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 鴻
(浙江省電力公司物流服務中心,杭州 310007)
隨著我國城市建設的飛速發展,電力用戶對提高配電網供電可靠性、電能質量、工作效率和優質服務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國家電網公司提出建設堅強智能電網,其中的重要部分就是必須加強配電網建設。配電網是整個電力系統的網絡末端,是電網的重要組成部分,擔負著向社會居民和中小型企業提供優質、合格、可靠電能的重任,直接反映了電網企業的供電質量、供電能力和供電服務水平。配電網的建設和運行與公司的社會責任、企業形象、經濟效益以及客戶的利益密切相關。要確保配電網安全、經濟、高效運行,就必須保證配電網物資的及時供應。因此,加強配電網生產過程中所需的各種物資的選購、運輸、儲備、供應,提高物資管理水平,對保證配電生產的安全經濟運行和提高公司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都有著積極的意義。
配電網物資管理包含零星物資、搶修材料、備品備件、廢舊物資等各方面。由于配電網電壓等級低,且自身具有復雜性和特殊性,配電生產所需設備材料單件價值低,物資物料種類豐富、規格型號繁雜、使用頻率高、退料發生多。加之配電網絡變動頻繁,臨時性工作多、工期短、計劃性不強,導致管理相對落后。因此,配電網物資集約化管理工作總體上深度和廣度不夠,存在著標準不統一、流程不規范、信息不共享、物資管控力度弱化等方面的局限性和弊端。
目前,配電網物資管理的主要問題和困難表現在:
(1)配電網物資供應時限要求緊。國家電網公司對社會公布的十項承諾中,對供電方案的答復期限和客戶送電時間都做了明確規定。如:城鄉居民客戶向供電企業申請用電,受電裝置檢驗合格并辦理相關手續后,3個工作日內送電。非居民客戶向供電企業申請用電,受電工程驗收合格并辦理相關手續后,5個工作日內送電。這些都對配電網的建設速度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對確保配電網及時準確的物資供應也提出了嚴格的時限要求。
(2)農村配電網管理體制復雜。由于農電體制的復雜性,對于各自主投資的縣級供電企業,其物資雖已全面納入公司系統招標體系,但由于各企業法人主體不同,數量眾多的縣級供電企業按照中標結果分別與各供應商直接簽訂合同,省電力公司僅負責鑒證。縣級供電企業之間的物資缺乏互濟性,是配電網物資管理上的一大難題。
(3)供電營業所的小型物資倉庫缺乏統一管理標準。分散在各地市、各縣級供電企業,甚至是農村供電營業所的配電網物資倉庫數量眾多(以浙江省為例,截至2009年底有農村供電營業所944個)。這些小型物資倉庫的物資申請、收貨、發貨、退料及廢舊物資回收工作管理水平落后,沒有統一的管理標準。
(4)庫存管理水平低,長期存在重視工程建設,忽視庫存管理,導致眾多倉庫都存在貨物積壓和浪費現象。由于缺乏統一的信息平臺,給配電網的物資集約化管理帶來了很大困難。
(5)供貨周期長。統一批次的配電網物資招標后,從上報到貨物到貨至少需3個月,周期過長,往往不能滿足現場施工的要求,影響了配電網的建設進度,降低了客戶滿意度。
(6)歷史數據缺乏。部分供電營業所小型物資倉庫物資臺帳不健全,臺帳與實際存放材料未按期核實,材料進出庫手續執行不規范,物資的申請、收發、節余材料退料及廢舊物資處理等流程不統一,各項記錄不全面,存在缺失現象等。
以區域性配送中心為物資庫存主要地點,以供電營業所小型物資倉庫為日常運行、搶修物資的存放點,構建二級配電網物資物流配送網絡。對區域性配送中心和各供電營業所小型物資倉庫的配送物資進行管理監控,通過科學合理調整,逐步減少、壓縮、合并各類倉庫,實現扁平化管理,提高管理效率。根據庫存控制理論的平方根法則,在一個物流系統中,如果庫存點的數量減少n倍,那么平均的安全庫存量就會下降n的平方根倍。
區域性配送中心的地點選擇原則是:
(1)物資使用量大的地區。
(2)自然災害多發區域,該區域配送中心還可作為區域應急庫使用。
(3)交通便利的地區。
初期建設可以行政區域為界限,與地市級、大型縣級供電企業的倉庫合并使用,以減少和節約初期建設和管理成本。遠期目標可突破行政區域的界限,經過科學合理的測算與分析,考慮就近合并。
利用歷史、現狀和預測數據,科學合理地進行倉儲定額測算管理,降低資金占有率,降低生產與經營成本。按月制定需求計劃,分析儲備需求,實時動態掌控庫存,特別是要符合電力生產規律,確保夏季高峰和冬季高峰的物資需求,對各種物資設定上、下限,最大限度地降低物資庫存量,實現自動訂單生成方式。在滿足日常生產和事故搶修的前提下,全面考慮合理的庫存數量及存放地點,滿足生產和基建需要。
根據配電網現場的生產和基建進度,及時掌握地市局或縣級供電企業的物資庫存,合理安排供應商或區域配送中心配送。根據區域配送中心的庫存情況并結合物資采購周期確定下次招標采購的種類和數量。
實行配電網物資的年度定期框架招標方式,綜合考慮采購價格和其他因素,以降低總體成本,提高采購議價能力,最大程度地發揮規模效應。建立虛擬配電網物資超市,集中所有配電網物資中標供應商的物資種類、技術標準、運行業績等信息。采取月度計劃上報,統一訂貨、采購、配送的方式,按照中標名次、運費最小等原則,按需配送,以利于統一管理、集中運輸與協調控制。輔之供應商協議儲備,以確保配電網物資生產、運行、建設、應急之需。
對供電營業所小型物資倉庫實行聯網管理,實時掌控物資的庫存容量,并對小型物資倉庫物資進行統一調配;對各個流程環節進行監督,實現嚴格的管理效能,保證任何物資領用都留下記錄。實時監控庫存信息,實現庫存動態管理,使物資的使用做到可控、在控和預控,實現庫存“可視化”管控。采用網絡、RFID(射頻識別)、TMS(運輸管理系統)等信息技術,對大宗物資采用車輛定位等物聯網新技術,對配送車輛實時監控、優化路徑,提高物流效率,實現物流跟蹤,準確掌握物資進出庫的信息,及時掌握區域配送中心的庫存,保證貨物安全性和物流及時性。
以標準化建設為基礎,實現數據的一致性。對各供電營業所的基礎物料進行編碼,包括材料編碼、貨位編碼、倉庫編碼等,統一平臺,統一維護,健全基礎臺帳,保證數據的一致性。
統一流程,實現規范化常態管理。對小型物資倉庫從物資采購申請、審批,物資入庫,物資領用申請、審批,物資退庫,廢舊物資入庫,廢舊物資再利用出庫、各庫調撥,廢舊物資移交,日常盤點等各個環節進行梳理,進一步優化物資業務流程,簡化操作程序,建立常態化規范管理機制,使物資集約化管理工作更加順暢和高效。
轉變長期以來對配電網物資管理不重視、忽視物流總成本的管理,而只注重生產建設的狀況,以物流總成本、庫存周轉率、閑置物資利用率、物資到貨及時率、計劃執行準確率、標準化執行率等目標建設考核體系,分期、分步逐步完善,體系中的重點權重應隨著管理水平的提高而滾動調整。加強配電設備和材料的抽檢,強化設備的質量管理,注重供應商關系管理,最終實現配電網物資的集約化管理。
只有通過建設合理的配電網物資網絡配送體系,建立科學合理的庫存管理,改進物資采購方式,調整物資考核指標,加強對物流總成本的控制,才能真正實現配電網物資的集約化管理。
[1]徐杰,汝宜紅.國內外連鎖業配送中心的比較分析[J].交通企業管理,2002(9)∶28-29.
[2]戴定一.物流信息化的熱點問題[J].物流技術與應用,2010(5)∶80-82.
[3]易華,張文杰.企業物流成本的內涵界定與構成分析[J].物流技術,2010(17)∶103-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