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鄧清波
(中共湖南省委宣傳部,湖南長沙 410011)
征信建設與隱私保護應并行
■ 鄧清波
(中共湖南省委宣傳部,湖南長沙 410011)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制訂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會議上強調,“十二五”期間要以社會成員信用信息的記錄、整合和應用為重點,建立健全覆蓋全社會的征信系統,全面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京華時報》10月20日報道)
當前社會誠信缺失問題依然相當突出,從而帶來破壞經濟秩序、損害社會公平正義、侵害民眾權益等諸多問題,從長遠來看這將成為我國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巨大隱患。因此,加強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建立健全覆蓋全社會的征信系統,是當務之急,也堪稱是順應民心之舉。對此,國務院常務會議做了周密部署。
需要引起重視的是,在加強征信系統建設的同時,必須高度重視強化對公民隱私權的依法保護。表面上看,建設征信系統與保護公民隱私似乎是反向而行的,因為前者強調社會對個人信息的適當了解,而后者卻強調個人對自我信息的嚴密保護。但實際上,建立社會誠信和保護公民隱私密切相連,相輔相成,堪稱“一體兩面”,不可偏廢。
與當前社會誠信缺失問題突出一樣,當前公民隱私權保護問題突出也不容忽視。“公民尊重他人隱私和自我隱私保護的意識比較淡薄,侵害隱私權的現象比較普遍,且呈逐年上升的趨勢。”(劉雨姬《如何加強和完善我國公民隱私權法律保護》)而隱私權得不到很好的保障,正是導致社會誠信缺失的重要因素之一。因為擔憂自己的隱私被泄露,使得人們不敢過多披露自己的信息,從而影響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為了保護自己的隱私,有些人不得不采取說假話等方式來隱匿自己真實信息,也會影響到社會誠信氛圍。而侵犯他人隱私,本身也是一種嚴重的失信行為,許多商業欺詐行為,正是建立在對他人隱私非法窺探的基礎之上的。比如當前一些網絡服務商利用對用戶隱私的窺探而強行推銷垃圾信息欺詐用戶利益等。
所以,要加強社會誠信體系建設,就必須高度重視強化對公民隱私權的保障。而另一方面,建立健全覆蓋全社會的征信系統,本身也會帶來對公民隱私權過度損害的擔憂。因為,征信系統需要收集公民個人信息,這本身需要公民隱私權的適當讓渡,如果不注重對公民隱私權的保障,一些公民個人信息會因此被不恰當地泄露,從而損害公民正當權益,并進而引起他們對征信系統建設的抵觸。所以,在推進更高水平征信系統建設的過程中,尤其需要重視對公民個人隱私的保障問題,切實防止公民隱私遭到非法泄露。否則,征信系統就難以建立健全,縱然建立了,也會帶來公民隱私泄露風險等新的問題,付出過大成本。
與我國社會征信系統不健全相似的,當前我國對公民隱私權的法律保護也是不健全的。雖然我國憲法和刑法等法律中都有與保護公民隱私相涉及的內容,但相關保護條文仍然缺乏明確性和系統性,而我國民法沒有把隱私權確立為一項獨立的人格權,只是借助司法解釋并通過保護名譽權的方式或以維護公序良俗含括公民的隱私權,采取的是間接保護方法。實踐證明,這種間接保護隱私權的方法,是不完備、不周密的。對于加強隱私權保護立法和相關制度建設,學者已經提出不少建議,而在建立健全社會覆蓋全社會的征信系統的過程中,應該對此周密考慮,將之作為題中之義。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建立起科學完善的征信系統,推進社會誠信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