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家鶴 祖貴東 楊華 趙召英
1威寧縣良種場
2威寧縣果樹蔬菜工作站
3威寧縣牛棚鎮農技服務中心 553100
威寧縣早春馬鈴薯套種折耳根高產高效栽培技術
祖家鶴1祖貴東2楊華2趙召英3
1威寧縣良種場
2威寧縣果樹蔬菜工作站
3威寧縣牛棚鎮農技服務中心 553100
闡述了早春馬鈴薯套種折耳根高產高效種植模式, 并介紹了該模式下馬鈴薯、折耳根的栽培技術,以期為該模式的推廣提供參考。
威寧;早春;馬鈴薯;套種;栽培技術
威寧處于貴州省的西北部,屬于高海拔、低緯度、晝夜溫差大、夏秋冷涼地區。年均溫11.9℃,年總積溫4311℃,年日照1805小時。農業生產受自然因素的影響很大。近年來,隨著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進一步深化,威寧縣蔬菜的發展很快,尤其是夏秋反季節蔬菜。但是如何達到高產高效,是廣大種植戶十分關注的問題。威寧早春馬鈴薯5月中旬上市,6月上旬采收結束,此期間正值馬鈴薯生產淡季,既調整了市場,經濟效益又好,畝產2300kg左右,畝純收入3600元左右,而且下茬可復種白菜、蘿卜、蔥、甘藍等多種蔬菜,改傳統種植模式一年兩熟為一年三熟。折耳根播種出苗后,根據市場需求,從夏至冬可陸續采收,嫩莖葉市場批發價達10.00元∕kg,根莖批發價達3.00元∕kg。此套種栽培技術大大提高了復種指數,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現將栽培技術報告如下:
馬鈴薯1月下旬至2月上旬播種,5月中旬上市,6月上旬收獲結束;折耳根2月下旬至3月中旬播種,馬鈴薯收獲后,種上白菜、蘿卜、蔥、甘藍等蔬菜。種植帶寬90cm ,起壟種兩行馬鈴薯,空1壟種折耳根。
選擇土質疏松、透氣性好、土質肥沃、肥力分布均勻、排灌方便、干耕不成塊、含有機質豐富的沙壤土。
3、1 整地施肥
清除前茬作物的秸稈、殘根、病葉、病株,并燒毀,冬前深耕曬垡,結合整地施充分腐熟的農家肥4000kg∕畝,深耕30cm左右,使土壤和農家肥在耕作層中充分混合,均勻分布,這樣使土壤熟化速度加快,也達到了土肥融洽的目的。同時使土垡受凍、風化,減少病蟲越冬基數,播種前打碎土垡并耕耙,使土地上平下實。
3、2 薯種的選擇與處理
馬鈴薯選用抗晚疫病和品質好的中熟品種,如威玉3號,種薯大小以50g左右為宜,播種前15天,將薯種放在陽光下曬2~3天,同時剔出病薯、爛薯,待芽綠化變粗后即可播種。
3、3 播種及田間管理
采用雙行壟栽培,小行距25cm左右,株距33cm左右,開溝深10cm左右,寬25cm左右。施腐熟農家肥2000kg∕畝,順溝撒施3%辛硫磷顆粒6kg∕畝,或順水沖施48%毒死蜱乳劑500m l∕畝防蠐螬等地下害蟲,播種時,薯種芽向上,然后穴施復合肥120kg∕畝,肥距薯種3cm左右,以免燒芽。最后覆土起壟,薯種距壟頂15cm左右。耬平壟面,均勻噴施芽前除草劑,覆蓋地膜。
馬鈴薯種植后23天左右幼苗陸續出土,要及時破膜放苗,用細土將破膜孔掩蓋。結合墑情,適當澆水,在齊苗期、現蕾期、開花期及薯塊彭大期各澆一次水,封行前結合長勢,可追施硫酸鉀復合肥30kg∕畝,在現蕾時應摘除花蕾,促使生長中心向塊莖轉移; 開花期追施氮磷鉀復合肥30kg∕畝,噴施0.2%硼酸;在薯塊彭大期噴施磷酸二氫鉀;在結薯后期控制澆水,注意排澇,以防爛薯;在收獲前一星期停止澆水,確保馬鈴薯干燥耐儲運,提高商品性,增加經濟收入。
馬鈴薯常見的病害有晚疫病、病毒病、黑脛病3種,用72%的農用鏈霉素或新植霉素3000倍液或50%的甲基硫菌靈800倍液噴霧可防止黑脛病。用72%霜克600—800倍液或58%甲霜靈錳鋅1000~1500倍液可防止晚疫病。可用20%的病毒A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噴霧防止病毒病。使用50%辛硫磷800倍液灌根可防止地下害蟲。
4、1 品種選擇及播種
折耳根采用根莖繁殖,在2月下旬~3月種中旬播種為宜,溫度在7~8℃為好。選取長勢旺盛,葉不帶病斑,根莖無黑點,節間短的乳白色粗壯老根莖作為品種。
在種植馬鈴薯后剩下的空壟里種植,采用條播,開寬、深分別為15cm的播種溝,兩播種溝間距25cm。將選好的根莖用鋒利的刀切成5~6cm長的短節,每個短節上保留2~3個節,每畝用種量在150kg左右,種子最好在當天挖,現挖、現切、現用。將切好的折耳根種莖均勻地撒播在播種溝內。底肥質量的多少及好壞,直接影響折耳根的產量和質量,因此在播好種后,順溝均勻撒施充分腐熟的農家肥1500kg∕畝和磷鉀肥80kg∕畝, 然后順溝澆水,在蓋土,可用開第二條播種溝的細土覆蓋在第一條播種溝上,栽完后在澆一次水,使泥土和種莖緊密接觸,有利于折耳根生根發芽 。
4、2 田間管理
折耳根在整個生長期間,田間管理很關鍵,當苗高在4~5cm時,就在20cm深的土層中生長側根,折耳根在此時需要疏松透氣良好的土壤,所以要進行一次淺耕除草,在10~12cm時,進行第二次淺耕除草,結合適當追施腐熟的清糞水或稀釋的沼液。在折耳根封行后拔出雜草,以免雜草消耗營養。5~6月份是折耳根地上部分生長旺盛時期,施清糞水或沼液500 kg∕畝以上 ,以滿足折耳根生長發育的需要,從而提高產量。此時期同時也是馬鈴薯的采收期,收馬鈴薯時鏟除地邊雜草及理好廂溝。為了增加折耳根香味和產量,在生長的中后期葉面噴施0.2%的磷酸二氫鉀1-3次。折耳根耐濕不耐旱,怕水淹,因此,遇到嚴重干旱時要注意澆水,以保持土壤濕潤,保持有充足的水分供折耳根生長發育的需要。為避免折耳根因地上部份猛長和開花消耗養分,從而抑制地下根莖的生長,導致減產,因此在折耳根剛出現花蕾時要去花蕾。
4.3 病蟲害防治
折耳根氣味濃,很少有病蟲為害,一般不進行病蟲防治。偶爾發生細菌性青枯病或根腐病。用農用鏈霉素800~1000倍液噴施,防治效果較好。偶爾有蠐螬、黃螞蟻為害,可用2.5%溴氰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噴施,每隔2天打一次,連續打3天可防治。如發現葉斑病,可選用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500倍或75%百菌清600倍液噴施可防治。
[1]徐文東,王陸美,等.馬鈴薯高產栽培技術.農村實用技術.2009(5):50
[2]張朝陽,周長潮,等.折耳根高產栽培技術.中國農技推廣.2008(1);32—33
10.3969/j.issn.1001-8972.2011.10.063
祖家鶴 男(1964—)農藝師 從事農業技術推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