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曉明
(新法制報社,江西贛州 341000)
“鎖定最高價”的方法不可取
■ 張曉明
(新法制報社,江西贛州 341000)

2011年8月,筆者參加了一場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拍賣會。拍賣會開始后,拍賣師按規定的程序組織拍賣會,包括開場白、拍賣師自我介紹、亮證、清點競買人數、宣讀拍賣規則、現場答疑,開始競價。按照公告的起拍價起拍,采用有保留價的增價拍賣方式,從2.2億元一路競價到3.98億元,直到再無人加價時,拍賣師還不知道保留價,因此拍賣師也不敢落槌。按組織這場拍賣會的國土部門的操作規則是:拍賣師在拍賣場上是不知道保留價的,保留價只能在拍賣場上產生最高價時再行開啟。所謂的“鎖定最高價”再看保留價。開啟保留價后,如果“鎖定的最高價”達到或超過了保留價,拍賣師當即落槌成交,不再給其他競買人加價的機會了;如果“鎖定最高價”沒有達到保留價時,拍賣師當即宣布流拍,也不給其他競買人再加價的機會,也不給拍賣師引導競買人加價的機會。這個操作規則,顯然與現行《拍賣法》和拍賣行業其他法規相悖,是不科學的。理由如下:
《拍賣法》第五十一條規定,競買人的最高應價經拍賣師落槌或者以其他公開表示的方式確認后拍賣成交。
這條規定,是關于買賣方式的規定。當場上的最高應價達到或超過保留價時,拍賣師要落槌或者以其他公開表示的方式確認。反之,場上的最高應價達到或超過保留價時,拍賣師沒有落槌或者以其他公開表示的方式確認,該標的仍未成交。未成交其他競買人就還有加價的機會,原產生的場上最高價就有可能被刷新,新的最高價就可能產生,“鎖定”的價格有可能被開啟,甚至引發新一輪競價。因此,只要拍賣師未落槌,競買人就可以繼續加價,直至落槌成交為止。
《拍賣法》第十四條規定,拍賣活動應當由拍賣師主持。
這條規定是《拍賣法》賦予拍賣師法定的拍賣主持權。拍賣師的主持權體現在哪些方面呢?
即將審查通過并頒發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業標準(SAC/TC366)拍賣師操作規程》第四節第二款規定,操作時,拍賣師代表拍賣人享有與其他當事人平等民事主體資格的法律地位,并依法享有下列主持權利:
——獨立操作,并有適當的自主裁量權;
——有調整競價幅度和變更拍賣方式的決定權利;
——有權制止競買人明顯的串通、操縱競價行為,并有對制止無效的行為者采取進一步措施的權利;
——有暫停無法維持公正秩序的拍賣活動的權利;
——宣布成交前,有對自己的操作錯誤予以更正的權利;
——最高價不低于保留價時,有以落槌或其他表示買定的方式宣布成交的權利;
——于拍賣活動結束前,有對未成交的標的當場再拍賣的決定權利。
根據以上規定,拍賣師有權調整競價幅度,當最高應價達不到保留價時,拍賣師可以通過調整競價幅度來促使競買人競價,減少流拍的機率,節約社會成本。
《拍賣法》第二十八條規定,委托人有權確定拍賣標的所保留價并要求拍賣人保密。
法律規定委托人有權確定保留價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維護委托人的權益。保留價直接關系到委托人利益的實現,因為如果拍賣人向競買人泄露了保留價,就會影響競買人競價,使拍賣標的不能在高價位出售,損害委托的利益。所以拍賣人應當依委托人的要求對保留價進行保密。但是,在拍賣場上,拍賣師應當知道保留價。從技術層面上來說,拍賣師知道保留價后會按照這個方向引導競價,避免心中無數而產生流拍。特別是當最高應價沒有達到保留價時,拍賣師會在不泄露保留價的情況下引導競價。往往通過拍賣師的引價,拍賣標的能成交,有效地避免流拍而浪費人力、物力和財力;從情理上看,拍賣師已進入了拍賣程序,已在拍賣臺上,在委托方及監督部門的現場監督下,不可能泄露保留價了。
以上是筆者的個人觀點,希望得到業內人士的重視。對任何創新拍賣方法的做法都可償試和探討。但不應與現行《拍賣法》和其他行業法規相抵觸。像這種“鎖定最高價”的方法實施近一年來,導致了很多本應成交的標的而流拍,浪費了人力、物力和財力,也錯過了標的出讓時機。希望能盡快得到廢除或糾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