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亞寧
(潞安集團王莊煤礦,山西省長治市,046031)
站在新起點 實現新跨越 再造新王莊
肖亞寧
(潞安集團王莊煤礦,山西省長治市,046031)
山西潞安集團王莊煤礦是一座特級、高產、高效、現代化礦井。建礦逾40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之后,礦井的各項經濟技術指標始終在全國同類礦井中保持領先水平,被譽為“中國煤炭戰線上的一盞明燈”、“礦井現代化建設的排頭兵”、“中國煤礦全面發展的典范”、“中國煤炭工業品牌礦”,在全國享有很高的聲譽。近年來,王莊煤礦以“再造一個新王莊”為目標,把轉型發展、跨越發展理念貫穿于企業的各項工作中,在戰略發展、產業調整、轉換經濟增長方式、管理創新、企業文化建設、職工生活水平提高等方面深入推進,確保了企業的安全發展、可持續發展和跨越發展。
如今,企業已經進入了戰略制勝的時代。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是煤炭企業順應時代潮流、堅持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必然要求。在這種形勢下,潞安集團確立了“十二五”期間“億噸煤炭、立體能源、總量翻番、國際潞安”的發展戰略,在潞安集團新戰略的導引下,王莊煤礦審時度勢,對當前及今后一個時期的發展形勢、發展環境進行了綜合分析,確立了以“再造一個新王莊”為主體的“三步走”可持續發展戰略,在戰略層面已完成與集團公司的無縫對接。
王莊煤礦“十二五”時期的發展戰略,概括地講,就是“三步走”戰略。
第一步:奠定基礎階段(2010年)。這一階段的主要特點是“強基擴源,一礦三區”,總產能確保達到800萬t/a以上,并力爭達到1000萬t/a,構建起“一礦三區”的跨區域、集約、高效發展模式。
第二步:跨越發展階段(2011-2012年)。這一階段的主要特點是“一主兩翼,戰略轉移”,總產能力爭突破1200萬t/a。其中,現有礦井調整后,產能穩定在700萬t/a以上;臨汾蒲縣礦區礦井技改擴建后,產能提升到380萬t/a;沁源礦區技改擴建后,產能提升到120萬t/a以上。同時,創新和完善王莊煤礦與古城礦井接替相配套的體制、機制,實現現有礦井人才、技術、隊伍等資源批量向古城礦井轉移,推動古城礦井快速發展。
第三步:實現騰飛階段(2013-2015年)。這一階段的主要特點是“三足鼎立,產量翻番”,總產能在800萬t/a基礎上翻一番,實現“再造一個新王莊”的目標。其中,現有礦井調整后,產能保持在600萬t/a,臨汾蒲縣礦區和沁源礦區整合礦井產能提升到500萬t/a,古城礦井建成投產前期產能達到500萬t/a左右。
根據“十二五”戰略規劃,王莊煤礦將今后一個時期的發展定位于“三變”、“三不變”、“三個強化”。
“三變”即:生產模式、安全管理格局、可持續發展方式要轉變。
生產模式轉變:生產模式由一礦一井逐漸轉變為“一礦三區”強勢發展新模式。其中,“一礦”為王莊煤礦,“三區”為王莊礦區、臨汾蒲縣礦區、沁源礦區。
安全管理格局轉變:由單一管理格局逐漸轉變為“以礦帶礦”、“以隊帶隊”的大安全管理格局。立足于王莊煤礦本部管理,輻射和帶動整合礦井的安全管理。
可持續發展方式轉變:由高強度開采、低效率利用方式轉變為高碳能源低碳經濟發展方式。整合礦井實行規模化開采,減少資源浪費;推行精采細采,提高資源回收率;調整產品結構,實現產量大礦向效益強礦的轉變。
“三不變”即:不管困難多大,打造千萬噸級品牌礦和“再造一個新王莊”的決心不變;不管安全形勢多么嚴峻,安全生產從零開始、向零奮斗的目標不變;不管付出多少艱辛,提高職工幸福指數的宗旨不變。
“三個強化”即:強化數字化礦井建設和科技攻關,為礦井集約、高效發展提供保障;強化人才素質培養和企業文化建設,為礦井安全、和諧發展提供保障;強化王莊煤礦新井投運和整合礦井技改達產,為礦井持續發展提供保障。
以“再造一個新王莊”為主體的“三步走”可持續發展戰略,既是王莊煤礦順應潞安集團建設新型能源和煤化工集團戰略布局的必然要求,又是王莊煤礦在“十二五”乃至更長一個時期又好又快發展的必然選擇。
目前,王莊煤礦正在開采的630、740兩個水平可布置工作面儲量只有2200萬t,正在開發的540水平工作面可采儲量也只有逾6900萬t,這其中還包括逾2800萬t的村莊壓煤。可以說,礦井的高產穩產期已經大大縮短,礦井的資源接替和采區接續都比較緊張,無法適應礦井的可持續發展要求。因此,根據王莊煤礦實際情況,一方面必須適當調低礦井的產量,延長礦井的服務年限;另一方面要千方百計盤活整合資源,開發新的資源,確保礦井的可持續發展。
(1)根據礦井的資源接替和采區接續情況,對礦井未來一個時期的產量進行統籌規劃,逐步調低礦井的產量。同時,對新建選煤廠進行不斷調試,形成入洗能力600萬t/a以上,從而加大噴吹煤、塊煤等“品種煤”、“效益煤”開發力度,在產量下調的情況下,確保效益不斷提升。
(2)加快王莊煤礦新井建設工程。新建礦井預計將于2011年9月份正式投入生產,并實現與現有采區的正常接續,從而保證王莊煤礦“十二五”末實現“再造一個新王莊”的奮斗目標。
(3)對井田內邊角煤回采進行整體調研規劃,并對相關的回采工藝進行可行性研究。王莊煤礦礦井邊角煤和煤柱可采儲量約為574萬t,如果能夠有效開采,將產生很好的效益。2010年,王莊煤礦確定了43M1、43M3兩個邊角煤回采工作面,形成了正規采區與邊角煤配采的生產格局。
(4)全面啟動壓煤村莊搬遷工程。礦井井田范圍內有9個壓煤村莊,壓煤儲量達到6249.7萬t,按回收率為70%計算,可采儲量為4374.8萬t。目前,在集團公司和股份公司的大力支持下,王莊煤礦克服嶺上村搬遷的重重困難,同市、縣、鎮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及相關村委會經過反復協調,整體工作取得了實質性進展,50棟樓主體工程已經完工。
(5)充分發揮大礦在技術、管理、人才、品牌等方面的優勢,以長治沁源縣和臨汾蒲縣整合資源礦井為突破點,加快整合煤礦現代化技改擴建步伐,拓展新的發展空間。王莊煤礦針對在臨汾蒲縣和長治沁源縣整合的伊田、黑龍、黑龍關、五一煤業公司,堅持現代化技改擴建,進一步提升產能。
(6)加快建設快速裝車系統和戰略裝車點,使“經營區域內煤炭”成為王莊煤礦未來一個時期新的經濟增長點。目前,該項工作已具備投產運行條件。系統投運后,裝車速度將進一步加快,裝車質量將進一步提高,從而真正成為王莊煤礦的又一項增效工程,徹底解決生產與外運之間的矛盾問題。
(7)加強同集團公司的溝通,將古城礦井開發與王莊煤礦現有礦井生產進行有效對接、有機結合,全面籌劃“十二五”末1600萬t/a生產能力的新格局,從根本上解決礦井的資源接替問題。
自主創新一直以來就是王莊煤礦的優良傳統。自1966年建礦以來,通過不斷地自主創新,該礦礦井的產量從建礦的90萬t/a提高到現在“一礦三區”跨區域、集約、高效發展模式下的1000萬t/a,成為我國煤炭行業自主創新的典范。
(1)不斷創新和提高煤炭生產核心技術水平。2007年,王莊煤礦建成了國內第一個大采高自動化綜放工作面;2008年,王莊煤礦建成了國內第一個自動化、數字化掘進工作面。這兩項成果整體技術均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均榮獲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科學技術一等獎。2009年,王莊煤礦開展的“煤巷自動化快速掘進自動糾偏與煤矸識別技術研究”項目,整體技術再次達到國際領先水平;2010年3月份,王莊煤礦在6216工作面建成又一個大采高自動化工作面,實現了自移列變、自移皮帶機尾、自移電纜、自移升降過橋、智能采煤、智能變頻、智能配液等多項技術的應用,大大提升了裝備的科技含量及自動化程度,標志著王莊煤礦綜采自動化水平又上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2)“特厚煤層安全開采關鍵裝備及自動化技術”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這項榮譽是2010年山西省煤炭行業獲得的唯一國家級榮譽。該技術為實現煤礦無人化采掘目標的技術突破創造了重要的條件,2007年1月在井下應用后,采掘工人數量減少50%,綜放工作面產量從500萬t/a增加至800萬t/a,煤炭采出率提高了10%,取得了重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3)大力推進數字化礦井建設工作。2009年,該礦建成了數字化安全、通風調度中心和數字化礦燈房,成為了王莊煤礦數字化礦井的亮點工程,受到了各級領導的贊譽,成為了展示礦山良好形象的窗口;建立了井下工業千兆以太環網,通過工業千兆以太環網將井下信息傳輸至煤礦調度室,使礦區與集團公司、整合礦井網絡互聯,使公司至煤礦、煤礦至整合礦井的信息傳輸走向數字化、網絡化。
(1)安全精細化管理。做好對現有安全風險抵押制、安全紅線管理規定、“六長”每日必做工作制度的有效推進,進一步實現安全生產責任追究制度的科學化、制度化、規范化。要在全礦自上而下層層簽訂安全目標責任書,把安全目標責任分解落實到班組、崗位和個人。通過不斷地創新與實踐,初步形成管理措施科學化、安全檢查經常化、隱患治理實質化、行為控制人性化、責任追究制度化、變化條件可控化、安全教育實效化為主要內容的安全精細化管理體系。
(2)生產精益化管理。在實施“圈定儲量、限定進尺、煤質與回收率一體化”管理和回采工作面“5米行動”的基礎上,各相關科室和綜采隊組進一步研究探索,優化放煤工藝,提高放煤工的技術操作水平,縮短工作面端頭鋪網長度和推進進尺;不斷引入精益管理思想,對采區實行分類管理,優化資源配置,突出主導工序的最優化,模擬市場化運行,使生產現場人流、物流有效結合。
(3)成本全面預算管理。要以建立健全新型成本管理考核制度、構建成本內部控制管理模式為突破口,以深化全面預算管理、建立成本控制走廊為手段,完善煤礦、科(隊)、班組三級內部市場體系,加強內控制度建設和資金流向跟蹤管理,完善專項資金審批使用制度,構建新的成本控制平臺,實現成本管理內容精細化、成本控制責任化、資金使用效益最大化。
(4)內部市場化管理。要在認真總結近年來內部市場化運作經驗的基礎上,進一步解放思想、轉變觀念,整合和重新構建新的內部市場化運營體系。創造一些好經驗、好做法,使基層單位的內部市場化運行與6S管理、質量標準化、設備和資源回收、材料核算等充分對接。
(5)人才培養和人力資源開發管理。繼續開展好“全員培訓”和“六百工程”建設,強化員工規范化操作,提升安全技能,打造精品員工隊伍,為創建本質安全型職工隊伍提供了強有力的人才保證和智力支持;注重員工技術培訓,培養更多的技術能手和業務骨干。同時,堅持“德能兼備”的原則和干部“四化”的標準,實行推薦、考察、醞釀、討論決定和監督等5個環節的干部用人機制,全面推行后備干部制度。
(1)實施矸石山綠化工程。矸石山綜合治理采用了生態工程復墾方式。治理過程中,采用反坡梯田整地法,將矸石山區分成條帶。先栽植喬木,然后種植灌木,坡面種草,坡面形成草坪后再適當補充栽植灌木。通過增加矸石山植被,改善了礦區及其周圍的大氣環境質量和水環境質量。
(2)實施礦區塌陷區綜合治理工程。采用土方回填、園藝化、生態化改造等綜合治理技術,將礦區塌陷區建設成為了集休閑、娛樂、健身為一體的功能齊全、設施完善的礦區休閑場所。實施五道溝污水池改造工程,徹底解決了五道溝污水池影響礦區形象的問題,進一步改善了礦區環境。
(3)實施生態景觀建設工程。光明南區、光明北區、世紀家園等小區的綠化工程共栽植各類花木逾16000株;游泳館的綠化工程共栽植各類花木逾14300株;班中餐食堂周圍環境綠化共種植各類苗木逾3200株;永樂廣場、昌盛路、幸福大道、北煤場等區域共種植各類苗木逾18000株。矸石山共種植各類樹木31000株。綠化栽植以帶狀整地為主,常綠樹種——側柏結合落葉灌木栽植的方式,坡面種植草坪和花灌木,做到了全面、立體的高品位綠化,初步形成了煤炭資源開發與生態環境不斷改善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4)高標準推進和諧礦區和安全社區建設。一是按照“精品小區”建設要求,將光明南、北區建成高檔小區,以嶄新的面貌迎接2011年“國際安全社區驗收”;二是完成礦區生活污水處理和62風井風機噪音治理工程;三是繼續舉辦職工籃球賽、乒乓球賽、游泳比賽等多種形式的文體娛樂活動,豐富職工的文化生活,進一步增強廣大干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四是創辦了《王莊社區健康報》,編制了社區突發性事件應急預案,建立了60歲以上老年人健康檔案和井下職工血型檔案。
(5)積極籌劃和實施利民實事。福利澡堂、班中餐食堂、后勤服務大廳、地下停車場、新井綜合樓等一系列惠民工程的實施,使廣大職工群眾充分享受到企業發展帶來的實惠。
企業文化是企業的靈魂,以人為本、獨具特色的企業文化,是企業健康發展的持久動力。王莊煤礦在培育和再造企業文化中,必須著眼于服務安全生產這個中心和改革發展穩定這個大局,進一步豐富、完善和提升企業精神,充分發揮企業文化的鑄魂、塑形、導向和激勵效應。
(1)確立先進理念,豐富企業精神。在新的形勢下,要在認真貫徹落實集團公司企業文化整體安排部署的同時,對王莊煤礦的企業文化內涵進行豐富、完善、拓展和提高,注入新的時代元素,培育新的企業理念、工作作風和價值取向,為企業的改革發展提供強大的精神支柱。其中,關鍵是要對王莊煤礦“博采眾長、開拓創新”的企業精神進行豐富和提升,確立新的發展理念。
(2)完善激勵機制,提升職工素質。一是加強職工教育培訓,積極實行“教考分離,掛鉤考核”和“訂單式”培訓模式,進一步提高教育質量,增強培訓的針對性;二是深入開展職工崗位練兵、技能大賽以及小改小革、難題攻關活動,完善高技能人才培養、選拔、使用和獎勵機制,提升職工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三是開展“創建學習型組織,爭做知識型職工”活動,暢通職工繼續教育、崗位成才的“綠色通道”,選塑一批學習型科隊、學習型班組,培養一批“一崗多技,一專多能”的學習型、復合型、創新型職工,為王莊煤礦的生產經營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
(3)強化績效管理,激活發展動力。進一步深化干部績效考核評價和基層單位“6S”管理運行機制,橫向切塊分系列量化考核,縱向層層掛鉤分級考核,構建全員、全方位績效管理考評體系。通過全方位績效管理,充分激發和調動全礦廣大干部職工干事創業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為品牌礦建設提供強大的動力保障。
(4)精塑和諧形象,展示企業風采。要拓寬視野,積極舉辦或承辦高標準、高水平、高品味的會議或相關文化交流活動,善于吸收八面來風,滋養企業健康成長,以此來充分體現王莊煤礦的大礦風范,對內增強凝聚力和向心力,對外展示發展成果和精神風貌,提高企業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提升企業的“軟環境”和“軟實力”。
(責任編輯 宋瀟瀟)
肖亞寧(1964-),男,山西芮城人,高級工程師,中國礦業大學在讀博士,現任潞安集團公司副總經理、王莊煤礦礦長。為“新世紀學術技術帶頭人333人才工程”省級人選,山西省國資委黨委聯系的高級專家,中共山西省委聯系的高級專家,山西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