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君毅
基于和諧理念的高職創業教育課程改革
□王君毅
高職創業教育課程存在著諸多弊端,其改革勢在必行。和諧是高職創業教育課程改革的原則,和諧理念是高職創業教育課程改革的牽引力。高職教育應當在和諧理念的啟示下,實現課程目標、課程進程、課程內容、師資力量和教學方法等5個方面的轉變,建立全新的創業教育課程體系。
和諧理念;高職教育;創業教育;課程改革
世界的本質是和諧的,和諧是一切事物的原則。和諧意即“融洽,調和”。在中國古漢語中,和諧是指和睦協調:《詩·周南·關雎》“關關雎鳩”(漢)鄭玄箋:“后妃說樂君子之德,無不和諧?!币嘀概浜系脛蚍Q、適當:《晉書·摯虞傳》:“施之金石,則音韻和諧?!痹诠糯鞣缴鐣?,對和諧一詞的理解也各有千秋。畢達哥拉斯認為:“整個天就是一個和諧”,赫拉克利特認為:“和諧產生于對立的東西”。歐洲文藝復興后,“和諧”作為重要的概念出現在哲學領域。直到馬克思主義的產生,才揭示了“和諧”的真諦,提出了建設和諧社會的目標,使“和諧”成為辯證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證明“和諧”是對立事物之間的辯證統一,是不同事物之間相輔相成、互促互補和共同發展的關系??茖W發展觀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回答了中國為什么發展和怎么發展的問題,主要內容是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
和諧理念是從和諧理論到實現和諧社會之實踐的中間環節,我們可以根據具體實踐的需要由和諧理論提出的相應和諧理念。高等職業技術教育(以下簡稱為高職教育)是民生工程,為數以萬計的求學對象科學進行職業生涯策劃、獲得選擇職業自由提供教育服務。獲得職業選擇的自由意味著高職學生既可以直接選擇職業崗位開始自己的職業生涯,也可以不受必須供職于社會組織的限制而成功地自主創業,體現了高職學生就業與創業的和諧度。杰夫里·提蒙斯(Jeffry A.Timmons)曾在經典創業教科書《創業創造》(New Venture Creation)中指出:創業是一種思考、推理和行為方式,它為機會所驅動,需要在方法上全盤考慮并擁有和諧的領導能力。創業,作為一種獨立自主的生存發展方式,正越來越受到中央和地方政府的重視。胡錦濤總書記在十七大報告中指出:“實施擴大就業的發展戰略,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在大力提倡創業教育的時代背景下,和諧理念對高職創業教育的啟迪意義非凡?;趯Ω呗殑摌I教育的認識,由和諧理論引申的和諧理念可以闡發為以下幾個方面:一是人本理念,以高職學生為本,以提高高職學生的創業意識和創業能力為本;二是一分為二的理念,高職教育要堅持就業教育和創業教育兩條腿走路;三是不間斷發展的理念,要瞄準高職學生整個職業生涯的發展,高屋建瓴開展創業教育。
如前所述,和諧理念客觀上要求教育和諧,和諧教育要培養和諧的人,就業和諧、終身發展和諧、生活和諧是和諧的人的集中體現。高職教育,即就業教育,就業教育的觀念已深入人心,并逐步在全社會達成了共識。高職教育的主陣地—高職院校則把就業教育融入專業教育當中,作為專業培養目標寫入專業教學計劃,高職畢業生的就業意識、就業愿望、就業理想、就業能力(專業能力)在高職教育的發展中得到了整體上的提高。而創業教育之前大多只是就業教育的配角,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究其原因,一是受到本民族傳統文化的影響,保守思想較為嚴重,安守意識較為強烈,只求平穩安逸,以找一份拿工資的工作發展事業、不須通過個人打拼過上穩穩當當的生活為最大的幸福;二是受到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高考擴招以前主要受計劃經濟余波影響,大多尚在等待國家畢業分配工作,依賴思想非常嚴重,高考擴招以后主要受市場經濟環境的制約,四處謀求關系擠上工作崗位,大多處于畢業“找”工作、在別人業已建立的平臺上去添磚加瓦,而不是自己親自去打造一個事業平臺、獨創一份事業的思維階段;三是受到高職教育本身發展缺位的影響,專業課程教學關于創業教育的內容很少或不深入,高職學生接受的主要是以就業為導向的教育,畢業即就業、零距離上崗,以能上崗、快速上崗為第一要務;四是受到高職學生整體性格特征的影響,他們一般都缺乏自主創新意識和勇于開拓的勇氣、決心及能力,坐等靠思想嚴重,創新的品質缺失,挫折容忍力較差,社會化程度較低。
高職創業教育課程改革勢在必行。和諧校園是和諧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和諧教育是建設和諧社會的重要手段。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尤其是在就業壓力日趨緊張的時代條件下,鼓勵高職畢業生自主創業,培養高職學生的創業能力,使部分適合創業的高職學生脫穎而出辦實業,既直接解決自身的就業問題,又為其他人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等等,這一系列問題理所當然成為高職教育在新一輪改革和建設的征程中需要深入研究的課題?!罢n程(Curriculum)是將宏觀的教育理論和微觀的教學實踐聯系起來的一座橋梁,是實現培養目標的重要手段,是學校一切教育和教學活動的核心。”[1]高職創業教育課程是高職教育的重要載體,創業教育改革的核心是創業教育課程改革。高職原有創業教育課程存在諸多的弊端:一是課程目標關于創業意識培養的比例較重,關于創業能力培養的比例較輕;二是課程進程僅局限于專業教育的一角,只作輕描淡寫的課業安排,在整個三年(五年)的專業教學中所占份額微乎其微,而且是斷線的教育形式—即只作一門邊沿課程穿插在專業教學當中,課時很少,一站式教學,課程以考試結束為標志而畫上句號,一般缺乏后續跟蹤指導;三是課程內容概括性強、大多是帶普遍性的概念,缺乏人文關懷式的個性化引導;四是課程教學安排一般由行政管理職能占上方的招生就業管理部門承擔,授課教師以招生、就業為主要工作經驗的招生就業部門工作人員擔任,幾乎是關門式的敷衍了事的應付教育,缺乏與社會的溝通和聯系,難免有閉門造車之虞;五是課程教學方法以理論傳授為主,以課堂教學為主陣地,不以產業實體和實訓基地為依托,與行業企業結合進行創業教育更是遙不可及的事??偠灾呗殑摌I教育幾乎沒有任何實踐環節的課程教學作支撐,最終培養的高職畢業生創業能力低下,發展后勁明顯不足。所以,毫不樂觀地說,當前,高職創業教育基本上是不成功的。
和諧是高職創業教育課程改革的出發點和歸宿點,高職創業教育課程改革要以和諧為目標,以和諧為行動準則,以和諧為檢驗標準。如何進行創業教育課程改革?關鍵是要在創新創業教育課程規劃的基礎上,加強創業教育課程內涵建設。概括地講,要實現5個轉變。
一是實現從知識型課程目標向能力型課程目標的轉變,做到課程目標和諧。課程“目標設置的好壞直接影響個體的自我調節學習行為和方法,影響他們對學習環境的篩選意識、學習資源的選擇意識、學習資源的管理意識、學習行為的監控調節等?!盵2]打破以培養創業意識為重點的課程目標局限性,以提高高職畢業生創業能力為主要目標,幫助高職畢業生在樹立創業意識的基礎上,培養將來創業所需要的心理品質和綜合能力或為這些能力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為確保能力目標的具體化和可操作性,不同高職專業應當結合自身實際,確定畢業生自主創業的比例(10—30%)作為專業培養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這個比例可以根據辦學條件的不斷優化而日益提高。
二是實現由一站??渴秸n業安排到多站貫通式課業策劃的轉變,做到課程進程和諧。課程是課業的進程,課業的目標尚未達到,就不能終止課業進程。創業一般可以劃分為生存階段、穩定階段、發展階段、成熟擴張階段等4個階段。要強化高職教育的服務宗旨,做好創業教育要打持久戰的心理準備,與地方政府、行業企業、社會力量多方聯動建立高職畢業生創業發展基金,不搞形式主義,不打應付牌,而要延長創業課程的生命線,打破蜻蜓點水式的課程進程安排,通過貫通式的課程進程策劃,從高職學生入校伊始至高職學生畢業后的頭1—3年,進行不斷線的創業教育或創業咨詢指導,直到將高職畢業生送上自我發展的正軌。高職創業教育課程安排的這種轉變,也是高職院校社會服務能力提高的重要保障,是高職教育地域性特征的彰顯。所以,高職創業教育課程的課時安排是靈活的多樣的,象時間的紅線一樣將高職院校與高職畢業生有機地聯系起來,促進高職院校與高職畢業生的共生共贏。
三是實現由普遍性課程內容向特殊性課程內容的轉變,達到課程內容和諧。高職創業教育課程內容的改革關鍵是要加強課程內涵建設,簡單地講,就是三個方面,即要豐富創業知識的內容、加強創業品質的塑造、突出創業能力的培養,其中創業能力的培養是核心。高職創業教育課程要打破普遍性的創業教育概念,寓特殊性于普遍性之中,建立專業化、個性化、特色化創業教育課程體系。有條件的高職院校,應當編制按專業劃分的校本創業教材,覆蓋創業能力系列內容:包括創業態度、創新能力、把握和創造機會的能力、抗風險能力、經營管理能力等[3]。
四是實現師資隊伍從院校型向社會型的轉變,做到課程教學師資團隊和諧。高職創業教育師資庫的建立,要打破校域界限,努力體現專兼職結合的特征,吸收校內富有人文關懷、理論教學和工程實踐經驗豐富的雙師型教師,以及行業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的管理專家、優秀校友擔任授課教師,消除單純由院校式教師分隊授課為主的弊端,達到校企互動式教師團隊授課的理想境地。
五是實現從純理論教學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突出實踐性教學環節教學方法的轉變,做到課程教學方法和諧。高職創業教育要突破純理論教學的概念,課程教學理論與實踐結合,科學進行資源整合,重點利用校外實訓基地、校辦產業實體(專業工作室)等平臺,有條件的高職院校還可獨立或與職教集團成員單位聯合建立高職學生創業園(公司),大幅度增加實踐課程。也可安排學生到校友創業基地實習,采取師傅帶徒弟的方式,培植創業示范畢業生,由此以點帶面、形成良性循環的創業環境。
總之,高職創業教育課程改革是一項系統工程,牽一發可動全身,須要在和諧理念的啟示下,通過上述5個轉變,賦予高職創業教育課程體系以新面貌,最終促進高職創業教育的和諧發展。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全國高職高專校長聯席會.點擊核心—高等職業教育專業設置與課程改革開發引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7):71.
[2]張靜,包忠明.高職院校創業教育課程開發的探討[J].中國成人教育,2010(13).
[3]蔡克勇.21世紀中國教育的走向[M].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7):380.
G712
A
1001-7518(2011)23-0027-02
王君毅(1968-),男,湖南省湘鄉市人,湖南城建職業技術學院繼續教育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職業教育。
責任編輯 謝榮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