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衛紅
(隆德縣水務局,寧夏 隆德 756300)
隆德縣張程項目區實施陜甘寧梯田項目的主要做法
王衛紅
(隆德縣水務局,寧夏 隆德 756300)
農業綜合開發;做法;張程片區;隆德縣;陜甘寧地區
農業綜合開發陜甘寧地區水土流失綜合治理項目隆德縣張程項目區張程片區工程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為今后的農田建設樹立了典范。其主要做法有加強組織領導,實行目標管理;加強資金管理,全面推行“四項制度”;多種機械互相配合,確保工程質量;科學合理規劃,應用GPS技術嚴格驗收等。提出了項目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和相關建議。
2010年,水利部、國家農業綜合開發辦公室啟動實施了農業綜合開發陜甘寧地區水土流失綜合治理項目,其中隆德縣負責張程項目區的建設。張程項目區地處寧夏南部隆德縣西北部,屬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第三副區,涉及隆德縣張程鄉、聯財鎮、神林鄉、楊河鄉、好水鄉共5個鄉(鎮)22個行政村104個自然村;地理位置介于北緯 35°34′37″—35°42′57″、東經 105°49′35″—106°06′10″之間,海拔 1 725—2 342 m,土地總面積 213 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積194.5 km2;項目區共包括張程、楊河和好水3個片區,2010年隆德縣首先實施的是張程項目區張程片區工程建設。
張程項目區張程片區包括張程鄉的張程村、李哈拉村、崔家灣村、楊袁村、趙北孝村,聯財鎮的金臺村,神林鄉的岳村、觀音村、龐莊村等3個鄉(鎮)的9個村。工程批復新建梯田649.8 hm2,配套建設地埂林33.7 hm2、地埂草18.1 hm2、柳谷坊58座、澇池5座、溝頭防護 8處、田間道路32 km。工程總投資1 064.8萬元,其中財政投資518.0萬元(中央財政投資 370.0萬元、地方財政投資148.0萬元),自籌資金 546.8萬元(鄉村集體及農民群眾自籌資金29.2萬元、投勞折資517.6萬元)。工程于2010年9月5日開工建設,到2010年12月30日全部完工,共投入各類機械63臺,完成高標準梯田651.1 hm2,完成地埂林34.2 hm2、地埂草18.5 hm2、田間道路36.4 km,圓滿完成了各項建設任務。
在2010年4月的全縣經濟工作會議上,隆德縣對2010年的農田建設工作進行了安排部署。7月份縣農發辦、水保工程建設項目辦公室按照《旱作基本農田建設項目管理辦法》的要求,會同相關鄉(鎮)對當年機修梯田建設任務進行實地規劃、逐塊落實,確定了3個鄉(鎮)9個行政村為農發坡改梯項目機修建設點,和各鄉(鎮)簽訂了目標管理責任書,年終嚴格考核,落實獎罰。隨后,各鄉(鎮)相繼成立了梯田建設領導小組,由主管農業的副鄉長負責抓基本農田建設,由村民選出的村民代表負責監督質量和后勤服務工作。按照規劃任務,各方全力以赴,層層抓落實,人人有目標,個個肩上有擔子,為順利完成各項建設任務奠定了堅實的組織基礎。
在工程建設過程中嚴格按照“四制”(即項目法人制、招投標制、合同制和項目公示制)管理。隆德縣水土保持工程建設項目辦公室為項目法人,負責工程的具體實施。2010年9月通過招投標方式確定隆德縣農田水利基建隊為建設單位,項目辦公室與建設單位簽訂了項目實施合同,對沒有進行招標的地埂植物帶等工程實行合同制管理,并聘請寧夏清溪水土保持技術服務中心對項目實施全過程進行監理,聘請固原市質量監督站對工程質量進行監督。同時,對梯田建設任務、機車安排、建設工期、農民自籌資金標準及收繳方式、駐點項目負責人等在受益村張榜公示,廣泛接受社會各界的監督。
在項目資金管理上,縣農發辦實行專戶管理、專賬核算、專款專用,對中央專項資金實行報賬制管理。在資金撥付上,縣農發辦在和監理、建設單位共同驗收的基礎上,根據工程進度分批分次撥付,這樣做既確保了工程進度又保障了資金安全。
隨著梯田建設的不斷深入,所剩坡耕地改梯田的難度相當大,推土機的適宜運土距離又相對較短,推出的田面寬度有限,已經不能適應發展設施農業和特色產業的要求。為此隆德縣采用裝載機和推土機互相配合的模式進行梯田建設,對田面較平的采用推土機施工,對坡度較大的采用裝載機施工,既充分發揮了裝載機的運土量大、運距長、轉動靈活的特點,又保證了建成梯田的質量,為項目區下一步發展特色種植和設施農業打下了基礎。
長期以來,隆德縣以“政府引導,統一規劃,群眾自籌,以資代勞,機械修建,人工筑埂,規模適度,合理布局,分類指導,加強管理,狠抓質量,注重效益”為原則,因地制宜,科學規劃,既重視經濟效益又重視生態效益,既立足于近期效益又著眼于長遠效益,在項目規劃上力爭打破地塊界線,以村為單位,集中連片進行山水田林路村綜合治理。
工程完工后,項目辦公室抽調各成員單位相關人員組成驗收小組,從梯田數量、質量、連片規模、措施配套、規劃落實、資金籌措等方面進行綜合驗收。驗收時采取GPS技術,逐塊丈量登記造冊并附平面圖,做到圖表相符。對不符合質量標準的梯田一律不予驗收,工程款一律不予支付,從而保證了工程數量和質量。
長期以來,隆德縣把農田基本建設作為鞏固退耕還林成果、改善生態環境和扶貧開發的一項根本措施來抓。首先,把興修水平梯田與坡面水系工程建設結合起來,在機修梯田的地埂上全部種植檸條和苜蓿,既保持了水土又能提供牲畜飼料;其次,把興修水平梯田與調整產業結構、發展支柱產業結合起來,高標準梯田的建設為發展日光溫室和拱棚生產、調整農業結構和優化區域布局、發展精品高效設施農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再次,把興修水平梯田與新農村建設結合起來,通過在張程片區內修建道路、澇池、溝頭防護等小型水保工程,既治理了水土流失、防止了溝道下切,又解決了群眾行路和人畜飲水困難。
(1)隆德縣持之以恒開展梯田建設取得了巨大成績,2005年被水利部命名為“全國梯田建設模范縣”。目前除近7 000 hm2易修坡耕地外,全縣剩余的坡耕地地形復雜、施工難度大、建設要求高,導致單位投資嚴重不足。同時,隨著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設施農業、大規模特色產業的推廣,實施節水灌溉要求地面坡度不大于1%、田面寬大平,而推土機的運土距離和運土量有限,必須采用裝載機配合才能達到設計標準,無形中又增加了投資,希望上級部門能給予資金上的支持。
(2)為了構建糧食生產保障體系,保證農民有穩定的口糧田,用較少的耕地生產較多的糧食,必須加大梯田建設力度,提高單位面積產量。根據隆德縣的實際情況,受當時施工技術和施工條件的限制,20世紀50、60年代修建的梯田大平小不平的現象普遍存在,達不到梯田建設規范要求,因此為了保障糧食供給、發展特色產業,迫切需要對低標準梯田進行改造。
S157.31
C
1000-0941(2011)10-0063-02
王衛紅(1971—),女,寧夏隆德縣人,高級工程師,從事水土保持規劃、設計與管理工作。
2011-03-01
(責任編輯 李楊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