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 群
(湖北省水利廳,湖北武漢430071)
2009年6月9日,水利部在北京召開了全國水土保持監督執法專項行動總結暨監督管理能力建設啟動視頻會議,隨后湖北省在武漢召開了水土保持監督管理能力建設動員大會,并及時印發了《湖北省水土保持監督管理能力建設實施方案》,確定了武漢市黃陂區、大冶市、襄陽市襄州區、松滋市、宜昌市夷陵區和長陽縣、丹江口市、大悟縣、荊門市掇刀區、黃梅縣、紅安縣、咸寧市咸安區、恩施市、利川市、隨州市曾都區(2009年經國務院批準,將曾都區劃分為一區一縣,即增設隨縣)等16個縣(市、區)為第一批水土保持監督管理能力建設縣。
兩年來,湖北省對水土保持監督管理能力建設工作高度重視,強化措施,突出重點,規范管理,加壓力,抓督辦(采取文件督辦、通知督辦、會議督辦、檢查督辦、電話督辦、短信督辦等),16個縣(市、區)在完善水土保持配套法規體系、增強水土保持監督管理機構履行職責能力、規范水土保持監督管理上下工夫,同時加強水土保持宣傳工作,圓滿完成了能力建設的各項任務。湖北省水利廳驗收組按《全國第一批510個縣水土保持監督管理能力建設驗收評分表》,查看實物資料等進行評分,16個縣(市、區)省級驗收全部合格。
2011年8月,長江委驗收組抽查了武漢市黃陂區、大冶市、黃梅縣、紅安縣、大悟縣5縣(市、區),在查閱文件、執法文書、監督檢查及行政驗收等內業資料,查看縣(市、區)水土保持監督管理辦公場所、辦公設備、執法裝備、公示(宣傳)設施和治理示范點的基礎上,進行了認真評議和綜合評價,認為達到了水利部水土保持監督管理能力建設驗收標準,同意通過復驗。
2011年10月,水利部派員對湖北省全國第一批水土保持監督管理能力建設縣的宜昌市夷陵區、長陽縣進行了抽查驗收。驗收組聽取了情況匯報,參觀了綜合治理工程,實地察看了辦公場所,仔細查閱了檔案資料,并按照驗收評分表逐項打分,認為當地高度重視水土保持監督管理能力建設工作,完成了能力建設的各項任務,查驗的縣、區得分均超過90分,同意通過驗收。
省水利廳成立了由主管副廳長為組長的水土保持監督管理能力建設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在廳水土保持處,負責處理監督管理能力建設的日常工作,主要是制訂方案、明確政策、綜合協調等。湖北省第一批能力建設縣(市、區)迅速成立領導小組,明確工作目標,落實日常工作人員等;有的縣(市、區)成立了以分管副縣(市、區)長為組長,各有關單位參加的水土保持監督管理能力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加強了各部門協調配合,為監督管理能力建設有力推進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省水利廳及時制定并印發了《湖北省水土保持監督管理能力建設實施方案》,進一步明確了指導思想、目標和任務、組織領導和職責分工。第一批能力建設縣(市、區)迅速出臺了水土保持監督管理能力建設實施方案,細化了目標和任務、職責分工,明確了水土保持監督管理職責,強化了水土保持監督管理職能,增強了監督管理能力建設的可操作性等。
2010年5月,省水利廳在武漢舉辦了全省水土保持監督管理能力建設培訓班,來自全省17個市(州、林區)水利(水務、水電)局水土保持科、水土保持監測站、水政執法大隊的負責人以及第一批能力建設縣(市、區)水利(水務、水電、水土保持)局的分管領導和業務骨干,參加了培訓。通過培訓,學員們進一步了解了科學發展觀對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的新要求、依法行政與我國主要行政法律制度、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監督檢查方法、開發建設項目水土保持監測重點和要求,以及新時期水土保持方案審查、設施驗收技術評估要點等內容,水土保持監督管理人員的理論知識和業務水平進一步得到了提高。
第一批能力建設縣(市、區)水利(水務、水電、水土保持)局也采取靈活多樣的培訓方式,不斷提高水土保持監督人員的業務素質和依法行政水平。
為保障能力建設工作的正常開展,省水利廳與財政廳協商落實補助資金用于16個縣(市、區)的水土保持監督管理能力建設。第一批能力建設縣(市、區)依法落實了水土保持監督管理機構、隊伍,充實了與執法任務相適應的專職監督管理人員,落實了固定辦公場所,配置了計算機、傳真機等辦公設備,配備了照相機、攝像機等執法取證設備及交通工具,建立了監督管理數據庫和水土保持方案審批、監督檢查、設施驗收以及案件查處檔案資料庫(房),確保經費渠道通暢,保障了監督管理工作的正常開展。
2009年6月以來,省水利廳先后制定出臺了《湖北省水土保持監督管理能力建設實施方案》、《水土保持處工作規則》、《關于進一步加強水利水電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方案審查審批及實施管理的通知》、《水土保持方案審查審批和水土保持設施專項驗收復核審批工作制度》、《關于進一步做好全省水利系統水土保持部門政風行風評議工作的意見》等文件。
2010年7月,在各縣(市、區)自查總結的基礎上,省水利廳派員赴能力建設縣(市、區),通過查閱文件資料、實地察看、座談交流等形式,對配套法規體系、機構能力、監督管理、監管制度和水土保持“三同時”制度落實等五方面的情況重點督辦,并研究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問題。
2010年12月,省水利廳在武漢召開了全省水土保持監督管理能力建設座談會,會議進一步學習傳達了全國水土保持監督管理能力建設座談會的精神和要求,各市、州和第一批能力建設縣(市、區)交流了能力建設進展情況、驗收的要求,對照檢查存在的薄弱環節,研究部署下一階段的工作重點,確保五大目標、四大任務的如期實現和按時完成。
2011年5月,水利部印發了《關于印發全國第一批510個縣水土保持監督管理能力建設驗收方案的通知》,據此湖北省及時下發了驗收通知,并制定了初驗方案,專門對驗收的組織、時間安排、驗收內容、標準、方式等提出了要求,省級驗收由廳水土保持處、政策法規處、水政總隊、水土保持監測中心組成3個驗收組分片進行。
驗收組赴各能力建設縣(市、區),所在市(州)派員參加,驗收內容包括:①聽取縣(市、區)水土保持監督管理能力建設情況匯報;②按《全國第一批510個縣水土保持監督管理能力建設驗收評分表》逐條對照,查看實物資料進行評分;③提出要求及意見,做好流域機構復驗前期工作等。通過精心組織,湖北省第一批能力建設16個縣(市、區)省級驗收全部合格。
自全國水土保持監督管理能力建設工作開展以來,各地搶抓機遇,努力做到法規配套文件“五完善”、監督管理機構履行職責能力“五到位”、水土保持監督管理工作“五規范”、水土保持監督管理制度“五健全”,提高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方案申報率、實施率和水土保持設施驗收率,針對薄弱環節,突破難點;各縣(市、區)通過做領導工作,做有關部門工作,對原有水土保持細則、辦法進行了重新修訂和完善,同時還結合實際新出臺了一批細則、辦法。
恩施市水利局根據能力建設工作的要求,及時向市委、市政府提交了《恩施市關于水土保持監督管理能力建設實施方案》;通過恩施市水土保持委員會制定了《恩施市人民政府關于在我市境內從事資源開發和生產建設活動中的水土保持方案審批、水土保持設施驗收及水土保持補償費的管理規定》、《恩施市關于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監督檢查的規定》和《生產建設單位水土保持方案申報審批制度》;與市發改局聯合發文進一步明確了水土保持方案前置審批規定等,做到了水土保持監督執法和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據可查、有章可循。紅安縣要求投資項目審批前,必須有國土、規劃、環保、水保、人防、地震等部門的預審意見,必須編報水土保持方案;水保部門參與縣紀委牽頭成立的“紅安縣治理工程建設領域突出問題領導小組工作辦公室”工作,抓住對全縣工程建設項目進行清查的機遇,完善水土保持手續等。
水土保持監督管理工作是一項政策性強、涉及面廣、長期持續的工作,需要贏得各方面、不同層次的共同重視、關注和支持。第一批能力建設16個縣(市、區)以此為契機,利用報紙、電視、廣播、網絡、手機等媒體和平臺開展內容豐富的宣傳;在“世界水日”、水土保持法頒布實施紀念日等開展群眾喜聞樂見的宣傳;采取制作畫冊、宣傳牌和懸掛橫幅標語等方式進行多樣化宣傳;面向領導、社會公眾、生產建設單位等大力宣傳水土保持法律法規、人為水土流失危害和落實水土保持“三同時”制度的現實意義和深遠意義,廣泛宣傳水土保持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增強全社會的水土保持國策意識和保護水土資源的主動性,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
湖北省第一批能力建設16個縣(市、區)的水土保持監督管理機構(隊伍)堅持組織執法人員學習法律法規、水土保持監督管理實務及分析水保案例,每年組織水保監督管理人員上崗考試(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崗;各縣(市、區)日常巡查和監督檢查主要是在交通干線兩側、開發區、礦山、水源保護區等區域,一旦發現水土保持違法案件,及時下達整改通知,或要求業主單位立即停止施工,限期補報水土保持方案,嚴格落實水土保持“三同時”制度。各能力建設縣(市、區)完善了水土保持監督管理公示公告制度,公告了水土保持方案審批、水土保持設施驗收等行政許可依據、程序、條件、時限、內容和結果等重要事項,變事后處罰為以事前預防監督為主,還設立了舉報電話、信箱,做到公開、公正、透明,自覺接受社會各界監督。
利川市在水土保持方案的審批和管理上,突出以預防為主的工作方針,對新建項目抓住水土保持方案的審批,嚴把審批關;對原有生產建設項目和續建工程抓住監督權,嚴把監督關;工作中保證為生產建設單位提供必要的技術服務,深入實地監督檢查,及時了解、掌握水土流失的成因及危害程度;建立了水土保持方案年檢制度。經過努力,水土保持方案申報率超過90%,實施率超過85%。黃梅縣大力推行“八項制度”:①水土保持工作目標責任制;②地方政府向同級人大和上級行政主管部門報告水土保持工作的制度;③水土保持方案申報審批制度;④水土保持合格證制度;⑤水土保持現場監督檢查制度;⑥水土保持收費管理制度;⑦水土保持設施竣工驗收制度;⑧水土保持年檢制度。實現“十化”目標管理,即:機構建設體系化,執法隊伍正規化,監督對象目標化,執法行為合法化,執法裝備系列化,宣傳培訓經常化,方案審批制度化,“兩費”征收規范化,恢復治理示范化,文書管理標準化。
(1)湖北省水土保持監督管理能力建設任務艱巨。水利部陳雷部長于2011年3月在學習貫徹新水土保持法視頻動員會上的講話中指出,水土保持重點縣要在兩年內全部達到能力建設標準,其他縣要在“十二五”期末全部完成能力建設任務。湖北省第一批水土保持監督管理能力建設縣(市、區)只占全省縣(市、區)的1/6,“十二五”期末全部完成能力建設目標任務非常艱巨。
(2)水土保持監督管理能力建設內容多、標準高、工作量大,需要用一流的工作效率、服務水平、創新精神,努力工作,銳意進取,積極作為,這樣才能推進跨越式發展。
(3)能力建設工作涉及多領域、多部門,需統籌兼顧,整體推進。水土保持監督管理能力建設工作涉及發改、財政、國土、環保、林業、鐵路、交通、城建、礦管、公安等多個部門,應積極協調各部門工作,進一步建立健全組織機制、責任機制、督促機制、激勵機制,統籌兼顧,整體推進。
(4)水土保持監督管理能力建設工作政策性、專業性、綜合性強,需不斷總結經驗,探索新舉措。要進一步深入思考,扎實工作,突出重點,解決難點,加強調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資料,完善信息管理系統,充分利用信息化管理平臺,及時收集、溝通、交流情況;不斷總結和完善已有的經驗,探索新思路、新方法、新舉措,創造性地開展工作,使湖北省水土保持監督管理能力建設工作再上新臺階。
(5)湖北省水土保持監督管理能力建設任重道遠,需再接再厲,乘勢而上。雖然第一批16個縣(市、區)水土保持監督管理能力建設取得了一些成績,但全省后續任務仍然十分繁重,任重道遠。“十二五”是全面貫徹落實中央水利工作會議和中央、省委一號文件精神及新水土保持法的重要時期,需要我們團結拼搏,不斷進取,開拓創新,進一步全面提高全省水土保持監督管理能力,為加快建設水利強省,推進湖北科學發展、跨越式發展作出新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