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欽建軍 王克明
(中共天津市委黨校,天津300191)
做好六項準備應對出版轉型
■ 欽建軍 王克明
(中共天津市委黨校,天津300191)

出版業“內容為王”的產業特征,決定了無論是傳統出版還是數字出版,編輯始終都是出版機構的核心人才。盡管由傳統出版向數字出版的轉變還處于起步階段,應對出版轉型還存在一定的時間和余地,但在由傳統出版向數字出版這一具有一定歷史性的轉變過程中,作為出版業的核心人才,編輯要想成功應對出版轉型的跨越性挑戰,一如既往地發揮好推動出版業又好又快發展的核心作用,需做好六個方面的準備。
有關專家認為,從嚴格意義上的出版業角度講,所謂數字出版就是除紙媒體以外的以其他介質為載體、以文字為主要表現內容的出版形式。不言而喻,傳統出版即是以圖書、報紙、期刊等為代表的傳統紙質媒介出版物。從量比關系上來看,盡管數字出版發展勢頭迅猛,但數字出版與傳統出版的競爭關系遠遠沒有達到“產業革命、升級換代”的程度,數字圖書出版,更多的是在出版形式、呈現介質、銷售渠道、傳播范圍上對傳統出版的擴展與延伸。因此,從這個角度看,出版轉型問題雖然緊迫,但廣大從事傳統出版業的編輯們還具有足夠的時間來應對這種轉變。
但是我們也必須清醒地認識到,數字出版是建立在計算機技術、通訊技術、網絡技術、流媒體技術、存儲技術、顯示技術等高新技術基礎上,融合并超越了傳統出版而發展起來的新興出版產業,信息傳播技術的快速發展和社會生產生活方式的深刻變化,正在從深層次上改變著人們的閱讀理念和習慣。可以預見,數字出版正在以令人驚詫的速度走進人們的生活。在不久的將來,數字出版極有可能成為一種舉足輕重的出版形式。我們沒有理由不對這種新的出版業態加以重視,并且主動抓住和利用當前這一出版轉型和緩期,深入研究,廣泛探討,從理論到實踐有針對性地努力提高編輯應對數字出版的能力和素質。
按照中國出版科學研究所《中國數字出版產業年度報告》的統計,數字出版內容包括互聯網期刊和多媒體網絡互動期刊、電子圖書、數字報紙(含網絡報和手機報)、博客、在線音樂、手機出版(含手機彩鈴、手機鈴聲、手機游戲、手機動漫)、網絡游戲、互聯網廣告等方面。數字化出版是在出版的整個過程中,將所有的信息都以統一的二進制代碼的數字化形式存儲于光盤、磁盤等介質中,信息的處理與接收則借助計算機或終端設備進行,它強調內容的數字化、生產模式和運作流程的數字化、傳播載體的數字化和閱讀消費、學習形態的數字化??傊痪湓?,具備一定的數字化技術是廣大編輯從容應對出版轉型的基本能力要求。因此,廣大傳統出版業編輯從認識到出版轉型必然性的一刻起,就應開始加強對手機短信、手機小說、手機新聞、手機報紙、手機音樂、手機游戲甚至手機視頻等新的媒體傳播形式的熟悉和認知,對數字出版所涉及的諸如二維條碼新技術、數字版權技術、DRM技術、數字水印技術、電子紙的研發與應用技術多方涉獵和學習,努力提高自身的計算機多媒體、網絡傳播、軟件操作和編制以及數字化編輯加工和審讀等多種新技能,以便為推動傳統出版轉型和將來運作數字出版奠定技術支持。
從傳統出版向數字出版的轉型,不僅僅是傳播媒介發生了根本性變化這么簡單,更深層次的轉變還表現在傳播理念上的轉變。與傳統出版相比較,數字出版具有明顯的傳播優勢:一是傳播互動性明顯增強。數字傳播因其先進的傳播技術,傳播者與受傳者之間可以進行雙向互動交流;而傳統出版的單向性傳播特征比較明顯。二是傳播自主性明顯增強。數字出版借助網絡、電子媒介等新興媒體,受眾可供選擇的信息量擴大,從而使受眾的自主選擇性明顯增強;而傳統出版受紙質媒介承載信息量有限的影響,讀者的自主選擇性相對不足。三是傳播開放性明顯增強。在網絡暢通的情況下,現代網絡的開放性賦予受眾可根據自身需要,不受時間、地點限制,隨心所欲地獲取感興趣的內容。四是傳播成本明顯降低。數字出版充分體現了低碳環保的發展要求,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出版業對紙張的消耗,不僅大大提升了受眾單位貨幣所獲信息量,而且極大地緩解了出版業的資源壓力,極大地降低了出版成本。五是傳播范圍明顯擴大。數字出版使傳統出版由“小”傳播走向“大”傳播,由點對點的傳播轉為點對面的傳播。
數字出版諸如此類的傳播優勢不僅順應了科學發展的大勢,而且也順應了社會傳播的發展趨勢,它使傳統出版所面臨的許多瓶頸性問題都迎刃而解,因而具有強大的導向性和生命力。廣大傳統出版業編輯必須站在時代發展的高度來看待上述問題,積極轉變傳播理念,在繼承傳統出版優勢的基礎上,順應時代發展趨勢,推動傳統出版業向低碳、開放、互動、自主的方向發展。
傳統出版向數字出版轉型不僅會使出版業態發生實質性變化,也對編輯的知識結構提出了挑戰。美國學者布魯納認為,所謂知識結構指的是學科知識的內部聯系和規律。編輯的知識結構則是指編輯工作者所掌握的知識的組合狀況。有關學者認為,編輯的知識結構有不同的方面,不同的層次。它們通過一般、特殊和個別相通的內在關系結合起來,形成有廣度和深度、廣博和專深相統一的知識立體結構。知識結構中知識因子的廣度和深度,廣博和專深,又都有所不同。
出版界比較認同的看法是,編輯的知識結構要求編輯既要有博的一面,又要有專的一面,要博中求專,以專促博?,F代科技知識的更新速度越來越快,特別是與編輯工作密切相關的信息傳播技術,編輯業務工作面對的新興學科方向也層出不窮。在這種知識爆炸增長的新形勢下,編輯人員應該不斷地調整與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不斷地獲取新知識,才能有利于編輯能力的不斷提高,才能增強對社會知識與信息變化高度的敏感性,才能從容應對數字出版的考驗。面對紛繁多變的出版文化需求市場,編輯應針對數字出版的特點,革新自己對處理諸如選題策劃、編輯加工、出版印刷、版權貿易、市場營銷等各種出版資源的知識內容,從專業知識結構上努力培養自己的跨領域、跨學科、跨行業的復合型知識結構,對未來數字出版可能涉及到的出版政策、法律法規、學科發展態勢、信息網絡技術、作品復制新技術、數字出版經營管理新模式、產品營銷渠道和相關電子產品信息與性能等知識進行補充和更新。
版權問題是出版行業的重要利益關切,歷來就是出版業的關鍵所在。在傳統出版時代,盡管有一系列法律法規和政策措施的維護,但版權保護中仍存在不少難點和問題。而版權問題對于數字出版來講就更加重要和迫切,有學者把版權保護列為發展數字出版的三個要素之一。因為,伴隨數字出版時代的到來,新的出版業態也給版權保護提出了新的挑戰。受數字出版傳播、復制、發行等環節的新發展新變化的影響,數字出版中的版權保護問題將更加突出,難度也在不斷增強。有專家認為,在版權保護的基本原則、基本理念和基本精神沒有動搖的情況下,一方面,新技術產生的傳播方式要求有比較成熟的版權管理規范;另一方面,數字信息網絡的產生又對版權保護制度形成了挑戰。這是廣大編輯應對出版轉型所無法避開的一個重要課題。
作為國內知名的中文雜志在線閱讀網站,龍源期刊網已經在數字出版實踐中打拼了10余年。面對日新月異的網絡和市場環境,龍源期刊網總裁湯潮提出了關于數字出版版權的困惑,他稱這是目前最為“刻不容緩”、“特別焦急”的問題。作為出版產業的核心人才,編輯對數字出版的版權保護負有重要責任和義務,中間涉及出版物加密、防止盜版、版權權益的確定與維護等一系列操作層面的問題,也涉及數字出版版權法律系統的設立與完善。但只有編輯成為維護出版機構版權的行家里手和堅定執行者,才能在數字出版中切實保護和實現行業利益。這就需要廣大傳統出版編輯從現在起就開始研究數字出版版權問題的特點,了解和掌握包括《著作權法》等國內出版法律法規和信息網絡傳播權、國際互聯網版權公約、世界貿易組織TIRP協議在內的一系列涉及數字出版的國際通用版權協議和法規,樹立敏感而準確的版權意識,以為應對維權形勢更加嚴峻的數字出版的版權保護問題做好準備。
傳統出版向數字出版的轉型,不是數字出版對傳統出版的拋棄,而是對傳統出版的發展和繼承。同時,從傳統出版向數字出版的轉變又是帶有根本性的轉變。與傳統出版相比,從出版物制作到運營方式,從傳播載體到承載容量,從閱讀方式到交易方式,數字出版都發生了極大的甚至是根本性的變化。這一系列變化涉及出版業務的方方面面,編輯工作所受影響不是局部的,而是深刻而帶有全局性的。編輯作為出版行業的核心人才,同時編輯環節又是出版工作的核心環節。面對這樣的全局性轉變,編輯工作不能頭疼醫頭腳疼醫腳,必須從全局出發,從編輯加工到發行運營進行整體性的調整和轉變,從工作方式方法到經營策略,對自己的整個工作體系作針對性和適應性調整。這就要求廣大編輯針對數字出版對出版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從組稿、選題、審稿、編輯加工、產品設計、校對、復制、發行、宣傳營銷等編輯工作的方方面面,對編輯工作進行綜合性調整,以適應數字出版的工作節奏和運作方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