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農業大學動物科技學院,030801 劉喜生 姜玉鎖
蜜蜂病害的防治就是要通過人為干預,依據各地不同的氣候、蜜粉源條件及所飼蜂種的特性,采取相適宜的管理措施,改變蜜蜂、病原物和環境間的相互關系,控制或消滅病原物,保持或提高蜜蜂的抗病力,創造有利于蜜蜂而不利于病害的環境條件,以達到預防和控制病害的目的,把蜜蜂因病害造成的影響減少到最低程度。蜜蜂病害的防治方法,按其作用原理和應用技術可分為蜜蜂檢疫、飼養管理防治法和抗病蜂種選育、生物防治法、藥物防治法以及蜂場蜂種消毒等。
蜜蜂檢疫是動物檢疫的一部分,是貫徹“預防為主,綜合防治”蜂保方針的一項重要措施,其目的是杜絕或防止蜜蜂危害性病蟲害的輸入和輸出。
我國農業部于1992年6月公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境動物一、二類傳染病、寄生蟲病名錄》中關于蜜蜂的對外檢疫對象有:美洲幼蟲腐臭病、歐洲幼蟲腐臭病、壁虱病、蜂螨病和蜜蜂孢子蟲病。
包括國際間輸入、輸出檢疫及國內檢疫。
(1)防止國際間危害性病蟲害傳入:在國際交通要道、關口、海港、航空站等處設立檢疫機構,增設蜜蜂檢疫。檢疫機構對于輸入蜜蜂及其產品有不同的處理方法。
(2)國際間輸出檢疫:根據貿易雙方的合同或輸入國的檢疫對象規定,對輸出的蜜蜂或蜂產品必須進行檢疫。
(3)國內檢疫:對于疫區的蜜蜂、蜂產品,不論帶菌與否,一律不準外運;若經檢疫病(蟲)害嚴重程度在允許范圍內,必須在檢疫員監督下就地治療直到無發現病蟲,才能放行。
對不同的樣品,抽檢的樣品數不同。(1)蜜蜂和種群:不低于總件數的5%~20%。(2)蜂產品:不低于總件數的0.5%~5%。(3)蜂具:不低于總件數的0.5%~5%。(4)抽樣品最低限量:種蜂不低于10件,若是郵寄種用蜂王,100件以內要逐件進行現場檢查。
有現場檢疫、實驗室檢疫及飼養觀察。
(1)現場檢疫:先觀察蜂場、蜂箱周圍情況,然后開箱認真檢查有否發現檢疫對象的癥狀。
(2)實驗室檢疫:對于現場檢疫癥狀不明顯,或者現場無法確定的,取樣帶回實驗室進一步檢驗,以便準確判斷。
(3)飼養觀察:經過臨床癥狀、室內病原物形態等鑒定后,仍難確診哪一種病害,應將可疑的材料放入周圍環境無蜜蜂的地區,或隔離完善的試驗蜂場,進行長時間的飼養觀察,一般通過一個發病季節的觀察,即可明確有否發病。
(1)報驗:輸(入)出蜂種或蜜蜂產品在進(出)口前,應由貨主或負責運輸單位申報檢疫機關檢疫。
(2)檢驗:檢疫人員根據實際情況和檢疫要求,進行嚴格檢疫,依據檢疫結果填寫報告單,若無發現檢疫性病蟲即可簽證放行。
(3)處理:若發現檢疫性病蟲,檢疫人員應填報情況,并提出處理意見,情況嚴重的要加以銷毀或退回。對發生輕微的檢疫性病蟲,可經過嚴格的消毒處理再進行檢驗檢疫。
(4)簽證:確無發現檢疫性病蟲存活者,可以簽注合格意見并再填寫檢疫報告單,憑單換取準予放行證書,方可出口(或進口)。
(1)保持良好的蜂場內外環境:蜂場應選擇在蜜蜂源豐富、小氣候適宜、水源良好、遠離其他蜂場及“三廢”嚴重污染的地方。蜂場內應保持清潔,定期對蜂具和場地進行消毒。在蜂群管理中,要及時將撤換的蜂箱、抽出的巢脾、剝下的贅脾收存好,不要亂堆亂放。
(2)堅持飼養強群,保證充足的飼料供給:堅持常年飼養強群,對不適宜保留的弱群要及時進行合并。保證蜂群內優質充足的飼料供給,尤其是在群內飼料不足時,要選用優質的糖和蛋白質飼料及時進行補喂。
(3)選用優質蜂王:蜂王是蜂群的核心。在養蜂生產中,通過以新王替代老劣蜂王可起到減輕病害發生的作用。蜂群的正常生活需要一個相對穩定的溫度范圍,在冬季和春繁期間的保溫,炎熱季節的遮陽降溫都是溫度管理的重要內容。
不同蜂種對同一疾病的易感性和抗病力存在著差異,即使是同一蜂種不同蜂群間也存在著抗病性的差異,這為利用轉基因、系統選育和雜交育種等方法培育抗病蜂種提供了可能。近年來,國內外已成功地培育出一些抗病蜂種,如英國育成“布克法斯特”抗壁虱的蜜蜂新品種,我國四川省培育成的抗中蜂囊狀幼蟲病的雜交中蜂等。
生物防治法是指利用有益的微生物來控制和消滅蜜蜂病害的方法。生物防治可分為抗生作用、重寄生現象、交互保護和競爭作用等幾種類型。蜜蜂病害的生物防治多利用重寄生現象,即利用微生物寄生于病原物,或利用病原物的噬菌體來控制病害的流行。如前蘇聯學者在培養歐洲幼蟲腐臭病的病原菌時,篩選出一株蜂房蜜蜂球菌的噬菌體,它能有效地吞噬蜂房蜜蜂球菌,起到防治歐洲幼蟲腐臭病的作用。
藥物防治法是指利用化學藥物防治蜜蜂病害的方法,使蜜蜂病害綜合防治中的一項重要措施,當一種病害大發生時,藥物防治不能成為唯一的有效措施。
藥物防治的優點是見效快、防治效果好、使用簡便等,缺點是使用不當時,不僅易導致藥害,對蜜蜂造成損害,而且會使蜂產品遭受污染。
目前,藥物殘留已成為我國蜂產品出口的一大障礙。2002年1月,歐盟以在我國蜂蜜中檢出微量氯霉素為由,停止進口中國蜂蜜,并在各市場引起連鎖反應,使我國養蜂業蒙受巨大損失。我國農業部于2002年發布并實施的《蜜蜂飼養獸藥使用準則》(NY/T5138-2002)中,明確了蜜蜂飼養允許使用的藥物及使用規定。中國養蜂學會也對養蜂生產用藥提出了具體要求,如治療蜂病的禁用藥物有:氯霉素及其鹽、酯及制劑;殺蟲脒;毒殺芬;硝基咪唑類的甲硝唑、地美硝唑及其鹽、酯及制劑;激素類;鏈霉素、磺胺類等。慎用、少用最好不用的蜂藥有:其他抗生素和雙甲脒。任何藥物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毒性,而蜜蜂產品作為一種純天然食品是不允許有藥物殘留的。
(1)預防消毒:在蜂場受到某種傳染病時,預防消毒很有必要。實踐證明,預防消毒做得好,就能保持蜂群長期健康強盛。預防消毒通常在每年的晚秋,蜂群進入越冬前或早春蜂群陳列以后進行。
(2)疫期消毒:是在某種傳染病已經發生的情況下,為了防治病原物的積累、擴散和重復感染而采取的消毒措施。疫期消毒除了對病群進行隔離以外,所有可能被污染的蜂箱、蜂具、巢脾以及工作服等都要進行消毒處理。
(3)終期消毒:是在發病地區(或蜂場)撲滅了某種傳染病以后,為了徹底消除病原物而進行的最后消毒。在進行消毒過程中,不僅要對蜂場中所有的蜂箱、用具以及巢脾進行徹底消毒,對蜂場的場地、房屋等也要做終期消毒。
(1)機械消毒法:根據消毒的對象采用清掃、鏟刮和洗滌辦法。如用過的巢脾刮去框梁等處的污物,清除和沖洗箱底的灰塵雜物等。
(2)物理消毒法:常用的方法有日光曝曬、烘烤、灼燒、煮沸、蒸汽以及紫外線照射等。如金屬、木質的蜂箱、蜂具等,先用刀刮去上面的污物,再放在日光下曝曬或用水煮、火焰灼燒等辦法消毒,可以殺滅致病菌或一些病毒。
(3)化學消毒法:是應用最廣泛的一種消毒方法,在養蜂生產中常用的消毒劑有:甲醛、高錳酸鉀、石灰乳和新潔爾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