PD,Brown KD,Kearns GL,et al.Ibuprofen,acetaminophen and placebo treatment of febrile children.Clin Pharmacol T-her,1989,46(1):9-17.
[4] 清·沈金鰲.幼科釋謎.上海.上海衛生出版社,195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