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渠縣蜂療所 代 乾
喉炎是由喉部黏膜發生炎癥引起的病變,臨床分為急性和慢性喉炎兩類。主要發生在聲帶和室帶上,多見于男性成人。發病原因多種:慢性喉炎多由急性喉炎治療不徹底,反復發作,遷延而成;或因長期用嗓過度,發聲方法不當而導致口、鼻、鼻竇、咽和下呼吸道慢性感染蔓延;或煙酒過度,用口呼吸粉塵及化學氣體等刺激物;風濕熱、心臟病、氣喘、糖尿病、肝硬化、腎炎、內分泌紊亂及月經不調等也可繼發此病。
發病初,出現喉部不適或咯少量黏痰、嗓音變粗,繼而間歇性聲嘶,日久發聲疼痛,逐漸持續聲嘶,同時,伴有喉部發干、發癢、微痛、微咳,常喜清嗓而無分泌物。檢查喉部,黏膜充血、肥厚,聲帶色呈粉紅和深紅,邊緣增厚或呈棒狀,表面粗糙不平,并有黏液附著,聲門閉合不全。
中醫學喉炎屬失音范圍。慢性喉炎又名久喑,從中醫學分析,多由燥熱灼傷肺陰,或久病傷肺及肺腎陰虧,損傷肺脾氣陰,致精氣虧乏,不能上潤喉竅,咽部脈絡干澀,氣血運行受阻而成。慢性單純性喉炎以氣陰虧虛、咽竅脈絡滯行為主要病機。慢性肥厚性喉炎則以氣結、痰阻、血瘀互結于咽竅為其主要病機。
1.蜂膠酊中藥合劑:取蜂膠20克放入90℃乙醇100毫升浸泡168小時,每日振蕩3次,每次10分鐘,再用雙層紗布過濾即得10%蜂膠酊。中藥:金銀花、菊花、桔梗、麥冬、甘草各1克,加水1000毫升浸泡15分鐘。再用砂鍋文火熬30分鐘左右,濃縮成350毫升,藥液倒出后,再加水500毫升熬15分鐘,再次濃縮成250毫升。兩次藥液混合后冷藏,每劑2日服完,每日3次,每次加入蜂膠酊2毫升,飯后加熱溫服。
2.蜂針綜合治療:取穴:太溪、天突、人迎、水突、魚際、風池、太沖、三陰交,每日一次直刺和散刺。天突、太溪埋針治療,7天為一療程。
筆者臨床治療慢性喉炎86例:治愈65例,聲嘶、喉部發干、發癢、微痛、微咳、喉部不適等癥狀全部消失,聲門開合恢復正常;顯效12例,(癥狀體征大部分消失或明顯減輕);好轉6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91.2%。
蜂膠酊中藥合劑、蜂針互配,進一步提高對抗菌消炎、止癢、陣痛、脫敏的療效。
蜂膠:蜂膠具有抗菌消炎作用,蜂膠酊在病部形成一層薄膜,免受外來塵埃、細菌和有毒物質的刺激,對減輕組織細胞受害,起到了屏障作用。
中藥合劑:麥冬能治胃中津液干涸,虛火上炎,伏火郁于肺燥,熱熾于胃則液干,麥冬增生津液,熄火解熱,使咽喉滋潤。桔梗、甘草能夠補益氣血,補血養肝,活血化瘀,行氣止痛,養陰清熱,潤肺化痰,肺腎陰虧、虛火上炎所致的咽喉燥痛,佐以菊花、金銀花,清熱解毒,健脾益氣,和胃滲濕,脾胃氣虛挾濕。
某女患者,55歲,中學教師,自1985年發病,經醫院檢查,診斷為慢性喉炎。癥狀是喉部黏膜彌漫性充血和腫脹,聲帶、室帶會厭皺襞為突出等。1995年3月接受蜂療,患者主訴:喉部發干、發癢、微痛、聲音嘶啞,不時失音或咳嗽,繼發有頭痛,引起周身不適。經檢查認定,患者講課用嗓過度,發聲不當,口、鼻長期吸入粉塵物質致病。
經內服蜂膠酊中藥合劑與蜂針穴位治療3個療程(7天為1療程),聲嘶、喉部發干、發癢、微痛、微咳、周身不適等癥狀消失,聲門開合,發音洪亮,已達痊愈。一年后隨訪,無復發,療效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