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 駿,徐 鋼
(1.國電泰州發電有限公司,江蘇泰州225327;2.江蘇方天電力技術有限公司,江蘇南京211102)
電壓互感器是電力系統重要的一次設備,負責將高電壓轉換為較低的標準電壓,提供給系統中的電氣測量裝置、電能計量裝置、繼電保護裝置和自動裝置。由于傳統電磁式電壓互感器(PT)易產生鐵磁諧振,而電容式電壓互感器(CVT)不會與外部元件(開關斷口電容)形成鐵磁諧振,且具有結構簡單、造價較低、耐絕緣沖擊強度高、絕緣裕度大等優點,在220 kV及以上的高壓系統中廣泛使用。CVT雖與電磁式相比有許多優點,但故障率較高,常見的有電容器受潮、部分電容擊穿造成二次電壓異常、油箱異音等。文中將探討由于CVT二次接地不良導致的一起故障,提出了加強保護柜等二次安全接地的措施及采取的對策。
2010年7月20日下午,某發電有限公司1號機組有功功率795 MW,運行于500 kV I母線;2號機組有功功率770 MW,運行于500kV II母線;500 kV雙母線正常運行方式。17時28分,NCS上“公用測控屏同步測量柜PT/CT斷線”;“公用測控屏光字牌總動作”,“500 kV故障錄波1,2柜及網控同步相量測量柜錄波啟動”等報警發出。
現場檢查。NCS上第1套母線保護柜復合電壓保護動作;江港5245線、都港5246線、高泰5259線、港興5260線RCS931D保護起動;高泰5259線ABB561保護接地選相元件動作;高泰5259線、港興5260線零流保護正方向啟動等報警發出,后均復歸。
檢查港興5260線5052開關匯控箱時,發現就地匯控箱中部端子排1個固定螺栓發熱燒紅,周邊多個螺栓有放電現象,臨時將螺栓緊固則放電現象消失;測量5260線CVT二次三相對地電壓,第一繞組 A,B,C 三相分別為 8.9 V,90.1 V,89.9 V,第二繞組 A,B,C 三相分別為 9.0 V,89.9 V,89.7 V,第三繞組 A,B,C 三相分別為 1.1 V,98.8 V,99.0 V;3 只CVT二次小空開均未跳閘。
進一步檢查發現,故障時已發生CVT二次A相單相接地,港興5260線就地匯控箱內固定二次電纜槽盒的螺栓有明顯的間隙放電,且該線路CVT A相二次電纜絕緣嚴重受損(如圖1所示),并有進一步惡化趨勢。為防止CVT二次電纜短路造成CVT損壞,立即申請線路轉為檢修處理。經省調同意下令1號、2號機組解列AGC,減負荷至560 MW;匯報省調控制高泰5259線及港興5260線潮流;匯報網調逐步將港興線5052開關轉為檢修,將港興5260線轉為檢修。

圖1現場被放電燒灼的導線和槽板
現場初步分析認為,由于故障時已發生CVT二次A相單相接地,但CVT二次空開未跳閘,且B,C相對地二次電壓升高較多,因此可以判定CVT二次中性線Un未能有效接地,可能存在松動等問題。該線路采用無錫日新電機有限公司生產的CVT,根據廠家提供的CVT內部電氣連接示意圖 (如圖2所示)可知,經高壓電容C1分壓后,CVT的一次側對地電壓可達13 000 V左右,若Un不接地或接地不可靠,則CVT通過一次、二次之間的耦合電容,可以在二次側感應出高電壓(最高可達約1 000 V至2 000 V),該工頻耦合電壓會在絕緣薄弱環節產生對地放電現象。現場的故障現象與此分析一致。

圖2 CVT內部電氣連接示意圖
另外,由于港興5260線CVT二次A相的電纜與緊固二次電纜槽盒的螺栓接觸緊密,存在擠壓,從而造成A相電纜絕緣薄弱,在高壓作用下發生擊穿,而螺栓與涂刷油漆的支撐鋼架接觸不良,因此在間隙中產生放電現象,且周邊有多個松動的小螺栓與帶電的支撐鋼架間發生間隙放電。進而造成該緊固二次電纜槽盒的螺栓過熱,引起與螺栓直接接觸的CVT二次電纜絕緣進一步受損,導致故障現象惡化。
在將線路轉為檢修后,拆除了故障螺栓,將絕緣受損的相關CVT二次電纜進行包扎及加強絕緣處理,檢測絕緣合格,同時將所有螺栓及箱體內端子排有關接線和連接片都進行了緊固,處理完畢后報網調申請將港興5260線轉為運行。港興5260線投運后,未再發現螺栓放電現象。
(1)進一步加強監測,并對其他同類型端子箱進行排查,消除安全隱患。
(2)結合檢修,檢查線路有關箱體、保護柜等二次接地狀況,確保可靠連接。
(3)該廠CVT二次小空開型號為C65N/32A,額定電流偏大,所以在二次回路發生A相單相接地故障時沒有跳閘。根據該廠的實際情況,選擇額定電流為6 A或10 A的空開即可。很多時候,由于設計院過分考慮了小空開電流的層級配合,導致選型過大,不利于故障時小空開及時跳閘。
(1)根據GB 14285—2006[1]和國家電網公司十八項電網重大反事故措施(試行)繼電保護專業重點實施要求的相關規定:電壓互感器的二次回路只允許有一點接地,接地點宜設在控制室內。如果是獨立的,與其他互感器無電聯系的電壓互感器可以在開關場,靠近一次設備的地方一點接地。為保證接地可靠,各電壓互感器的中性線不得接有可能斷開的開關或熔斷器等。而如果是多回路 (2個以上,如母線PT)公用PT,宜在控制室內的公用柜一點接地,必要時,就地的中性點可加裝放電間隙或氧化鋅閥片,但這也是雙刃劍,應經常維護檢查,防止發生電壓二次回路多點接地的現象。
(2)擊穿保險有機械式和電子式2種,機械式簡單有效,但擊穿后無法實現報警功能,而電子式可以實現報警功能,且整定便捷,是今后的發展方向。
首先,要計算放電間隙或氧化鋅閥片的擊穿電壓峰值,根據文獻[2]該電壓應大于30ImaxV(Imax為電網接地故障時通過變電站的可能最大接地電流有效值,kA),國際大電網會議工作組報告規定:對于格網式接地系統,當回路完全置于變電站地網范圍內時,最大的期望橫向電壓(由導線及地網引入回路的電壓)為每1 kA故障電流10 V,即橫向電位差值10 V/1 kA,其擊穿電壓峰值應大于30ImaxV,即10×2×Imax≈30Imax,式中的 ■ 2 考慮短路電流中的直流分量(沖擊系數取2),放電間隙兩端產生的電位差值如圖3所示。

圖3 CVT中性點接入放電間隙后所承受的橫向電位差說明
當電網發生接地故障時,通過變電站接地網的最大短路電流為Imax時,產生的橫向電位差值作用于放電間隙的兩端,因為放電間隙和N600的接地點都在升壓站的接地網上,故放電間隙的兩端承受的是橫向電位差值而不是縱向對地電位。
該廠升壓站位于華東電網500 kV主通道上,根據華東電網2009年度220~500 kV繼電保護整定方案及調度運行說明中的數據進行計算:
取 SB=1 000 MV·A,UB=525 kV,則 IB=

式中:SB為系統容量基準;UB為系統電壓基準,IB為系統電流基準。
綜上所述,當該升壓站發生三相直接金屬性接地時最大故障電流 Imax為:1.1×45.047 9=49.55 kA,代入計算式得峰值電壓為:30×49.55=1 486.5 V。
按上述10 V/1 kA進行估算,該升壓站最大兩點間的地電位差值約為500 V,而一般的電氣設備和二次繞組的耐壓值按2 kV、1 min設計,這樣也不難取到整定擊穿電壓的配合,即放電間隙或氧化鋅閥片的擊穿電壓可直接按該峰值電壓選型。
另外,根據DL/T 995—2006[3]的規定:對采用金屬氧化物避雷器接地的電壓互感器的二次回路,需檢查其接線的正確性及金屬氧化物避雷器的工頻放電電壓。定期檢查時可用兆歐表檢驗金屬氧化物避雷器的工作狀態是否正常。一般用1 000 V兆歐表時,金屬氧化物避雷器不應擊穿;而用2 500 V兆歐表時,則應可靠擊穿。建議該廠將此項檢查工作列入日常定期任務之中。
通過對該故障處理分析,提出在500 kV升壓站的日常維護中,應充分重視繼電保護二次回路的接地問題,并定期檢查這些接地點的可靠性和有效性,防止因接地問題造成電壓互感器的二次回路故障,保障電網安全、穩定運行。
[1]GB 14285—2006,繼電保護和安全自動裝置技術規程[S].
[2]國家電力調度通信中心.電力系統繼電保護典型故障分析[M].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01.
[3]DL/T 995—2006,繼電保護和電網安全自動裝置檢驗規程[S].