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中國煤炭工業協會主辦的中國煤炭企業國際化研討會在北京召開。中國煤炭工業協會會長王顯政在開幕致辭中指出,近年來,我國煤炭工業發展迅速,在 “引進來”和 “走出去”相結合方面,積極開展國際合作與交流,已經取得了非常顯著的成績。此次研討會針對當前企業國際化快速發展形勢,交流世界主要產煤國家煤炭資源開發相關法律政策和投資發展環境,研究探討我國與主要產煤國家未來煤炭領域的合作發展前景,為促進世界煤炭工業的持續健康發展做出了積極的努力。會上,各位代表就各國煤炭產業政策、相關法律以及煤炭資源開發、項目建設、煤炭生產、市場環境、當地文化和企業投資風險等方面進行了廣泛的交流,進一步加強了各國煤炭領域的交流與合作,為各國間積極開創互利共惠的雙贏局面創造了機會。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姜智敏強調,此次研討會得到了國內外同行的廣泛參與和大力支持,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獲得了圓滿成功。
從中國重型機械工業協會獲悉,“十二五”期間重機行業目標為產銷年均增長率達到16%,5年累計復合增長率達到110%,形成5~6家銷售收入超過300億元、1~2家銷售收入超過500億元的大型裝備制造企業集團。中國重型機械工業協會在已經制定的重機行業 “十二五”規劃中明確,未來5年的行業目標是產銷年均增長16%,利潤增長20%。按照這一標準,2015年底重機行業的產銷規模將累計增長110%以上。中國重型機械工業協會人士指出,目前世界上只有少數先進的工業國家如美國、德國、日本等國家具有高端制造水平。我國要從裝備制造業大國邁進裝備制造業強國,就必須在高端制造方面有所突破。為此,規劃明確,“十二五”期間重機行業需要在高端裝備制造領域掌握一批中線領域的核心技術,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國際知名品牌,全行業新產品率超過30%,產品質量和數量得到明顯提高,30%以上的產品技術和質量水平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近日,由國家安全監管總局組織實施的 “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 “煤礦瓦斯、火災與頂板重大災害防治關鍵技術研究”通過了科技部組織的專家驗收。該項目圍繞地面勘探鉆孔瓦斯含量測定技術、井下瓦斯壓力和含量快速直接測定技術、煤與瓦斯突出危險預警技術等關鍵技術進行了攻關研究,取得4項新工藝技術成果,研制新裝備17臺 (套)、1套新實驗裝置,初步構建了煤礦災害事故預警技術平臺。圍繞高壓水射流增透擴孔技術、松軟突出煤層成護孔技術、井下分支鉆孔施工工藝等關鍵技術開展了攻關研究,取得新工藝技術21項,開發新材料1項、新裝備11臺 (套),進一步完善了煤礦重大災害防治技術平臺。該項目包括 “煤礦瓦斯災害基礎條件測定關鍵技術”、“煤礦重大災害綜合監測預警關鍵技術”、“煤與瓦斯突出防治與瓦斯抽放關鍵技術與裝備”、“瓦斯煤塵爆炸預防及繼發性災害防治關鍵技術”、“煤礦火災綜合防治關鍵技術”、“深部開采煤巖動力災害多參量識別與解危關鍵技術及裝備”、“煤礦安全管理關鍵技術與標準研究”及 “地面鉆孔抽采采動影響煤層及采空區瓦斯技術集成與示范”、“煤與瓦斯突出預測與防治技術集成示范”、“高瓦斯礦井輕型放頂煤開采自燃火災防治技術”、“深部礦井煤巖動力災害綜合防范技術集成與示范”、“煤礦重大災害預警及綜合監控系統示范工程”等12個課題,主要完成單位有中國煤炭科工集團重慶研究院、沈陽研究院、煤炭科學研究總院、中國礦業大學 (北京)、淮南礦業集團、重慶松藻煤電公司、峰峰集團有限公司、撫順礦業集團、淮北礦業集團等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企業。
為認真貫徹落實國家安全監管總局、國家煤監局、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關于推進小型煤礦機械化的指導意見》文件精神,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進一步調整產業結構,大力實施小型煤礦安全技術改造,不斷提高小型煤礦機械化程度,逐步解決小型煤礦規模小、工藝落后、技術裝備條件差、安全保障能力低等突出問題,全面提高小型煤礦生產力水平,促進煤礦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好轉,河北省近期編制了《小型煤礦機械化發展規劃和實施方案》(以下簡稱《規劃》)。《規劃》提出,通過對現有小型煤礦資源儲量、生產系統和開采技術條件的調研和分析,選擇先進、適用、成熟的技術、工藝和裝備,因地制宜推進小型煤礦的機械化發展,全省小型煤礦采煤機械化率和掘進裝載機械化率到2012年底將分別達到45%和70%以上,到2015年底將分別達到55%和80%以上。《規劃》規定,河北省新一輪小型煤礦整合重組工作到2011年6月底完成整合方案的編制審批。計劃2011年實現采煤機械化煤礦7個,實現掘進裝載機械化煤礦7個;2012年將累計實現采煤機械化煤礦 65個,實現掘進裝載機械化煤礦 100個;2013-2015年將累計實現采煤機械化煤礦80個,實現掘進裝載機械化煤礦115個。
日前,從貴州省能源局獲悉,根據已公布的貴州省煤炭企業兼并重組補償參考標準,被兼并重組的煤礦為生產礦井的,其設計規模投資補償可按不低于300元/t的標準執行。據介紹,煤礦企業兼并重組的補償標準既可按雙方達成的收購價款執行,也可按雙方認可的有資質的中介機構對煤礦企業評估的價值參考執行。如果被兼并重組生產礦井已繳納采礦權價款的,兼并重組企業集團應支付其已繳納的采礦權價款,并再按已繳納采礦權價款的30%給予補償。貴州省規定,被兼并重組煤礦為在建礦井的,按其實際發生的基本建設投資額給予補償,并再支付其實際發生的基本建設投資額的50%給予補償。貴州省要求,兼并重組主體企業要擔負起兼并煤礦企業的安全生產和管理責任,加大投入,按規定建設完善煤礦井下安全避險 “六大系統”;被兼并煤礦企業要加強資產和生產管理權移交前的安全管理,嚴格落實責任,加強安全監察。
近日內蒙古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以促進煤炭生產企業兼并重組。按照新出臺的政策凡是具備條件的兼并主體,內蒙古將優先支持其通過上市、發行債券、股權轉讓等方式籌集發展資金,優先申報和爭取國家煤礦安全改造項目等資金,并在機械化改造、資源整合上給予支持。內蒙古還將把兼并重組后新形成的煤炭生產企業列入重點運輸保障范圍。其中,兼并重組后的產能超過1000萬t、尚未設立鐵路運輸戶頭的企業,經批準后將被賦予戶頭。兼并重組后產能超過2000萬t的企業,則優先滿足鐵路運力。此外,兼并規模超過500萬t以上或者相互兼并重組產能超過1000萬t的煤炭生產企業,可按照不超過其已有儲量總和的20%的標準,將煤礦周邊的空白資源預留給兼并重組后新形成的煤炭企業作為后備資源。兼并重組后形成的產能超過3000萬t或者營業收入超過100億元的煤炭生產企業,在內蒙古自治區已經具備開發條件的規劃區內預留后備資源。除此之外,內蒙古規定兼并重組后達到 “一個礦區一個主體”開發條件的煤炭企業,可將所在礦區內的空白資源預留為后備資源。
日前,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的第二屆中國工業大獎表彰大會上,同煤集團塔山循環經濟示范項目獲得我國工業領域最具綜合性、科學性、影響力和代表性的最高獎項—— “中國工業大獎”。同煤集團塔山循環經濟園區作為我國煤炭行業首個產業鏈最完整的循環經濟示范項目,率先在行業探索出了“黑色煤炭,綠色開采;循環經濟,吃干榨凈;高碳產業,低碳發展”的全新發展模式,此次獲得“中國工業大獎”殊榮,標志著該集團在發展循環經濟、加快產業轉型等方面達到了國內領先水平。塔山循環經濟園區于2003年開工建設,于2009年6月份建成,是山西省第一批循環經濟試點,也是全國煤炭行業第一個規劃最完整、建設速度最快、效果體現最明顯的循環經濟園區。該園區總投資為204億元,共有 “兩礦十廠一條路”13個項目,構建起了 “煤—電”、“煤—化工”、“煤—建材”完整的產業鏈條,實現了既循環又經濟,做到了資源利用最大化。2010年,該園區產值達到 174億元,實現利稅60億元。該園區被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專家評審鑒定為 “具有廣泛的推廣價值和深遠的示范引領意義,總體上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李德忠)
近日,從第七次全國煤炭工業科學技術大會上傳來喜訊,成莊礦榮獲了 “全國煤炭工業科技創新示范礦井”榮譽稱號,該礦總工程師王德璋榮獲“煤炭工業科技管理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
成莊礦在 “十一五”期間持續引深科技創新活動,開展科技項目研究,推廣新技術、新工藝、新裝備和新材料。在瓦斯治理方面,2008年制定出臺了瓦斯治理3年規劃,建立瓦斯治理和長鉆孔施工工作組,設立專項獎勵資金和瓦斯治理特別貢獻獎,完善瓦斯治理專題會議制度,明確路線圖和時間表。3年來,該礦推廣應用千米鉆機,實施模塊遞進式抽放、區域式抽放、邁步式掩護抽放、地面鉆井抽放和采空區抽放5種抽放模式。加強對地面瓦斯鉆井布置和抽采情況的監測,使地面抽采與井下抽掘采銜接有機結合。在掘進巷道支護方面,該礦以安全高效快速掘進為宗旨,不斷改進掘進巷道的超前支護方式。目前,該礦超前支護方式已經經歷了前探梁支護、“二?五眼”支護、機載式臨時支護和錨桿鉆車支護4個發展創新階段。2009年,該礦從施工大采高工作面巷道的需要出發引進錨桿鉆車,使日掘進度比機載式臨時支護提高了1~2m。在輔助運輸方面,該礦推廣使用無極繩絞車,可實現不經轉載的連續運輸,為礦井提供了更為安全、經濟、高效的輔助運輸方式。
2008-2010年,該礦贏來了科技創新的又一輪增長期,3年來累計獲得各級科技成果獎500項。截至目前,該礦 “新型液固流化床粗煤泥分選機研制與應用”、“動壓影響近距離巷道群硐室破碎圍巖綜合加固技術研究”等4項成果被鑒定為國際先進水平,“鋼絲繩芯輸送帶在線實時自動監測裝置”被鑒定為國際領先水平,“復雜應力及破碎圍巖巷道支護與綜合加固技術”、“選煤廠粗煤泥分選關鍵技術與裝備”2項技術成果榮獲中國煤炭工業科學技術二等獎,“采空區殘煤回收裝置”、“大U套小u的巷道布置”等12項專利獲國家知識產權局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