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起中國股市的脊梁"/>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呂玉忠
(渤海證券研究所,天津300381)
大盤藍籌
——挺起中國股市的脊梁
□ 呂玉忠
(渤海證券研究所,天津300381)
2011年中國股市何去何從?是讓中國股市復歸價值投資主線,還是使股市真正成為百姓增加財產性收入的主渠道,已成為管理者、從業者和億萬投資者關注的焦點。

2010年的中國股市是極其奇特的一年。滬指全年跌幅達14.31%,位居全球股指跌幅第三,大約有60%以上的投資者顆粒無收、甚至虧損,數以萬億計的真金白銀灰飛煙滅;同時,中國股市融資雄踞世界之冠,高達10960億元;此外,中國股市還演繹了所謂“結構牛市”的行情,中小板指數、創業板指數屢創新高,對未來收益進行了超前“大透支”,而大盤股、尤其是優質大盤藍籌股卻萎靡不振,甚至有的跌幅高達50%以上。
縱觀當今中國股市,出現了與中國宏觀經濟走向相背離,與世界主要股指走向及我國上市公司業績增長相背離的“三大背離”景象。
人們不禁會問,2010年中國股市為什么會出現“三大背離”的現象,它的根源在哪里?
1.惡炒小盤和題材成為時尚
在中國經濟加速轉型和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政策召喚下,市場把“題材股”、“小盤股”的炒作推向極致。創業板、中小板新股發行市盈率高達50倍以上,首日上市更有高達100多倍。好像中國新興產業不需要經過孕育期、成長期、成熟期,而能馬上代替傳統產業。
值得提醒的是:近期由國家發改委牽頭制定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中,提出到2015年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GDP8%左右;到2020年,占GDP15%左右。由此可見,我國新興產業的發展和壯大需要時間的累積,而非一朝一夕的事情。目前我國新興產業還處在孕育期。
市場過分推崇概念股的炒作,使得“概念股”透支了未來幾十年的盈利。過高的市盈率嚇壞了理性投資者,也使得場外資金望而卻步。在場內資金相對短缺的情況下,主力機構“放大抓小”,對小盤股高舉高打,屢創新高。截止2010年12月29日,中小板綜指全年上漲24.60%,2010年6月1日問世的創業板指數上漲11.30%。惡炒概念的風氣,帶壞了市場,扭曲了市場本來面目。
2.放大了大盤藍籌的風險預期
眾所周知,自2010年4月中旬以來,我國政府加大了對房地產業的調控力度,其目的是控制房價過快上漲的幅度,去房地產暴利化促進房地產業的健康發展。然而市場進行了超級解讀,好像房地產股的末日即將來臨。地產股遭到了市場狂拋和無情打壓,使其大部分跌幅超過40%;與此同時,市場在歪嘴“股評家”的曲解下,聯想到銀行股會受其拖累,放大了金融股的風險預期。海通證券全年跌幅超過50%,北京銀行、東北證券、中信證券、交通銀行、興業銀行跌幅均超過35%。與此同時,十大權重股截止12月28日,年平均跌幅為22.22%,超過同期上證綜指跌幅水平。
據2010年三季度報表,十大權重股共獲得凈利潤6606.96億元,占全部A股凈利潤的51.4% 。2010年前三季度16家上市銀行共實現凈利潤5248.3億元,同比增長32.55%,其中招商銀行同比增長57.4%,中信銀行同比增長47.60%。市場不顧事實,以偏蓋全,給予了大盤藍籌股過低的估值。
3.過度融資使市場失血過多
2010年我國A股融資額榮登全球第一,也是中國股市20年中融資最多的一年。據統計,2010年,包括IPO在內的531家企業從資本市場融資高達10690.59億元。其中,新股發行348家,累計發行股份556.14億股,募集資金4879.21億元;18家上市公司實施配股再融資1438.22億元;8家上市公司發行可轉換債套現712.08億元;157家上市公司增發469.49億股,融資3661.08億元。
人所共知,投資功能是股市的基本功能,而融資功能是建立在投資功能基礎之上的。長期以來,我國股市顛倒了投資、融資功能的因果關系,過分強調融資功能,忽視了投資功能的培育,急功近利的短視行為使得股市成了上市公司的提款機。2010年中國A股高價發行、高價增發、高價配股層出不窮;中小板、創業板的“三高”發行愈演愈烈,成倍的超額募集資金不僅造成了資源配置的極大浪費,也給市場埋下了巨大的潛在風險。無節度的超大規模融資,改變了股市的供求關系,摧毀了投資者持股信心,使得股指一跌再跌,出現了有悖于世界主要股指運行的業態。
沒有脊梁的股市只能是一個畸形的市場,而畸形的市場是不能擔當起中華復興、大國崛起重任的。因此,修復大盤藍籌估值,讓大盤藍籌成為市場投資主線,是明智的選擇,也是歷史的必然。對此,我們必須重新認知大盤藍籌在當代中國經濟運行中的地位和作用:
1.真正成為國民經濟的晴雨表
大盤藍籌股代表中國股市的中堅力量,也是中國經濟的頂梁柱。只有讓大盤藍籌股修復估值,使之總體運行與國民經濟運行相吻合,股市的晴雨表功能才能發揮,黨和國家制定宏觀經濟政策才更有依據性。
2011年對中國經濟而言,是十分關鍵的一年。是“十二五”開局之年,也是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我們堅信,2011年中國經濟將會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通過全國人民的努力奮斗,一定能開好局、起好步,打牢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中國股市在這一年交出合格答卷,讓股指真正成為中國經濟的“晴雨表”,是舉國上下的真誠期待。
2.實現百姓財產性收入的主渠道
黨的十七大明確提出:“讓更多群眾擁有財產性收入”,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十二五規劃的建議》再次強調:“創造條件增加居民財產性收入”。現今的中國如何讓百姓實現財產性收入呢?途徑有四:(1)買房,(2)買賣黃金,(3)購買古玩、字畫等收藏品,(4)投資資本市場。由于前三種投資方式受政策、市場、專業知識及自身經濟條件等影響很難成為普通百姓實現財產性收入的主要方式。而股票、可轉換債券等金融產品具有等份、交易靈活、變現能力強、可享受企業高成長帶來的收益等特點,那么投資資本市場才應成為居民擁有財產性收入的主渠道。但前提條件是要有一大批不斷為投資者帶來較高回報的藍籌公司。
為此,當務之急是重塑價值投資理念,讓大盤藍籌股成為市場投資主線。值得指出的是,目前大盤藍籌股中的銀行股具有明顯的估值優勢,2010年動態市盈率僅為9.6倍,動態市凈率為1.67倍。其中,交通銀行市盈率為7.8倍、市凈率為1.43倍,民生銀行市盈率為7.7倍、市凈率為1.34倍,堪稱世界上最便宜的股票。同時,銀行A股與H股折價率高達25%左右,投資價值已凸顯,是百姓實現財產性收入的主要品種。
3.防止市場巨幅波動的定海神針
多年來,中國股市波動較大,不但散戶追漲殺跌,而且作為大型機構投資者的基金,也同樣隨波助瀾、狂拋濫吞。骨子里講,是大盤藍籌股沒有起到股市定海神針的作用。一個健康穩定發展的股票市場,必須確立市場投資主體的正態分布,即讓市場中70%以上的投資者,尤其是機構投資者,中長期持有大盤藍籌股和收益穩定的權重股;讓20%左右的風險偏好者追逐不確定的成長股。這樣,既能保證市場平穩逐漸走陽,又能激活市場人氣,增加市場活躍度。
試想,我國GDP年增速在8%~10%之間,大盤藍籌股利潤年增長在20%~25%之間,滬綜指就應年漲幅在14%~17%之間。大盤藍籌股的漲幅若能與滬指同步,即使CPI年漲幅在4%左右,投資者收益率還能高于通脹10個百分點。這樣的市場必然成為億萬投資者中長期投資的市場,市場穩步走陽就指日可待。
4.舒緩通脹壓力的穩壓器
2010年以來,我國CPI漲幅逐月走高,11月CPI漲幅高達5.1%,遠超出3%的調控目標。管理通脹預期已成為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我國經濟工作的重點。如何緩解通脹壓力?關鍵是我們要找到容納過剩流動性的“池子”。
2009年我國為應對世界金融危機,實施了積極的財政政策和寬松的貨幣政策,全年新增貸款達9.65萬億元,2010年新增貸款將超過7.5萬億元。如此龐大的資金流四處漫溢。2010年各種小商品出現暴漲就是明顯例證。
就目前中國現狀而言,能吸納如此巨大“水量”的“池子”有兩個:一個是房市;一個是股市。兩個相比,股市更具張力、可操作性更強。目前,滬深300的市盈率僅有15倍左右,A股中的大藍籌股大都處于歷史估值底部區域,大部分金融A股相對于H股折價幅度高達25%以上,而且A股的金融股估值水平也低于美國。
把充沛的流動性引到A股大盤藍籌股中來,能夠實現多贏:第一,能舒緩通脹壓力;第二,能把資金導入實體經濟,助推國民經濟健康發展;第三,避免國際間貨幣政策對沖的尷尬局面,有利于全球經濟均衡。
值得特別指出的是,由于當今全球經濟復蘇中各大經濟體不同步,全球貨幣政策處于對沖狀態。以中國、印度、巴西為代表的新興經濟體,以及澳大利亞、韓國等國家,經濟復蘇已進入第二階段,通貨膨脹處于較高水平,為治理通脹,上述國家紛紛加息,貨幣政策開始進入從緊通道;而以美、歐、日為首的世界三大經濟體,經濟復蘇還處于第一階段,經濟增長緩慢、失業率居高不下,故而還在加大經濟刺激力度,實施極為寬松的貨幣政策,向市場注入流動性。尤其是作為全球第一大經濟體的美國,推出第二輪定量寬松,由于美元擁有世界儲備貨幣的特殊功能,美元泛濫,直接賦予新興經濟體從緊貨幣政策的對沖。
對于中國而言,任何一次加息,都將導致人民幣升值和大量熱錢的涌入。人民銀行作為央行只能被動增發基礎貨幣,進而導演流動性再次過剩,不利于物價穩定。我國政府若能采取有效辦法,把過剩的流動性引導到股市中來,讓大盤藍籌股充分吸納,既能減輕通脹壓力,又能減緩國際間貨幣政策的對沖效應,是上善之舉。
凈化市場環境,形成價值主導投資氛圍。要有正確的輿論導向,還要強化上市公司派現能力、盡快落實創業板退出機制、嚴打內部操作行為等若干舉措的跟進。讓大盤藍籌股走上價值復歸的道路,擔當起中國股市的脊梁,中國股市興矣、百姓福矣、中國經濟樂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