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波 鄭娟 劉翔 陳言
1.核工業二○三研究所,陜西咸陽 712000;
2.陜西省環境工程評估中心,陜西西安 710054
煤礦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后評價探討
劉小波1鄭娟2劉翔1陳言1
1.核工業二○三研究所,陜西咸陽 712000;
2.陜西省環境工程評估中心,陜西西安 710054
我國煤礦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后評價尚處于研究階段,還未出臺相關的環境影響后評價技術導則或規范,文章在論述環境影響后評價的概念的基礎上,探討了煤礦建設項目開展環境影響后評價的范圍、主要評價內容,為同行開展煤礦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后評價提供參考。
煤礦項目;環境影響;后評價
我國于2002年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首次提出對規劃、建設項目進行環境影響后評價的要求,這對于加強環境影響評價管理、健全環境影響評價制度體系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發展對煤炭資源需求的增加煤炭行業得到了快速發展,但部分煤礦建設項目在實施后產生了不符合原審批的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的情形,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的規定需開展環境影響后評價。
目前,我國煤礦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后評價尚處于研究階段,還未出臺相關的環境影響后評價導則技術或規范,文章在論述環境影響后評價的概念的基礎上,探討了煤礦建設項目開展環境影響后評價的范圍、主要評價內容。
環境影響后評價是環境影響評價的延伸和發展,是對環境影響評價的驗證、補充和完善。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環境影響后評價是指對建設項目實施后的環境影響以及防范措施的有效性進行跟蹤監測和驗證性評價,并提出補救方案或措施,以實現項目建設與環境相協調的方法與制度[1]。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第27條:在項目建設、運行過程中產生不符合經審批的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的情形的,建設單位應當組織環境影響的后評價,采取改進措施,并報原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審批部門和建設項目審批部門備案;原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審批部門也可以責成建設單位進行環境影響的后評價,采取改進措施。
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的上述規定,需開展環境影響后評價的煤礦建設項目主要涉及兩類[2]:
第一類:是項目建設、運行過程中產生不符合原審批的環境影響評價文件情形的,在實際工作中主要涉及建設規模、采煤方法、井田范圍、開采煤層、重大生態保護措施等發生較大變化的項目。
第二類:是原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審批部門責成的(包括原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審批意見中規定應進行環境影響后評價的),在實際工作中主要涉及對環境的影響發生較大變化或建設地點敏感等項目。
煤礦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后評價的主要內容一般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3.1 工程概況及變化內容[3]
工程概況包括項目基本概況、煤炭資源、生產工藝等內容,與環境影響評價不同的是環境影響后評價時應以實際建設情況進行表述。
工程變化是指實際工程內容及與原環評批復工程內容的不同方面,如建設規模、采煤方法、井田范圍、開采煤層等有無變化。
3.2 環境影響因素分析
環境影響因素分析包括生態環境影響因素分析和環境污染影響因素分析,生態環境影響因素分析應簡述建設期、運行期主要生態環境影響因素,包括土地占壓、開采沉陷等;環境污染影響因素分析一般按建設期、運行期分別說明,主要包括廢水、廢氣、固體廢物、噪聲污染物的數量、濃度、排放方式及去向等。
在環境影響后評價中,環境影響因素分析應以目前主要污染源及防治措施、生態環境影響及保護措施為主,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分析存在的主要環境問題及后續應采取的改進措施;對于因采取改進措施發生污染源排污狀況有明顯變化的,應列出采取改進措施后的排污量。
3.3 環境影響現狀評價
環境影響現狀評價包括施工期、運行期兩個階段。
施工期環境影響現狀評價應明確施工歷程,說明施工期主要環境影響及存在的問題;對于施工期已結束的,重點對施工固廢處置、施工遺跡生態恢復、施工環境監理情況以及施工期是否存在環境違法行為等開展調查與評價。
運行期環境影響現狀評價包括環境污染影響評價、生態環境影響評價。環境污染影響評價主要針對周圍各環境要素、敏感點開展;生態環境影響調查與評價主要針對于已造成的地表沉陷或地下水影響開展。
3.4 后續運行環境影響評價[4]
主要是針對工程變化導致的環境影響及未來可能發生的環境影響進行預測評價,包括生態環境的影響和環境污染的影響兩個方面。
由于開展后評價時煤礦一般基本建成運行,對環境的污染影響已基本體現了煤礦后續運行對空氣、地表水、聲環境等的影響,環境污染影響可進行簡單評價,但由于煤礦運行時間較短,生態環境影響一般較小或尚不明顯,應對地表沉陷、地下水影響等生態環境影響進行重點評價。
3.5 環境保護措施分析[5]
分析工程已采取的環保措施的可行性,針對措施的不足或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改進措施;同時,根據項目與原審批的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的變化,采取新的預防或者減輕不良環境影響的對策和措施。
3.6 公眾意見調查
公眾意見調查按《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暫行辦法》要求執行,主要調查公眾對項目建設期、運行期環境保護工作的滿意度,通過調查了解周圍群眾對項目實施的意見,特別是受項目影響公眾的意見。
3.7 清潔生產分析
按照HJ446-2008《清潔生產標準-煤炭采選業》對比分析項目的清潔生產水平,對存在的問題應提出改進建議。
3.8 其他內容
除上述評價內容外,還應分析項目產業政策符合性、相關規劃相容性、環境經濟損益、污染物總量控制指標可達性等內容。
3.9 評價結論
評價結論應包括工程實際概況及變化內容、主要環境影響、環境保護改進措施和建議、項目環境可行性結論等。
目前,我國煤礦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后評價尚處于研究階段,還未出臺相關的環境影響后評價導則技術或規范,煤礦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后評價工作有待進一步研究。此文對煤炭建設項目開展環境影響后評價的范圍、主要評價內容進行了初步探討,以期為同行開展煤礦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后評價提供參考。
[1]劉左軍.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釋義及適用指南[M]第1版.北京: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2002;28-30
[2]姜華,劉春紅.生態影響類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后評價[J].環境保護.2010;(22):43-44
[3]蔡兆亮,胡恭任,張光偉,等.煤炭開采項目環境影響后評價主要內容及實例運用[J].中國礦業.2010;19(5):41-43
[4]姜華,劉春紅,韓振宇.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后評價研究[J].環境保護.2009;(6):17-19
[5]趙娜.煤炭行業環境影響評價有效性研究[J].西安科技大學.2008
劉小波,男,陜西寶雞人,大學本科,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從事環境影響評價工作。
10.3969/j.issn.1001-8972.2011.1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