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微生物凈化泄露石油類污染物
2010年4月20日,英國石油公司(BP)位于墨西哥灣的“深海地平線”鉆井平臺發生爆炸,并引發了大量的原油泄露,此次原油泄露事件是美國歷史上最嚴重的原油污染海洋的災難,預計災難所造成的損失將高達 140億美元,對當地的生態環境、經濟發展造成了嚴重打擊.由于事故發生的位置太深、波及的范圍太廣,泄露原油的最終命運及其帶來的生物學效應至今仍無法評估.相對來講,原油組分較為穩定,物理化學過程很難改變其原有性質.生物降解是減少原油污染物總量的一個重要途徑,而數量龐大的微生物則是完成生物降解的一支生力軍.最近,很多科學家對墨西哥灣泄漏原油的微生物降解進行了相關的研究.
深海本身固有的r-Proteobacteria本土菌群具有降解原油的功能,Terry C. Haxen等人經研究發現,在擴散石油污染帶的刺激下該菌群大量繁殖.與事故剛發生時相比,在微生物的降解作用下泄漏原油的組分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石油烴降解細菌的基因序列往往與各種石油污染物的濃度密切相關.用現場分離所得的細菌進行降解實驗,發現5℃時原油的生物降解速率遠遠高于預期的結果.由上述結果可以看出,在氧氣沒有耗盡的情況下,深層水體本身所具有的生物修復潛能不容忽視.
孫遠軍 譯自《Science》, October 8: 208-211(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