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小單 中國醫科大學92期七年制10班,遼寧省沈陽市 110001
王利東 中國醫科大學93期七年制2班,遼寧省沈陽市 110001
聶玲玲 遼寧醫學院畜牧獸醫學院實驗中心,遼寧省錦州市 121001
帕金森病的研究進展
孫小單 中國醫科大學92期七年制10班,遼寧省沈陽市 110001
王利東 中國醫科大學93期七年制2班,遼寧省沈陽市 110001
聶玲玲 遼寧醫學院畜牧獸醫學院實驗中心,遼寧省錦州市 121001
帕金森?。≒arkinson’s disease ,PD)又名震顫麻痹,是一種常見于中老年的神經變性疾病,其具體的病因、發病機制尚未完全清楚,目前也暫無法根治。本文就帕金森病的致病因素及藥物治療、手術治療、基因治療、細胞移植治療等治療方法進行綜述。
帕金森??;致病因素;治療
帕金森病(Park inson’s disease ,PD),在我國在>50歲人群中發病率約1%,65歲人群患病率為1000/10萬[1]。在>65歲老年人群中,患病率僅次于腦血管疾病和老年性癡呆,因其較高的患病率和致殘率,成為危害老年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2]。
1、遺傳因素
PD的發病與遺傳密切相關。到目前,已有6個與家族性帕金森病相關的致病基因被克隆。有學者發現,家族性第4號染色體長臂4q21-23的α-突觸核蛋白的基因突變,呈常染色體顯性遺傳,其表達產物是路易小體的主要成分。目前認為約10%的患者有家族史,絕大多數患者為散發性。
2、環境因素
20 世紀80 年代美國加州的吸毒者在吸食毒品后出現了類似帕金森病的臨床表現,對吸食的毒品進行檢測發現其含有1-甲基-4-苯基-1,2,3,6- 四氫吡啶(MPTP)。 隨后應用MPTP 在靈長類動物等實驗中也誘導出帕金森樣癥狀[3]。由此提示,環境中與該神經毒結構類似的化學物質可能是帕金森病的病因之一。
3、神經系統老化
帕金森病主要發生于中老年人,40歲以前發病少見,提示衰老與發病有關。隨著年齡的增長,黑質多巴胺能神經元數目逐漸減少,紋狀體的多巴胺受體逐漸減少,但只有當黑質多巴胺能神經元數目減少50%以上,紋狀體多巴胺遞質含量減少8 0%以上,臨床上才會出現帕金森病的癥狀。正常神經系統的老化并不會達到這一水平,故年齡只是帕金森病發病的一個危險因素。
目前認為,帕金森病并非單一因素所致,而是多因素交互作用。除基因突變外,環境因素和年齡增長的共同作用下等導致黑質多巴胺能神經元大量變性、丟失,以致發病。
1、藥物治療
在多種治療手段中,藥物治療仍為治療帕金森病的首要方案。
1.1 多巴胺替代治療
以左旋多巴(L-dopa)作為多巴胺前體來補充腦內多巴胺仍為當今最基本也是最有效的治療方法。左旋多巴乙酯(1evodopa ethy l ester,LDEE)屬左旋多巴前體,LDEE口服后可以在十二指腸被迅速水解為左旋多巴,以左旋多巴的形式被快速吸收,它避免了左旋多巴在PD患者中吸收不穩定的缺點。因此,LDEE在改善運動功能方面優于左旋多巴,通過降低藥物劑量延遲藥量引起的“開-關”[4]。
1.2 多巴胺受體激動劑
已知多巴胺受體存在5種亞型:D1——D5,每種受體都含有7次跨膜區和G蛋白耦聯調節腺苷酸環化酶活性區。多巴胺受體激動劑分為麥角類和非麥角類,其中麥角類由于會導致心臟瓣膜病變和肺胸膜纖維化,現已不主張使用。而非麥角類,如阿撲嗎啡、普拉克索等藥物無上述不良反應,可以安全使用。
1.3 單胺氧化酶B抑制劑
可阻止多巴胺降解,增加腦內多巴胺含量,包括司來吉蘭和雷沙吉蘭。司來吉蘭可單用或與左旋多巴合用治療早期或中晚期帕金森病患者。雷沙吉蘭屬單胺氧化酶B 不可逆選擇性抑制劑,一系列體內和體外實驗表明,該藥對單胺氧化酶B 抑制的體外活性與司來吉蘭相似,但體內活性比其高3 倍,雷沙吉蘭療效明顯優于司來吉蘭,在早期使用可延緩疾病的進展[5]。
1.4 腺苷A 2A 受體拮抗劑
腦組織中有腺苷A 1、A 2、A 3 三種受體,其中腺苷A 2 受體亞型之一的腺苷A 2A 受體參與調控乙酰膽堿和γ-氨基丁酸在紋狀體的釋放,腺苷A 2A 受體拮抗劑可減弱與多巴胺能去神經支配有關的離子型谷氨酸受體的磷酸化,從而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運動異常。紋狀體多巴胺能和谷氨酸能受體之間信號傳遞可受腺苷A 2A受體介導的機制影響,因此腺苷A 2A 受體拮抗劑可成為既緩解帕金森病癥狀又減少運動并發癥的新方法[6]。
1.5 兒茶酚-氧位-甲基轉移酶(COM T)抑制劑
通過抑制左旋多巴在外周的代謝,使血漿左旋多巴濃度保持穩定,并能增加其進腦量。包括恩他卡朋和托卡朋。與左旋多巴合用可以增加其療效,減少癥狀波動。
2、手術治療
手術治療適用于藥物治療無效、不能耐受或者出現運動障礙的患者,術后仍需繼續服藥,但可減少劑量。目前的治療方法有蒼白球毀損術和丘腦毀損術等。DBS是通過精確定位,在腦內特定的靶點植入刺激電極進行高頻電刺激來改變相應核團興奮性來改善帕金森病癥狀。但術后仍然要堅持藥物治療,電極刺激的參數要定時調整,二者結合才能取得較好的療效[7]。
3、基因治療
目前帕金森病基因治療主要通過三條途徑:一是轉染多巴胺合成途徑的相關基因,如酪氨酸羥化酶基因等;二是轉染合成神經營養因子的基因,如神經膠質源性神經營養因子基因等;三是轉染基因表達的調節基因,如Park in 基因[8]。但是,基因治療在目前仍是尚不成熟的治療手段,有許多問題亟待解決,比如基因治療持續表達的時間不長、療效還不穩定等,故真正應用于人體尚需相當長的時間。
4、細胞移植
1982 年Back lund等[9]采用自體腎上腺髓質移植治療獲得成功,標志著臨床移植治療帕金森病的開始。細胞移植被認為是最具希望和潛力能完全治療帕金森病的一種新療法。其細胞來源主要有腎上腺髓質細胞、胎兒中腦腹側組織細胞和異種移植等,此外,交感神經節細胞[10]、頸動脈體細胞[11]這2種細胞也可以儲存和釋放多巴胺,因此上述2種細胞可以作為自體細胞移植的來源。但是,該方法未能針對病因,應用價值也是有限的。
5、康復治療
康復治療對于改善生活質量十分重要??祻桶ㄕZ音語調訓練,面肌鍛煉等。有研究顯示跑臺訓練有助于提高下肢活動能力,從而提高PD患者的日常生活狀態。
[1]賈建平.神經病學.第6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 0 0 8
[2]黃桂平.帕金森病的臨床研究及展望.醫學綜述[J].2008,14(13):2023-2026
[3]柏秀娟,尚延昌,王煒,王振福.帕金森病的研究進展.現代生物醫學進展[J].2010,1(10):178-181
[4]梁天佳.帕金森病的治療研究進展.醫學綜述[J].2010,16(9):1365-1368
[5]Clarke CE. Are delayed-start design trials to show neuroprotection in Parkinson's disease fundamentally f lawed [J] Mov Disord,2008,23:784-789
[6]Pierri MVaudano E,Sager T,et al.KW26002 protects from MPTP induced dopaminergic toxicity in the mouse[J].Neuropharmacology,2005,48(4):517-524
[7]張凱,張建國,葛明等.丘腦底核電刺激治療蒼白前毀損術后的PD[J].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志.200 6,32(6):5 07-510
[8]王磊,郭紀鋒.帕金森病基因治療新進展[J].國際神經病學神經外科學雜志.2008,35(2):153-157
[9]Lewis TB,Standaert DG,Commentary:Design of clinical trials of gene therapy in Parkinson disease. Exp Neuro1.2008,209(1):41— 47
[10]Backlund EO, Granberg PO, Hamberger B,et al. Transplantation of adrenal medullary tissue to striatum in Parkinsonisom. First clinical trials. J Neurosurg 1985,62(2):169-173
[11]Nakao N,Kakishita K,Uematsu Y,et al.Enhancement of the response to lenodopa therapy after intrastriatal trans plantation of autologous sympathetic in patients with Parkinson disease.J Neurosurg 2001,95(2):275-284
10.3969/j.issn.1001-8972.2011.1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